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中的成长——解读电影《壁花少年》

2015-11-25 09:37郭云飞
电影评介 2015年15期
关键词:帕特里克边缘青少年

郭云飞

电影《壁花少年》剧照

“壁花”的本义是“桂竹香(属的植物)”,是一种香味馥郁、雅致的花,花朵的颜色有黄色、桔红色和棕色等。桂竹香这种草本植物生命力很强,可以生活在旧墙面、岩石层或矿井面上,所以又得名wallf lower,人们用“壁花小姐”来指代在舞会中因性格腼腆、缺少自信而坐在角落无人问津的害羞女孩。久而久之,“壁花”不仅仅指代害羞女孩,变得男女都适用,泛指在社交场合因羞涩或受人冷落而不参加某一活动之人,或者不受投资人青睐的保险机构、公司或企业。《壁花少年》原是一部美国小说,由斯蒂芬·奇博斯基所著,由于书中涉及大量同性恋、毒品、自杀、未婚先孕等元素,1999年出版以来一直处于口诛笔伐之中。美国图书馆协会列出的十大最受争议书籍中《壁花少年》排名第三,并被无数高校列为禁书。2012年,电影《壁花少年》(以下简称《壁花》)在北美上映,编剧兼导演就是本书的原著作者斯蒂芬·奇博斯基。10年后,当同一个故事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开始受到重视。人们开始思考《壁花》对于青少年成长的解读与意义。

一、“壁花”与主流社会

“壁花”们与主流社会显然是格格不入的,绚丽热情的舞厅中,壁花就像一个不和谐因素,独自坐在靠墙角的椅子上,想要融入这个社会,却又找不到方法,索性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部世界接触。影片的男主人公查理(罗根·勒曼饰)就是这样一个“壁花少年”,原本就性格内向的他在接连遭受姨妈海伦车祸去世、最好的朋友麦克自杀等人生打击后,在步入高中前就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整个暑假“除了家人外,没有和任何人说过话”。他想要在高中生活里做出一些改变,却又苦恼着如何熬过这1385天。找不到融入同学中的方式,查理索性放弃沟通,课堂上知道答案的问题也不举手回答,而是默默地在课本上写下答案。这一切被英语老师安德森(保罗·路德饰)发现,安德森尝试与查理进行沟通,并给喜欢阅读的查理推荐阅读书目。查理拒绝把在学校发生的事告诉父母,他认为父母根本“无法沟通”。幸运的是,在一场球赛上,查理结识了一头短发的阳光少女姗姆(艾玛·沃特森饰)和她异父异母的哥哥帕特里克(埃兹拉·米勒饰),查理终于交到了两个好朋友,并拥有了第一个朋友圈。壁花少年似乎正一点点地融入主流社会,然而这一切不是那么容易,查理爱上了姗姆,却无法主动把握这段感情。在舞会上他依然不知所措,在诱惑下查理开始吸食毒品,在毒品的刺激下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而回归正常生活的他又充满了无力的懦弱。查理究竟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表达自己的感情?壁花少年又如何融入主流社会?整部影片深刻把握住青少年面对未知世界的迷茫与成长之痛,细腻刻画将步入社会的复杂心理。无论是内向的查理、勇敢追求的姗姆、正视自己的性取向的帕特里克,都向我们展示了青春里的无限可能性。“壁花少年”是渴望进入主流社会的边缘人,不应该受到社会的忽略。他们是细腻的、敏感的,又往往是才华横溢的,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影片通过描述查理这样一位壁花少年曲折的成长过程,让人们的眼光深入到这个群体之中,给予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更多的关爱。

二、对青少年内心世界的多重挖掘

(一)查理

“You see things,you keep quiet about them,and you understand.”这句话是查理的生活真实的写照。他脆弱,因为生活一再给予他打击,他将自己与周围的环境隔离起来。但他拥有比任何人都丰富的情感,他给不存在的笔友写信,倾诉自己的苦闷与迷茫。他想要交到一个朋友,在棒球赛上犹豫而渴望地向帕特里克打招呼:“嘿,帕特里克”,“噢,谢谢你没有叫我nothing”,他们的友谊建立在对彼此的尊重上,查理多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友谊。“边缘人”是一个缺少关注的群体,而边缘人的出现,恰恰体现了社会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关爱,查理的成长困境,也是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困境。在影片中,查理喜欢的小说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路上》《局外人》等,亦具有强烈的影射性。二战后初期(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对主流社会逃避性的流浪、漂泊成了美国文学中一种十分风行的文学主题,这一主题形象地展现在《麦田里的守望者》《兔子、跑吧》《在路上》等作品的主人公“幼稚”而决绝的叛逆行动中,这些青年人有着旺盛的青春与活力,但他们却拒绝把自己年青的生命融汇于主流社会价值观念的约束与导向之中,而是自觉不自觉地置身于主流社会的边缘,以一种孤独的漂泊和对个体性感性价值的推崇、肯定,与主流价值观念相离相弃。[1]这是美国文学中值得探讨的一笔。而查理与他所喜爱的文学作品中的“边缘人”也不同,一方面,四五十年代的边缘人多是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自由追求,他们主动与主流社会脱节,走向边缘是为了实现自我的精神价值追求。而查理是根本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他的边缘化是被动的。另一方面,四五十年代的边缘人始终致力于在自己的价值观念与精神导向下完成人生追求,却无法逃脱理想追求永远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悲剧性命运,他们的极端个人追求往往在现实社会的生存状态中无法实现。而查理是想要积极融入社会的边缘人,他的个体价值诉求不是自我化的,他的行为导向具有社会化。只不过他无法找到自我和社会的接入口,而在边缘徘徊。当查理的脆弱、敏感、犹疑、温柔、勇敢、愿望,不能言说的痛苦、显而易见的渴望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真正读懂了这个壁花少年复杂的内心世界吗?

(二)姗姆

姗姆是查理成长过程中的一道光芒。她热情勇敢、自由奔放,姗姆代表着成长过程中青少年的一种健康状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奋斗。姗姆的出现使查理明白了许多道理,例如,在面对困难时不要一味逃避,而是勇敢面对,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查理对姗姆的爱,是带有崇拜性的,她既是一个交友广泛的学姐,又是一个充满美丽的女伴。查理与姗姆之间的暧昧情愫为影片增添了一丝温馨情调,在图书馆深情凝视彼此,在姗姆过生日时查理送上亲手整理录制的音乐合辑磁带。查理在成长过程中郁郁寡欢,除了看小说外似乎别无兴趣,而现在,姗姆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新的色彩。对于查理来说,姗姆是一剂兴奋剂,给了他生活的希望,但同时,他懦弱自卑的性格始终束缚着他,自始至终也没有一个勇敢的表白。

(三)帕特里克

姗姆异父异母的哥哥帕特里克是一个好脾气男孩,曾为了缓解新生的尴尬在课上模仿老师调节气氛。而他在影片中的另一个标志,是一个同性恋。帕特里克是勇敢的、自信的,他从不掩饰自己的性取向,而是大胆追求自己想要的。他教会查理怎样正确地认识自己,怎样还击暴力,走出阴暗的角落。帕特里克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认同感的人,我认为,在他的身上表现出了导演真正的价值取向与影片想要表达的最终主旨——勇敢地做自己,不要在乎他人的看法,完整自己的人生。与帕特里克这个角色相对比的,是他在学校的同性伴侣布拉德(约翰尼·西蒙斯饰),在秘密交往被发现后,布拉德立刻与帕特里克划清界限,并试图掩盖自己的同志身份。当在食堂偶遇帕特里克时,布拉德甚至嘲笑他“死玻璃”,表现了他的自我认同障碍。“接受自己”是每个青少年都要面对的成长必修课,帕特里克勇敢的接受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为查理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与启发。

三、浪漫主义艺术表达:冲出隧道,自由无垠

《壁花》全片运用浪漫主义艺术手法进行表达,所谓浪漫主义拍摄手法是指创作者通过影视画面、镜头语言和背景音乐等对影片中的人物角色的内心主观世界进行描述和表达,从抒发情感的角度来表现作品内容、人物形象和表达作品中所蕴涵的情绪情感。[2]在影片的开始是一段漫长的隧道,阴暗狭窄,象征着青少年成长这一段充满挑战的岁月。“隧道”在影片中反复出现,而除片头外,都是查理、姗姆与帕特里克三人开车从隧道中呼啸而过。姗姆将上半身伸出车顶,张开双臂拥抱扑面而来的风,代表了青春的力量与勇气。这时的背景音乐是David Bowie“Heroes”,充满了激情张扬的力量,“Heroes”因此也被称为“隧道之歌”在影片的最后,查理终于鼓足勇气,迎风伸开双臂,当Heroes的背景音乐响起时,我们不禁泪流满面。为了查理,也为了我们自己,查理终于拥抱了自己的青春,尽管过程艰难,曾经面对失去挚友的痛楚、面对与心爱的姑娘的离别、面对即将到来的一个又一个困境。但查理终于在漫长的成长中,变成了一个敢爱敢恨的小孩。在叙事方式上,影片运用完整的第一人称叙事手法,我们通过查理的书信、贯穿全片的独白,甚至是他的幻境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这种方式直观抒情,富有强烈的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力,将查理置于独一无二的主人公位置,使影片层次分明。对于查理而言,回忆是美好的,因为回忆中有他最好的朋友和最爱的海伦阿姨,回忆又是痛苦不堪的,因为他和海伦阿姨之间不可言说的秘密。通过查理的幻象我们才发现,查理童年时受到海伦阿姨的性骚扰,在内心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导致了他性格的阴郁封闭。影片通过切换式镜头闪过,将查理童年阴影一带而过,在朦胧的影像中查理晕倒在雪地里,画面有强大的渲染力,查理内心的悲哀似乎透过屏幕渗入空气中,让人感到窒息。这时极好的表达方式,能够感动人、感染人、甚至影响人。于是,我们终于理解了查理,为他祝福,也为青春祝福。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人生观、价值观,拥有理想,展开对美好生活的希冀。查理迎风冲出隧道的那一刻,像每一位勇敢的奋斗者一样,自由无垠。

[1]李红梅.论二战后美国文学中的“边缘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0.

[2]张薇.《壁花少年》中浪漫主义语境的青春救赎[J].电影文学,2014(14):59-60.

猜你喜欢
帕特里克边缘青少年
遇见奥兹(节选)
青少年发明家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粉红色的小企鹅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在边缘寻找自我
走在边缘
边缘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