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系列动漫电影的“小糊涂与不完美”——国产动画电影的美学张力与价值构建分析

2015-11-25 09:38和水英
电影评介 2015年12期
关键词:熊二动画电影动漫

和水英

“抬起头,垫脚尖,加快我长大的脚步。吹口哨,哼着歌,摇摇晃晃找到路。晃脑袋,揉眼睛,长大的我还有点小糊涂。”动画片《熊出没》以及紧随其后的《熊出没》系列电影(《熊出没之雪岭熊风》《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熊出没之丛林大冒险》《熊出没之环球大冒险》《熊出没之过年》《熊出没之年货》等)的热播,让《我还有点小糊涂》成为小观众学唱的时尚儿歌,童真童趣在光头强与熊大、熊二的一次次“对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歌唱与欢乐并不是国产动漫电影的唯一目的,影像符号背后的美学张力与价值构建,是《熊出没》等动漫电影的终极人文关怀,毕竟动漫电影也是意识形态语境下的文化产品,欣赏电影如同阅读文学作品一样,都是在潜意识的接受一定的价值体系的影响,“这种不自觉的接受,就是一种意识形态训练和灌输。仿同机制不仅制造灌输的内容,也制造灌输的心理环境”。[1]因此,可以说包括《熊出没》在内的国产动漫电影在形式的喧嚣之外,必须营造一定的精神内核,正如《熊出没之雪岭熊风》导演刘富源所说,国产动漫电影应该“讲一个走心的好故事,触碰到观众心里最柔软和纯净的地方”。[2]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动漫电影的情感共鸣和价值引领作用。

动画电影《熊出没之雪岭熊风》剧照

一、《熊出没》系列电影商业的成功与美学价值建构

《熊出没》系列电影与《喜羊羊与灰太狼》一样,走的是先电视后电影的商业营销策略,这对于受众群体的观影兴趣的培养与引领具有重要意义。华强动漫推出的104集的少儿动漫《熊出没》,用夸张的动漫手法围绕森林的保护与砍伐这一主题,将森林保护者熊大、熊二与原木采伐、破坏森林的光头强之间的搞笑对决一幕幕展现出来。紧随其后的《熊出没》系列电影更是围绕电视的相关主题进行整合,将时代与时尚元素融入其中,选择节假日重磅推出,获得了较好的商业效果。2014年初的《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在国内票房达到2.5亿,刷新了国产动画片的历史记录。2015年初的《熊出没之雪岭熊风》沿袭了2014年的强势动力首映3天便拿到1亿的票房,成为仅次于《十万个冷笑话之后》的第二部票房过亿的国产动漫,并且在豆瓣网的网友评分也达到7.5分,这也是观众对其认可的一种表现。“熊”吃“羊”是今年国产动画的一大趋势。

艺术作品面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社会评价,“评论也是一种独特的有意义的积极创造活动,它使真正的艺术藉它而获得社会的承认,于是也就使作品的价值获得了真正的社会自我实现。”[3]《熊出没》系列电影之所以引发争议,就在于它审美价值的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熊出没》系列动漫电影在美学表达尤其是技术美学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其中也不乏环保、友情等正面价值塑造,因此,电影中虽然有部分的暴力等元素,但是不影响《熊出没》的这种“不完美”与“小糊涂”的存在状态;反对者则认为,《熊出没》系列电影充斥暴力以及脏话等语言习惯,价值无可取之处,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负面作用。

《熊出没》系列电影有一定的美学张力和价值追求。“动画作品的诸种文化价值都是通过审美价值实现的,如果在审美意象中不能蕴含认知、思想和道德的潜在价值,其作品将是贫乏肤浅的。”[4]《熊出没》系列电影则是将价值构建融入艺术审美之中,实现了影片形式与内涵的双赢。《熊出没丛林大冒险》与《熊出没环球大冒险》坚持的是一贯的森林保护与破坏的主题,《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则围绕“夺宝”的主题,将解救小女孩“嘟嘟”与粉碎破坏森林的阴谋结合起来,其中不乏温馨的情感元素,《熊出没之年货》则将“过年”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森林守卫结合起来,《熊出没之雪岭熊风》则表现了熊二在风雪之中拯救大家的英雄行为,这其中更多的是对责任与担当意识的渲染。

《熊出没》系列电影的美学价值,除了动画形象的成功塑造之外,还突出表现在技术上的灵活运用。《熊出没》系列电影塑造了光头强、熊大、熊二以及吉吉、毛毛、萝卜头等角色。在人物性格塑造上,动漫并没有采用单一化的角色定位,而对人性的复杂性和多维性进行了到位的阐释。光头强狡猾奸诈,有“坏聪明”而又喜欢蛮干,有对李老板的抱怨,又有对领导的唯唯诺诺,在《夺宝熊兵》中又有对小女孩“嘟嘟”的温情。熊大是勇敢且有理性的,但有时候却又有自己的小聪明。而熊二好吃懒做,但有时候又具有很强的担当意识。对角色的多维化演绎,让人物更加丰满,这是国产动漫电影的当代美学张力,也是当代文艺思潮对“圆型”人物肯定的一种表现,更是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对主体个性、去宏观叙事等观点的一种映照。因此,在《熊出没》系列电影中光头强不是绝对的“坏蛋”,而是一个充满幽默理想的“丑角”,也是一个当代社会渴望自我改变的个体。熊大、熊二既是森林守卫者的正面形象,也是充满滑稽功能的普通人。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无论技术如何变化,心灵的感动都是必备的。”[5]《熊出没》之所以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很大原因是其技术上的创新与超越,迎合了大众的审美期待,《熊出没》系列电影充分应用了3D技术的长处——在宏观场景的描述、现实与想象的完美拼接。《熊出没之雪岭熊风》将故事中充满想象力和奇幻的元素,用3D技术展示出来,雪岭的自然奇观美轮美奂,既是技术的张扬也是对观众童年梦想的满足。

二、《熊出没》系列电影的“不完美”与“小糊涂”

国产动漫电影的发展总是走在现代与当代的纠葛之中,对现代性的追求让其创作融入了较多的意识形态因素,动漫电影在无形当中充当着引领一代青少年价值养成的重要作用。而对当代的关注又让国产动漫电影陷入了媚俗的窠臼,追求艺术表现的个性化和零散化的理论个性与流行的消费主义相融合,让当代艺术表现出了明显的机械复制与娱乐化的倾向,“由此,技术复制达到了这样一个水准,它不仅能复制一切传世的艺术品,从而以其影响经受了最深刻的变化,而且它还在艺术处理方式中为自己获得了一席之地”。[6]《熊出没》系列电影虽然在努力地提高自己主题的内涵型与价值意义,但是在艺术与价值上存在“不完美”与“小糊涂”。

首先,《熊出没》系列电影表现出了明显的娱乐大于价值的倾向。电影的产生本身就是技术时代的产物,是大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电影表现出艺术消费的典型特征无可厚非,毕竟电影就是工业时代大众文化消费的形式,因此,电影的艺术与娱乐的平衡问题就是电影优秀与否的关键。

中国动画电影长久以来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引领功能,因为动画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因此,通过动画去宣扬主旋律的“政治化”动画电影长久以来占据国产动画的舞台,从《黑猫警长》《葫芦娃》正义对邪恶的战争,到《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对文学经典和科普知识的宣传,中国国产动画背负的东西太多。因此,当前国产动画电影的“娱乐解放”是大势所趋,呈现“泛娱乐化”的审美追求,正如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院长廖祥忠所说:“长期以来,中国动画片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过于追求文化价值,把文化价值表层化、符号化,说教让人反感;另一个便是过于娱乐化而显低俗。”[7]《熊出没》系列电影通过光头强与熊大、熊二的嬉笑打闹不断地创造笑料,这种通过轻松的娱乐形式向观众展示幽默故事的制作方法,让动画回归了电影的娱乐属性。但是,过多的搞笑,必然让电影流于肤浅,这就是有观众质疑《熊出没》系列电影“只负责搞笑,但缺乏教育意义”的原因。

其次,《熊出没》系列电影穿插了大量的暴力、低俗语言等不良元素。电影对暴力的渲染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种趋势,“暴力美学”成为电影的一个时尚名词,这其中既有导演价值观的因素,也是时代“善与恶”的胶着与抗争的表现。“暴力”更多的是一种对不公正、恶的一种虚拟致胜的手段,《熊出没》系列电影当中充斥着砍伐、狩猎等非法行为,光头强与熊大、熊二的暴力打斗场面不绝于目,拳头至上的理念,容易让小观众产生崇尚暴力,喜欢叫嚣的性格,这都是动画的不足之处。

语言的地方化与个性化是动画电影形成个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影片中适当地运用日常鲜活的、具有个性特征的语言,往往让动画更具有亲和力。《熊出没》系列电影,主要角色的语言都非常符合角色特征,例如,熊二一口的“东北腔”,让熊二形象既可爱又富有个性,然而其中也不乏语言低俗之处,有家长微博爆料一部《环球大冒险》10分钟之内就有21处脏话,“见鬼、臭狗熊、去死、笨蛋……”极易让语言定型期的儿童形成脏话习惯。

动画电影《熊出没之雪岭熊风》剧照

三、国产动画电影的感性表达与理性追求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承担着将人从平凡世界带入超现实世界的责任——“电影通过本身的活动而成为一种艺术,这样就只剩下一个问题了,那就是,艺术在由神话走向现实主义的历史演变中,其职能是否丝毫不变?最后诞生的艺术——电影——是否由于它只是现实的临摹而使它和其他艺术不同呢?”[8]

任何一种文化体系下的动画电影都有文化取向的问题,美国动画、日本动画、中国动画其文化价值的选择是不同的,这其中既有文化传统的影响,又有当代国家文化环境的因素,更是植根于文化土壤的当代艺术再现。美国的迪士尼动画、好莱坞动画影片所颂扬的个人英雄主义以及美国社会的民主价值体系,是出于一种文化灌输和文化输送的目的,宣扬的是美国价值体系下的普世价值观。日本的动画更是根深蒂固的对个体忧患意识和工业社会下的个体精神价值追寻的一种表达。而中国动画电影一直在走着模仿与克隆的路子,在文化取向上在西方文化体系和日本动漫文化之间徘徊,对于本土化价值体系的探索一度出现断层,这也是《黑猫警长》《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之后,国产动画电影较长一段时间处于低谷的原因所在。究其原因还是缺少对民族文化因素、当代价值动向的挖掘和把握,二者正是包括动画在内的艺术形式具有民族个性的根本。《熊出没》系列电影之所以获得好评,更多的就是对民族元素的艺术阐释,对友爱、责任、民族元素的展示,让动画电影更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期待,这也是中国国产动画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尝试。

审美教育不专指国产动画,但是因为动画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儿童,因此显得格外重要,中国教育报曾撰文《动画:给孩子一片干净的风景》,对当前国产动画对暴力、恶俗情节、低俗语言的现象给予分析,引发了动画电影的媒介规范、儿童心理与行为的文艺引导、动漫的社会管理机制的讨论。对动画电影审美教育的聚焦,更多是对当前动漫电影审美缺失、审美单一、审美功利主义的一种批判。“美是推动时代文明的重要保证,无法审美的时代是文化价值观丧失的时代,无法审美的社会国度是灵魂枯竭的国度。当下在动画片审美中出现的种种误区,反映了我国少年儿童乃至成人对真正科学的审美教育的缺失。”[9]国产动画必须将审美教育的自觉承担作为自己的责任,动画的美感的达与美的情感的传递应该是创意者及导演自觉地文化共识。

娱乐化是动画电影的自然属性,动画的幻想性与形式的夸张,让观众心情放松,压力释放,可以说童真童趣是与小观众的年龄段相适应,枯燥的理论说教必然让动画电影失去生动性与吸引力。但是在当前商业利益驱使下,娱乐至上已经成为很多国产电影的终极目标,将娱乐功能放大到屏蔽动画的程度,为娱乐而娱乐,各种的生编硬造、善恶不辨,充斥暴力、愚弄、粗俗等元素,必然让动画的审美品质大打折扣。国产动画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品,在重视娱乐功能的前提下,将审美教育与价值构建融入其中,实现对儿童心智的启迪,价值体系的构建与引导,身心的娱乐,从而实现艺术的德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这才是国产动画电影感性表达与理性追求的完美结合。

[1]郝大铮.电影意识形态散论[C]//胡克.当代电影理论文选.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69-70.

[2]创业邦.熊出没系列电影总导演解析国产动漫,乐视地推新模式[EB/OL].ZOL新闻中心.(2015-02-13)[2015-06-16]http://news.zol.com.cn/article/388179.html.

[3]李泱.电影美学原理[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7:491.

[4]孙敏.比较视野中的中国动漫发展之路[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5]吴务源,方建庄.数字立体电影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探析[J].现代电影技术,2014(7).

[6](德)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王才勇,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7.

[7]徐聪.国产动画片《熊出没》走红的原因[N].中国经营报,2013-04-22(B6).

[8](法)亨·阿法尔.电影美学概述[M].徐崇业,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2.

[9]贾秀清,张文豪.动画片呼唤社会审美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3-12-18(07).

猜你喜欢
熊二动画电影动漫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为什么称巴西为“足球王国”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
破解方框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