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中隐秘 反叛中前进——《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美国同性恋文化

2015-11-25 09:38曾涓涓
电影评介 2015年12期
关键词:雷蒙异性恋罗恩

曾涓涓

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剧照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Dallas Buyers Club)》于2013年在美国上映,获得2014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六项提名,并斩获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以及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三项大奖。这部影片根据名为罗恩·伍德鲁夫Ron Woodroof的真实经历改编,再次将艾滋病和同性恋这两个处于社会主流文化之外的主题搬上银幕。它讲述了1986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一个艾滋病晚期患者与病魔做斗争的故事。电影主角罗恩(马修·麦康纳饰演)被确诊为艾滋病晚期,并被告知只剩下30天的生命,他需服用的药剂AZT是当时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唯一合法批准上市的一种艾滋病治疗药物,但遗憾的是这药物让他病情恶化得更快。为了能够活下去,他到墨西哥找到了一位被吊销行医执照但对艾滋病的治疗有独到研究的医生。他因及时得到了救治从而病情得到缓解,于是开始非法走私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各种抗艾滋病药物。许多病人找到了罗恩,并寄希望于他能找到替代AZT的其他药物以及更有效的治疗方式,在罗恩的医生依芙(詹妮弗·加纳饰演)以及一个同性恋病友雷蒙(杰瑞德·莱托饰演)的帮助下,罗恩成立了一个叫“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组织,为俱乐部会员提供更多替代AZT的药物和疗法。该俱乐部迅速受到全国各地病友的推崇,会员人数和药物需求大幅增长,这引起了FDA和制药商对罗恩的关注,并对其进行阻挠。在与疾病和政府各部门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对同性恋者有着恐惧和歧视心理的罗恩与雷蒙,建立了人生最后旅程里一段难得的特殊友谊。罗恩最终于1992年9月12日去世,从他被确诊只剩30天生命之日直至去世时他一共存活了7年时间,在这2557天中,他一直坚持不懈的与病魔、与FDA及制药商进行异常艰苦的抗争。

在这部电影中,除了宣扬的男主角罗恩绝不放弃与病魔进行斗争的顽强品质外,观众还可挖掘出许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其他问题。关于同性恋的话题,正是其中之一。

一、美国的同性恋文化——恐同者的出现

19世纪,同性恋开始作为一种反常的性行为在社会上凸显。而美国同性恋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前半叶,同性恋开始出没在旧金山、芝加哥和纽约等城市的街头,形成一些小型、稳定有规律的社会群体,加强了同性恋的身份认同感和群体意识,同性恋进入美国社会的公众文化。20世纪中期,涌现出大量描写同性恋的文学作品。1944年,年轻诗人罗伯特·邓肯发表了一篇里程碑式的散文《社会中的同性恋者》,不仅表明自己是同性恋者,而且还要求同性恋者作为受迫害的弱势群体在政治上组织起来。50年代初期,同性恋建立起自己的政治组织,以便进行自我保护并推动社会和政治变革。60年代早期,同性恋者在旧金山成立国民教育联盟,通过发行合法刊物和举办各种活动在成员中培育“社群意识”。到60年代末,以石墙酒吧造反为标志的同性恋解放运动风起云涌。随之,解放后同性恋文学作品走出隐秘状态,引起社会的关注。

实际上,同性恋在争取平等权利的过程中一直受到政治迫害和社会歧视,因为这是一个以异性恋为主导的社会,异性恋将自身解释为人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把异性恋取向当作天生自然的东西,是人类性文化的全部内容。因此,同性恋被主流文化理解为怪异、不纯洁、被玷污甚至邪恶,他们作为弱势群体,挣扎在社会边缘,游离于亚文化之中。恐同(homophobia)这个词顺势而生,《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男主角罗恩,就是一名罹患艾滋病的恐同者。这个德州油井的电工,酗酒、嗑药、嫖妓,但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底层“恶棍”,提起“基佬”也是满嘴的不屑和鄙夷。在80年代,普通人对于艾滋病的理解似乎仍停留在同性发生性行为才会沾染的阶段,因此当医生告知罗恩他的HIV呈阳性时,他不相信,认为医生一定是弄错了,他极力地反驳并谩骂医生,将自己的测验报告扔向空中,扬长而去。因为他也将艾滋病误解为男同性恋才会患上的独特疾病。为了弄清真相,他上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最终确认自己是因为嫖妓、嗑药、嗜酒等恶习患上了这样一种难以启齿的疾病。但他的朋友们就像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也认为他是同性恋者,对他嘲笑、表现出冷漠、逐渐疏离。他的朋友们就是恐同者。

当异装癖的同性恋雷蒙出现在病房里——细长的双腿,瘦削的身材,婀娜的体态,画着眼线,抹着口红——罗恩告诉他,自己是异性恋,鄙夷地让他“滚回自己的床”,并粗俗地辱骂“踹你该死的脸”。当罗恩从墨西哥购买回能替代AZT,有效缓解艾滋病病情蔓延的药物后,雷蒙第二次和他发生了正面接触。雷蒙打开罗恩的车门,坐在副驾驶位置,而罗恩恨不得用枪崩了他。后来两人合伙开办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将走私的药物贩卖给需要的艾滋病人以牟利,他俩配合默契,互相慰藉,隐隐的情愫在他们之间悄然而生。即便这样,当雷蒙将他们的办公室刷成蔓越莓红并贴上男同性恋摇滚歌手的照片时,罗恩大发雷霆。可见,对于罗恩这个恐同者,即便拥有了一段珍贵的友谊,根深蒂固的误解、偏见、歧视,仍挥之不去。

甚至包括雷蒙的亲生父亲,与儿子互不往来,原因就是儿子是一名同性恋者。当雷蒙和罗恩的俱乐部面临资金困难,走投无路,雷蒙被迫无奈去找父亲寻求帮助时,父亲感叹“感谢你今天穿上了男装没让我蒙羞”。他的父亲也是一名恐同者——甚至“恐”到与亲生儿子断交。

二、美国同性恋解放运动——雷蒙的出现

其实,同性恋是为了凸显异性恋的正常形象而被定义出来的一种奇特怪异的人类类型。同性恋身份并不是由同性恋活动本身产生的,而是异性恋社会的强迫性后果。很长一段时间,同性恋在美国处于尴尬的境地,他们的“性”“性格”和情感不被承认和接受,甚至遭受种种政治迫害和武力清查。社会的不包容使得美国的同性恋运动以及描写同性恋的文学戏剧在60年代末期之前相对隐秘和沉寂,分水岭则出现在1969年。6月的一个晚上,纽约警方第六次突袭搜查了石墙酒吧,被赶出来的年轻人以及旁观的同性恋、异性恋在街上高呼“同性恋权利”,队伍逐步壮大,示威运动一直持续了3天。这次事件激发了许多美国群体为自己争取权利的斗争,同性恋权利解放运动自此开始。同性恋社群的政治自我意识促使同性恋者决定与法律、宗教和医学上关于同性恋的消极理论决裂,摆脱过去孤立和边缘状态,进入社会和政治改革的主流。他们对社会的异性恋取向表示质疑,对异性恋的形成制度和运作方式予以揭示,抨击异性恋统治迫害的残暴。

在英文里有“drag queen”一词,意指喜欢把自己打扮成女人的男性,当然,他们的举止也比较女性化。事实上,在美国同性恋解放运动中,一直很注意不去刻意展现夸张的异装癖等形象,因为这类形象本身就包含着对同性恋的片面认知和歧视,也是一种妖魔化的理解。而影片中有异装癖的同性恋雷蒙却以自己怪异疯癫的装扮颠覆异性恋的主流文化,他在公众场合的举手投足诠释着一种新的人类生活方式。尤其在他与罗恩讨价还价,最终达成自己25%的利润分成的一幕中,罗恩驾驶着车追上雷蒙,此时观众的视线都聚焦于婀娜的雷蒙身上,卷曲的长发,坦胸的连衣裙,紫红色的长丝袜,还有一双让他看起来更妖娆迷人的高跟鞋,使得这位同性恋看起来丝毫不亚于一名漂亮的真正女性。这种大街上的肆无忌惮正是同性恋解放运动的产物。

除了雷蒙这个角色外,影片中还出现了许多聚集在酒吧、街头以及牵手前往达拉斯俱乐部向罗恩购买药物的同性恋,他们自由呼吸、和谐相处、共同面对病魔、尽情享受生活。他们的行为正是对传统同性恋文化的正统观念无声的质疑,对社会异性恋制度和异性恋化霸权提出挑战。

三、对待同性恋文化的双重性和矛盾性

电影中罗恩在超市里为了保护雷蒙而表明立场的片段可谓最大亮点之一。雷蒙细腻敏感、善良聪明,渴望男人的注意力,也能即时读懂男人的情绪。他知道马修·麦康纳饰演的恐同的糙汉子虽然成天一副愤怒的老流氓模样,但是内心是个重情重义的正直汉子,他一步步软化了这个固执的老混蛋。罗恩不接受同性恋,但他接受了这段友谊,不能容忍他人甚至是昔日的朋友羞辱雷蒙。后来,俱乐部逐渐壮大,前来购买药物的艾滋病人越来越多,引来政府多方关注和阻挠,后来俱乐部面临资金短缺而无法请医生开出购药处方,生存艰难,雷蒙卖掉了自己的人寿保险单,他用换取的钱将即将崩溃的罗恩以及即将倒闭的达拉斯俱乐部挽救回来。同时他也明白自己离死亡不远了,“我卖掉了人寿保险单,就像我还用得到一样”,罗恩固然感激,他伸出手和雷蒙的手真诚地握在一起,雷蒙上前拥抱罗恩,罗恩迟疑片刻,终于鼓起勇气,平生第一次,双手紧紧搂住了雷蒙——一位男同性恋。故事就此达到高潮,两人的友谊得到升华。一个正统异性恋与一个纯种同性恋之间家庭般的温存,甚至比男女异性恋之间的柔情更让人动容。由此可见,罗恩这个人物角色其实是一个矛盾体,迟疑在排斥与接受之间,徘徊在歧视与珍惜之间。

而雷蒙,这个在旁人看来怪异荒诞,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角色,却具有一个自然人该具有的所有真实的细腻感情和善良品质。从第一次相遇,雷蒙便帮助罗恩按摩抽筋的小腿;为了帮助罗恩走出资金困境而做出牺牲;他卖掉人身保险单后赤裸上身在镜子前凄婉独白,留恋人生,以及最后离开人世前那句“我不想死”,表现出对“活着”的最后挣扎。脆弱的生命让人唏嘘,舞台上最闪耀的忧伤女主角,最终没能摆脱艾滋病带来的悲剧命运,匆匆地华丽退场了,但雷蒙这一形象却像他自己的惊艳装扮一样充满了玫瑰色的人性光辉,顽强的生命让人震惊。

生命的空间是被限定的,居住其中的人们所能做的便是在里面尽可能绽放自我、绽放生命。对于还未被主流社会所接纳的同性恋群体而言,这更是他们的生存法则。雷蒙任何时刻出场都化着风骚的妆容,把自己收拾得风情万种,妖孽无比,对于他而言,生命的每一刻都是舞台演出时间,都要疯狂绽放他作为一个“皇后”的自我。但无论雷蒙的生活态度多么积极,装束多么反叛,他始终生活在种种歧视中,也深知自己身处不被认同的低下社会地位,以致每次罗恩对他无理辱骂时,他从不还击,超市里遭受T.J的羞辱,也习以为常,这也表现出同性恋者妥协的一面。可见雷蒙也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角色,追求自身的解放,颠覆着异性恋的主流文化,却妥协于社会歧视,外表开放实则隐秘。

结语

从美国的同性恋现象出现到同性恋文化形成,再到同性恋运动直至同性恋权利解放运动,同性恋始终不渝地与社会主流文化斗争、对抗,争取平等的地位和权利。美国社会对待同性恋文化,经历了从迫害、漠视到宽容的漫长历程。但所谓“平等”,是由两分结构中地位优越的一方来定义的,因此弱势的一方在争取平等权利的同时也接受了自己较异性恋更为低下的社会地位。目前而言,作为长久以来漂移在社会制度边缘的亚文化群体,同性恋进入美国主流文化的道路仍然很漫长。

猜你喜欢
雷蒙异性恋罗恩
雷蒙·威廉斯“文化革命”观发微
享受生活的绝症患者
海洋奇缘
面孔吸引力认知偏好与动机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者的同性性取向成因初探
北京市男同性恋生存状况调查及建议
电影·《雨人》
一首诗开始的时候
我爱问编辑
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