“习马会”树两岸关系新里程碑

2015-11-25 00:34陈咏江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44期
关键词:会面台独两岸关系

陈咏江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图为习近平、马英九在挥手致意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进行历史性会面。习、马二人亲切握手的画面,形成两岸关系66年来历经风雨坎坷后最靓丽的彩虹,翻开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习马会”彰显了两岸领导人直面两岸关系深水区的勇气,在两岸关系处于十字路口的新时期,为确保两岸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将两岸共同政治基础提升到新的高度,给两岸现状赋予更丰富的内涵。

“习马会”也表明,大陆对台工作将坚持台湾问题内部化处理方向,更加着眼战略布局,更加自信务实地掌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动权,也将提振岛内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入推进的民众信心,鼓舞反对“台独”的政治力量。

两岸关系的新标杆

回顾两岸互动历史,两岸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从对抗隔绝到通过第三方交流,再到党际交流,再到两岸高层领导直接交流对话的过程。

自朝鲜战争爆发以后,两岸在冷战格局下形成政治、军事对峙,两岸完全处于隔离状态,两岸人民长期忍受骨肉分离之苦。

1979年元旦,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强调一个中国原则,强调和平统一,台湾民间对大陆的敌意悄然降低,民众的思乡之情逐渐转换为回乡行动,并汇聚成一股要求开放的政治诉求。1987年,蒋经国主导,顺应大势开放两岸探亲,民间的隔绝由此被打破。

随着两岸交流大门开启,两岸同胞往来衍生的一些问题亟需解决,获得两岸授权的海基会、海协会应运而生。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为两会商谈奠定政治基础,开启了两岸关系的“两会时代”。1993年,海协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成为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首次以民间名义进行的公开会谈,推动了两岸交流的蓬勃发展。

此后,双方历经多次会谈,并一度拉开政治对话序幕。孰料,李登辉于1999年抛出“两国论”,致使两会协商被迫中断。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由于推动“台独”路线,执政8年期间两会商谈完全停摆。

2005年3月,江丙坤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身份访问大陆,开启国共两党首次正式接触。随后,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面,成为1949年后国共领导人首次会谈。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共同反对“台独”,开辟了两岸党际交流的时代。2008年,马英九率领的国民党赢得“大选”重新执政。随后,两岸正式宣告“三通”,台海关系回暖。6月,两会时隔近10年后复谈,至今已代表两岸签署23项协议,推动两岸关系进入大交流时代。

2014年2月,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在大陆会面,成为1949年以来两岸事务性首长首次直接会谈,为两岸正面沟通打下基础。

2015年5月,习近平与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会面,成为两岸执政党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如今,两岸领导人直接会面,标志着两岸关系迈上新台阶,也为两岸关系树立了新的标杆。

积极的、可发展的动态想象空间

两岸关系曾饱经风雨,能够实现两岸领导人的直接会面实属不易。

回顾历史,每当两岸关系风和日丽之时,必定是两岸当局有政治互信之际,这种互信建立在“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之上,核心是坚持“一中”与反对“台独”;而每当两岸关系电闪雷鸣之时,必定是两岸当局缺乏政治互信之际,关键又在于岛内绿营的“台独”主张。

“习马会”的成功举行,意味着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将会继续推进,两岸未来将有无限可能。换句话说,“习马会”明确告诉各界,两岸都期望两岸制度化协商、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和自由化进程能够持续推进,但必须遵从“两岸同属一中”的政治基础。在此基础上,台湾加入亚投行、“一带一路”等区域经济整合、分享更多的两岸和平发展红利都可能稳步推进。

如果两岸关系“地动山摇”,会导致浅碟形台湾经济的进一步空洞化和边缘化,台湾的贫富差距和阶层矛盾必将更加凸显,这显然不符合绝大多数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

“习马会”正是通过民众追求和平的心理预期成为两岸现状的一部分,从而确认与深化了“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拉到空前高度,也符合民众心理预期,未来两岸关系若再度陷入僵局,势必对台湾民众造成极大的心理冲击。

因此,“习马会”彰显了作为两岸关系定海神针的“九二共识”的重要性,将维持现状由静态认知转化成积极的、可发展的动态想象空间。将来不管是谁,要想模糊处理两岸关系也会因悖离大多数人的期待而行不通。

着眼长远的战略安排

此次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大陆方面释放出十足的善意,敢于作出决断的气魄,是建立在十足的底气与自信之上。这种自信源于大陆自身不断增强的实力,更包涵着领导人务实决策的理念。客观上,这提振了普通民众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深化的信心,鼓舞了岛内反对“台独”的政治力量。

一是“习马会”是着眼两岸关系未来、着眼长远的战略安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战略不以一时一事的得失论输赢,不会因为一件事情的挫折而退缩、反复。大陆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战略定力,而非简单战术层次的考量,尽最大努力、直面两岸关系难题,展现出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二是“习马会”体现两岸一家亲的政治理念。战略的背后是理念的指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台海两岸都是中华儿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部问题,因此,摈弃外力干扰,以同胞心态、换位思考,一切问题都可以坐下来好好谈。这种处理两岸问题的思路,从习近平今年访美不再重点谈论台湾问题就可见端倪,而“习马会”更是这种决策思维的集中体现。“习马会”落地新加坡而非两岸举行,是大陆对台当局顾虑换位思考作出的善意选择。“习马会”定位为“两岸领导人会面”,习、马互称“先生”,适度满足了台湾方面“对等尊严”的关切,以中国人特有的智慧避免了复杂敏感问题的束缚。“习马会”是大陆“以大事小以仁”的开放心态的体现,也从侧面表明互利共赢的理念将指引新时期对台工作。

三是“习马会”对岛内民心起到春风化雨的效果。“习马会”消息一出,台股行情迅速发酵,显示资本与民众对于两岸未来的乐观预期。“习马会”成功举行后,更是获得岛内多数民意的支持、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对于那些享受着两岸和平红利却一直以“无感”否定两岸政绩的民众起到震撼教化的效果。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会面台独两岸关系
今夏去哪儿?进军香港迪士尼 会面星战英雄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