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筱红
摘 要:作业是教学重要环节,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还有利于教师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作业量大,重复率高,没有做到有效。要让小学数学作业更趋有效,最根本的方法还是做到三化,即作业精选化、优质化、多元化。
关键词:有效 精选 优质 多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59-01
相对而言,作业是学生学好数学,强化巩固的一种方法,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作业往往成了学生负担过重的代名词。原因固然有很多,比如,教师过于简单粗暴,不切合学生实际,一刀切布置作业,要想重现作业的价值,让家长和学生重视作业,并且能够愉快接受,最好还是从改变作业做起。
一、布置精选化,提高作业效率
从作业数量分析,多做作业,的确能够提高学生成绩;但是这种题海战术,往往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甚至厌恶作业,最终导致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毕竟学习数学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从这个角度出发,决定了小学数学作业需要的是一种数学思维,更需要作业精选,而这也是当前教育减负最根本的方法。
当然,怎样选择,选择什么,往往体现了一个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固然,数学作业有巩固知识、提高技能作用,但这是最基本的作用,而老师精选试题,则需要站在当前教育改革需要的高度,从数学体系出发,牢牢抓住与知识体系环环相扣的数学题目,有计划、有步骤充实到数学课堂、学生练习中去。
另外,作业除了与内容配套,更重要的是层次,是结合学生实际呈现一种梯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做作业,都能享受做作业成功的快乐。对于内容来说,除了选择一些解题方法,还可以编选一些错题分析,开放式题目,从而让有能力的学生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二、质量优质化,提升数学素养
(一)课题式作业
人总渴望被尊重。对孩子来说,这种渴望更强烈。针对这种心理,教师可以让作业成为一种“小课题”,可以先给予一定的题目、方向或具体研究内容,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去寻找答案,从而自己解决问题,这就是作业。比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可以布置学生完成小课题作业“有趣的包装”,可以以同桌为单位,也可以以小组,甚至以家庭方式进行研究,形式可以不一,关键是把研究过程记载下来。
(二)调查式作业
调查主要是指学生用数学的思维、眼光调查社会,从而进一步认识周围的生活世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针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一章节,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调查、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课上交流。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明白百分数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懂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从数学的应用价值出发,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多做调查作业,不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等能力。
(三)“自选”式作业
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比如在学习《时、分、秒》之后,笔者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了三级作业,分别为简单、中等、复杂。学生可以根据实际,自行选择题目,这样就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从而享受成功喜悦。
(四)“导演”式作业
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的创造更富有激情,而传统作业则是教师布置,学生做,学生缺乏自主性,有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做一次“导演”,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或者自己给同桌、给小组布置作业,学生全程参与评价,这样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必然得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必然高涨。
三、评价多元化,构建和谐关系
(一)教师批改多元化
教师批改作业的态度,很多时候直接决定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教师批改是否及时,是否认真,直接影响了学生做作业的态度。传统作业批改中,针对学生不懂的,或者错误的地方,直接打叉,伤害了学生的情感。
笔者采用作业评语形式,像语文老师批改作文,给学生写评语,不仅指出学生错在哪里,还建议学生在订正中注意什么。这样的效果非常明显。当然针对后进生,笔者还经常给予鼓励;优秀且有点马虎的学生,更多的是婉转提醒,这种方式批改让教师批改趋向多元化。
(二)学生批改多元化
当前学生作业是有点多,如果仅仅靠教师一人批改,就会很累,而且没有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倡导学生的作业学生改,可以自己作业自己改,也可以自己作业同桌改、小组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通过批改评议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形成一种探索、协作的氛围。当然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全班评议,这种批改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巩固了所学知识。
对于数学来说,教师不仅要重视技能,还需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方式,让作业成为学生的朋友,而不是“灾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改革中坚持作业“三化”,让学生从过滥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技能,提高素养,锻炼思维,让他们的情感、兴趣等在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韦福新.一石激起千层浪——浅谈数学作业批改中的评语[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4).
[2]张西琴.小学数学作业批改之“三化”[J].数学大世界,2012,(8).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