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数字遗产”的处理方法探究

2015-11-24 05:31王静
设计艺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账号遗产数字

王静

方兴

李英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

如今,网络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人们开始将大量的实物资料逐渐转化为数字形式,进行着网络交流、交易或储存。例如,个人财产、信件、日记、图书、影像资料,等等,现在人们大都会通过常用的QQ、微信、微博、电子邮箱、支付宝、网络游戏等一些应用进行操作和存储。然而,当我们离世时,物质遗产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得以继承下来,但是这些保存着我们的记忆和情感的数字财产,该如何传承下去呢?这正是本文所要探究的主题。

一、个人“数字遗产”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遗产是指死者生前个人享有的财物以及可以被继承的其他合法权益,它包括以下内容: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个人储蓄、生活用品;为公民所属的林木、牲畜、家禽;公民的文物、图文资料;被法律认可的生产资料;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公民的其他的合法财产,包括证券、财务的债权、股票等。

根据2003年的《数字遗产保护宪章》所给出的定义,“数字遗产由人类的知识和表达方式的独特资源组成。它包括以数字方式生成的或从现有的模拟资源转换成数字形式的有关文化、教育、科学和行政管理的资源及有关技术、法律、医学及其他领域的信息”,“数字资源的形式多种多样,且日益增多,包括文字、数据库、静止的和活动的图像、声音和图表、软件和网页等”[1]。

笔者对“数字遗产”相关的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认为“数字遗产”是存储于一定载体或者网络上的数字信息形式,包括了个人日常生活中所需所遇的资料和物品。例如,个人日志、相册、游戏装备、网页收藏,等等,以及在其过世后所遗留的其他各类数字财产。

不同于传统的遗产,“数字遗产”的范围和保存手段更加广阔和多样。以载体形式来分,可分为电子出版物,如电子期刊、数字文献信息等;软件产品,如购买的Windows系统、设计软件等。以产生主体来分,可分为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在工作活动中直接或者间接产生的电子文件和档案信息,如电子新闻、电子文件、个人博客、政府网页等。以性质属性来分,可分为精神价值层面和物质介质层面。精神价值层面的,如日志、照片、电子邮件、文艺作品等;物质介质层面的,如虚拟货币、游戏装备、游戏经验值、付费APP等[2]。

二、个人“数字遗产”的主要特征

1.个人“数字遗产”的价值不确定性

有别于传统的遗产,“数字遗产”一般来说无法精确地估算其价值,它更为个性化。比如,在购买游戏装备时,一些玩家会通过网上竞争交易的方式,从他人手中买下比正常交易价格更高的宠物和装备,在这其中,有些宠物或者装备会随着想要购买的人数增加,而能够不断提高其卖出的价格。

另一方面,购买虚拟货币、游戏装备等具有不稳定性,在不同的时间段或者不同的区服,同种物品的价格也会有所变化。一旦这些网络服务商出现破产或者技术漏洞导致用户的资料和数字财产丢失,那将很难去恢复。

2.个人“数字遗产”的占有双层性

众所周知,当我们使用软件和游戏时,都需要通过特定的账号和密码来验证身份,在第一次注册账号时,我们需要同意软件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协议,然后才能通过使用注册账号和密码登陆服务平台,用户拥有使用权,但是所有权和最终解释权归运营商所有。用户和继承人想要得到这些“数字遗产”,就必须要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取得网络运营商的授权和配合[3]。

3.个人“数字遗产”的财产隐私性

在数字社会,人们越来越在意对自己隐私的保护,我们使用的各类软件在登陆时必须输入专属的密码,网络运营商也会提供相应的协议来维护我们的隐私。人们习惯于在网络上建立起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比如,个人日志、相册和网盘等。通过这些途径,我们可以将一些不愿意让他人知晓的秘密存放在里面。这就给个人“数字遗产”的继承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一旦“数字遗产”可以继承下去,这些用户的个人隐私性将不复存在。

三、个人“数字遗产”国内外处理方案

1.国外处理方案

在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州,个人“数字遗产”已被写入州法律,将虚拟财产纳入到了遗嘱执行的范围。它首先肯定了网络账户以及存于账户中的所有数字物品具有了财产属性;再者允许了其所有者对这些财产进行处理。除了俄克拉荷马州,还有威斯康辛州、康涅狄格州、罗德岛州,也同样将个人“数字遗产”写入了州法律。

一些著名的网络公司,如Google、Yahoo、Facebook、Twitter,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所用方法也不尽相同。

Google公司在2013年4月11日推出了Inactive Account Manager(非活跃性账号管理,简称“IAM”)服务,用户将在账号设定好,然后设定好你想要发送的联系人,一旦账号处于非活跃状态时,“IAM”将自动把数据发送给指定联系人,或者由Google公司删除所有的数据。时间选项包括:处于非激活状态3个月后、6个月后、9个月后和12个月后。在你设定的日期到期后,谷歌会给你来信确认你是不是真的去世了。目前用户可通 过Google、Blogger、Drive、Gmail、Google+、YouTube等服务,发送个人“数字遗产”[4]。

Yahoo公司也有处理相关个人“数字遗产”的案例。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Justin M.Ellsworth在伊拉克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其父亲向Yahoo公司提出想得到儿子的电子邮箱密码,想通过邮箱里的照片和日志来满足家人对他的思念之情,但是被Yahoo公司拒绝了,其父亲只好将Yahoo公司告上法庭。此案件的处理结果,最终是Yahoo公司将Justin M.Ellsworth的E-mail上的内容,刻在光盘上交给其家属,但是并没有交付Justin M.Ellsworth的登陆密码。Yahoo公司在处理用户去世后所遗留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政策,是继承人可以提出要求关闭账户,并永久删除内容,仅此而已。

在用户离世后,Facebook公司针对用户的信息资料的标准做法是,将用户的页面转化为悼念界面,允许亲友前来进行留言和哀悼,或者按照用户亲属的要求,永远关闭账号。

Twitter公司在处理个人“数字遗产”的问题时,允许亲属可以有选择权。也就是说,亲属向Twitter公司提供账号持有者的去世证明,以及他们有权处理后事的证据后,可以选择将账号进行存档或者直接删除。

除了这些网络公司的处理方法,在国外还出现了一些中间网站来管理和解决“数字遗产”问题。比 如,www.deathswitch.com和www.legacylocker.com。在deathswitch网站上,用户可以免费注册一个账号,但是只能存储一封邮件(内容可以是个人账号及密码和其他重要的信息),或者使用付费方式来获取更多的存储空间,然后登记指定继承人的电子邮箱,网站会定期的给用户发邮件来确定用户是否还活着,当用户不再按时回复邮件时,网站就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发送更多的确认邮件,如果仍不回复,该用户就会被认定为死亡。随后,deathswitch网站就会自动将信息发送至继承人的电子邮箱里,在这些信息被发出以前,是绝对保密的。

2.国内处理方案

在中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各种客户端的普及,网民的数量在进一步扩大,并且个人数字财产的积累,也在不断增加。个人“数字遗产”的继承,将成为国内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见图1)。

图1 网络虚拟财产构成图

2013年6月,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腾讯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近6亿的腾讯网络用户,将会享受到由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用于保障网络虚拟财产安全的保险产品。此次产品的推出,是双方在虚拟财产保险领域合作的开端,在将来,还会继续研发出更多的保障网络虚拟财产安全的新产品,以此来给更多的腾讯用户,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保险服务[5]。

2012年,杭州市的两位年轻的淘宝店主过度劳累猝死,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两位淘宝店主的网店将何去何从?为处理这类问题,在2013年7月,淘宝网正式开放了“网店过户”服务,淘宝店主可以在卖家中心页面进入“店铺过户”界面。到目前为止,支持过户的类型,包括判决离婚、协议离婚以及法定继承三种情形。并且在过户后,网店的信誉保持不变。其申请过程,可以由网店经营者自主在线申请并提交完成,整体步骤分为选择过户类型、签署申请书、填写转让人基本信息、提供所需要的证明、等待审核和换绑支付宝6个环节。淘宝系统可以实时向申请人反馈申请流程,并实时要求申请人提供离婚证、财产分割公证书、死亡证明、公证的遗嘱证明或遗产分割协议公证书。这项服务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求申请人年龄必须在18周岁至70周岁,二是在过户前必须将所在店铺中所有进行中的交易处理完毕[6]。

在中间网站方面,国内建立了中国数字遗产网,该网站可以提供遗产托管业务。其所托管的个人“数字遗产”,可以是个人作品、账号信息、网络日记等,在用户意外离世后,会将托管的内容发送给指定联系人,并确保信息安全。同时,也有网络公墓业务,即针对用户的QQ、微博、游戏等账号,给用户提供每隔一段时间会为其上线一次的服务,满足逝者“人在号在,人不在号也在”的要求。此外,还有数字归宿业务,即一种互联网缅怀方式,亲友可以在其页面献花、祭拜和留言,运营商在用户去世信息确定后,为逝者提供数字信息的储存空间。

四、结论

随着网络和客户端的大幅度的普及与发展,我国大部分网民不再由年轻人占领,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开始接触互联网。在未来,个人“数字遗产”的价值,将会持续大幅度增长。但在个人“数字遗产”的继承问题上,还缺乏法律的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我们该怎样顺利地实现个人“数字遗产”的继承呢?笔者通过对上述案例的总结分析后认为,可以通过提前备份和利用中间网站来处理。

1.提前备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让自己养成备份的习惯。互联网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安全软件备份、存储个人账号和密码等重要网络信息,来进行备份。要想管理好自己的数字资产,互联网用户还可以提早安排好相关的遗产处理,将自己想要留下的账号信息和密码、照片、个人作品、收藏等,告诉自己的继承人或者亲人,以便在意外发生后,继承人可以及时顺利地用账号和密码来处理相关事宜。正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隐私问题的首席顾问、俄亥俄州立大学法学教授彼得·斯怀尔说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当事人把账户密码告诉信任的人”。

2.利用中间网站

互联网用户可以通过上述的一些中间网站,来处理个人“数字遗产”的继承问题。例如,本文所提到的deathswitch网站和legacylocker网站,以及国内的中国数字遗产网等。

此外,互联网用户还可以通过创建个人的云端来提前备份个人的资料。云端采用一对一的服务,云用户随时将自己需要备份的数字信息,如个人收藏的照片和音乐、个人密码、个人文档等同步到云端,云端会定期发邮件来确定用户是否还活着,这个时间周期可以由用户自己来设定,一旦用户没有及时确定和回复,云端会连续发更多的邮件给用户,如果用户始终没有回复,那么该用户将被认定为死亡。云端随即将用户提前设定好的可以公开和共享的资料,发往公共的云端上,供其他用户分享和下载;不能公开的信息与资料,云端将会自动发往设定好的继承人邮箱。这样,不仅保护了用户的重要隐私和财产,而且能使用户生前的个人喜好和优秀资源永远地流传下去。

需要关注的是,在未来处理个人“数字遗产”的问题上,网络运营商和网络用户这两个数字遗产的最重要的参与者和创作者,必须充分地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来寻找最适合我国具体国情和需要的方式,以解决个人“数字遗产”的继承问题。另外,相关部门应尽快针对个人“数字遗产”问题进行立法,为其提供理论依据,保证个人“数字遗产”的继承有法可依。

[1]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保存数字遗产宪章[EB/OL].(2003-10-15)[2015-01-05].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23_qtgkxx/201001/xxgk_81413.html.

[2]聂云霞.国内外数字遗产长期保存实践与推进策略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3(1):38-45.

[3]郭晓峰.试论互联网环境下“数字遗产”的继承[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00-103.

[4]佚名.谷歌新服务帮助用户清理“数字遗产”[EB/OL].(2013-04-12) [2015-01-05].http://net.chinabyte.com/118/12591118.shtml.

[5]张宜华.平安产险联手腾讯:国内首推个人虚拟财产保险[EB/OL].(2013-06-25) [2015-01-05].http://paper.zbnews.net/xb/content/20130625/Articel12008IP.htm.

[6]张意轩.淘宝网店可“过户”,信誉保持不变[EB/OL].(2013-07-25) [2015-01-05].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3-07/25/c_125061290.htm.

猜你喜欢
账号遗产数字
彤彤的聊天账号
施诈计骗走游戏账号
遗产怎么分
我国社交媒体账号的对外传播之道——以“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特朗普访华”议题报道为例
答数字
千万遗产
数字看G20
Google Play游戏取消账号绑定没有Google账号也能玩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