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文化建设背景下的教师如何影响学生

2015-11-24 03:38何忠锋
关键词:生长影响教育

何忠锋

摘 要:和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生命体的生长相似,学生的生长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的影响而发生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有暗示、模仿和认同三种机制,为了达到良好的影响效果,促进学生最大可能的正生长,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所以教师如何影响学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教育;影响;学生;生长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05-2

学校是师生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我们教师的作用是教学生而不是教书,当学生走出学校时生长成为怎样的人往往是自身努力和我们教师影响的结果。人格魅力是特殊的教育力量。专业素养水平高让学生敬佩,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更容易让学生亲近,更容易博得学生真正的喜爱,那么人格魅力表现在什么方面呢?是不是装着、打扮和长相呢?在对学生的调研中发现,“年轻漂亮”、“良好仪表”居然排在末位,与教师的相貌相比,“尊重学生”、“亲和力”、“有幽默感”、“性格开朗”排在前面。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是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的,因为我们的教育力量,它只能是从教师的活的人格源泉当中来。”与“专业素养”相比,“人格魅力”的塑造显得更具有研究价值。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在日常行为中渗透给学生的,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然,我们教师在尝试着去影响学生,在促进其有效生长的过程中,自身也获得了生长,也会越发具有人格魅力。

一、热忱地传递师爱

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可以浓缩为两个字“热忱”。“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缺失了热忱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教育的热爱与追求,满腔热忱的教师极具人格魅力的,因为他的整个精神世界是向全体学生敞开着的,他尊重每一个学生,把光和热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也必然会给每一个学生分享阳光和开朗。

教师的热忱应该撒向每一个学生,这也是学生和家长最在乎的一点。教师热爱学生,一定要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品德、成绩、不足、优点、缺点等都要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和肯定,切不可感情用事,有失公允,事实上,学生最反感的是教师的不公平对待。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当学生有优点,我们要不吝表扬和给予肯定,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宽容学生是爱学生的一种表现,当然宽容不等于溺爱,我们可以科学地予以暗示帮助学生自己醒悟并改正错误。“暗示”这个词在生活中并不陌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却越来越少用到,快节奏的学校生活,让我们对学生的教育缺失了耐心,教育方式越发直白。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用暗示,即“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我们应该意识到当前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宝贝”,有着较强的好胜心和叛逆心,如果我们的教育方式太过于直白、简单、粗暴,往往容易导致学生情绪上的抵触,导致良好的建议搁浅,如果采用暗示的方法则不一样了,学生会有一种“自悟”的情感,会不自觉地按照我们教师的预设方式进行行动上的转变,容易达成情感上的认同,往往乐于接受我们的建议。教育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暗示当然也发生于师生之间,该过程不是由老师或学生独立来完成的,而是我们教师结合一定的环境,或是一句话,或是一个手势,又或者是一个表情、眼神将一些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接收到信息后形成心理体验,对其行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影响可能立竿见影,也有可能是缓慢的。

例如,有一次我的课堂上,有一位同学用政治教材挡着在偷偷地看小说,头埋着,当我走到他面前都没有发现我,其他同学都在认真梳理知识,如果此时点破他,必然会导致其他同学分心,同时还会让他觉得很没面子。如何处理呢?我选择了“暗示”,我轻轻地和他说了一句:“和书本靠这么近,对你的眼睛不好。”他顿时脸就红了,立刻把小说书收起来了,认真地梳理政治知识了。下课了,他主动来找我,说自己错了,下次不会再开小差了,要我惩罚他。看着他的态度,我笑了:“课堂上谁都有开小差的时候,你已经改正了错误,老师不会惩罚一个知错就改的学生。”从那以后,该同学在我的课堂上很认真,高考政治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视错误的轻重给予合适的暗示,那么学生的错误就会变成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不仅仅能够看到短期的教育效果,对受教育者而言可能是受益终身。

二、让学生模仿最佳的“我”

“想要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教师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学校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也许我们教师自己还没有注意到的小细节,却被学生模仿学习了。模仿学习由四个过程组成:“注意过程、保持过程、产生过程和动机过程。”

“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实际上我们要教好学生首先就必须以身立教,让学生模仿到我们好的一面,尤其是畅达的话语谈吐和得体的行为,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教师的内在气质,并为之而吸引效仿之。

前些天,有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回到学校来看望我,他已经是一家公司很出色的经理了,当谈到他的工作状况时,他跟我说了一句话:“老师,我之所以现在混得不错,是因为高中时,我们班在您的带领下非常团结的结果。当时,您在班上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仅自己更多地关照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还鼓励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同学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我现在还记得班级精神是‘团结就是力量……”和他聊了好久,其实他当时在班上开始时成绩不太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最后考上了大学,而今他自己在公司的工作中,将高中阶段的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的精神运用到了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实这就是“模仿”带来的长时间的教育效果。

在生活中,校园内我们时常能够听到老师聊天时抱怨班级里某某同学就是不听话,在各个方面都做得不怎么好,等等。究其原因其实我们老师还应该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让学生模仿到好的一面,难以想象一个有着“课堂上乱扔粉笔头、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的老师能够培养出一个各方面全优的学生。《论语·子路》中有这样一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我们要想学生成为怎样的人,首先自己就得成为怎样的人。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无需跟学生喋喋不休地讲太多的大道理,只需要身体力行、勤奋工作,学生自会模仿。

三、提升自己,获得学生的认同

诚然,我们教师诚挚的爱、高尚的品质和得体的行为能够给学生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不过学生到学校来的重要目的是学知识的,所以我们教师在影响学生方面更重要的一点应该是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学高为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得有一桶水”等等名言告诉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必须认真仔细,不能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产生怀疑,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老师的“这一桶水”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来换一换,要以一股潺潺流淌的活水来浇灌无数朵花。教师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和学生汲取知识的角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拓宽学习领域,以丰富知识、增长才能、探索出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等,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扬帆前行的豪情壮志,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来到学校、来到课堂的,他们有自己的经验与想法,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需要获得学生的“认同”,认同是表示学生在对某个问题或事物的看法上同老师或其他同学的观点一致,常常把他人的目标或价值看成是属于自己的一个过程。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行为或态度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来自自身的理智,事实上中学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往往是不太理智的,在相对封闭的学校管理系统内,他们的行为和意识形态往往是从认同对象(老师)那学来的。认同与上文提到的模仿相比,本质上一样的,认同是进一步或深一层的模仿,是学生学习行为内化的历程。

为了获得学生的认同,教师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获得学生“认同”的过程是教师展示人格魅力的过程,该过程中不仅仅有学生身心的发展,对于教师而言无论是专业知识层面,还是精神风貌层面都会获得发展,认同促进了师生共同发展。“认同”机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主动性。学生对教师行为的认同表现为学生的主动行为,是学生的内在动机驱动的结果,不是在某种条件下由于受到外部的压力而表现出来的被动的行为。第二,超功利性。学生对教师行为的认同说明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行为,能够认识到教师的哪些行为是值得效仿的,而不是为了讨好老师而故意表现出的认同行为,因此,认同机制不具有功利性。第三,自觉性。学生已经能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来判断教师人格的好与坏,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如果学生认为教师的某种人格特征是良好的,那么学生就会认同这种特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与教师相类似的一些特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职业,我们在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能够给学生带来多少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成长自我,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俗语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为了教好“学生”,我们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人格力量,帮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王荣德.教师人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生长影响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生长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生长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