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云无心
茶中那缕肉鲜香
文_云无心
云无心,清华大学生物化学硕士,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在多家媒体开设个人专栏,出版有科普系列《吃的真相》。
在适当的冲泡方式下,优质的绿茶会有一缕淡淡的鲜香,类似于肉汤的味道。这缕鲜香,主要来自于茶中的氨基酸。
这些氨基酸中大约有一半是茶氨酸。在化学结构上,它与组成蛋白质的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类似。煮肉的时候,蛋白质中的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从蛋白质中被释放出来,成为游离的谷氨酸盐。游离的谷氨酸盐会产生鲜味,这就是肉汤或者海带汤中鲜味的来源。茶叶中的茶氨酸也是游离的,因为与谷氨酸和谷氨酰酸结构上相似,也会产生与它们类似的鲜味。这种鲜味是组成茶的风味中至关重要的一种,也是构成“好茶”的基石之一。
茶氨酸的含量跟茶的品种、采摘的部位甚至季节等因素有关。一般而言,它能占到茶叶干重的1%到2%。经过冲泡,它在茶汤中的浓度就比较低了,产生的鲜味在多数人的鲜味阈值附近,即更高就容易感受到,更低就不容易感受到了。由于受到茶中其他成分的影响,比如咖啡因的苦和茶多酚的涩,这种鲜香很容易被掩盖。所以说,优质的茶含有较多的茶氨酸,适当的冲泡减少了其他味道的干扰,它的鲜香就容易被品味到。如果缺乏良好的冲泡技术,又想体验一下这种鲜香,也可以采取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把较多(比如10克左右)较好的绿茶用七八十度的水泡两三分钟,然后把茶汤倒出来,直接闻泡开的茶叶就可以了。
如果只是产生鲜香的话,茶氨酸显然不足以引起那么多的关注。因为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人们自然会觉得茶氨酸也具有抗氧化性,对它的研究也就相当多—研究多了,就难免发现一些功效。
茶氨酸到了肠道,会很快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并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也有一部分会被分解,然后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令科学家们感兴趣的是,有一部分茶氨酸会突破血脑屏障,直接影响大脑活动。比如有一项研究就是让志愿者服用50毫克茶氨酸,监测服用前后的脑电波变化,发现在服用茶氨酸45分钟到105分钟之间的5次扫描图上,阿尔法波的强度明显增强。阿尔法波是最基本的脑电波信号之一,它的增强证实了茶氨酸可以直接影响大脑的活动—当然,这种影响对人体活动与身体健康具有什么样的影响,科学家们还在进行各种假设与验证。比如有中国科学家称茶氨酸可以抑制人体对尼古丁的依赖,从而对用喝茶来抑制烟瘾或者辅助戒烟提供了理论支持。
茶氨酸除了在一种蘑菇中存在之外,饮食中的来源基本上只有茶。而在茶中,茶氨酸又总是与咖啡因如影随形,所以很多科学家在研究茶氨酸的时候,也不忘把咖啡因带上。
咖啡因能产生多种生理效应,茶氨酸也是。有一种很有意思的影响是关于皮质醇的。皮质醇是一种肾上腺激素,在焦虑、压力、痛楚等情绪出现时会增加,因此又被称为压力激素,其变化还可能与血糖、血压、免疫抑制等生理因素相关。研究发现,咖啡因会增加皮质醇的分泌,而茶氨酸则会降低。也就是说,在对皮质醇的影响上,二者的作用相反,较劲的结果是皮质醇的水平尽量不发生偏移。虽然不能断定皮质醇的增加与焦虑等情绪之间谁是原因谁是结果,不过避免皮质醇的波动总还是有利的事情。
茶氨酸和咖啡因也不总是这样互相拆台,在很多方面它们还是互相支持的。比如有很多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探索茶氨酸和咖啡因对认知和反应能力的影响。总体而言,这二者对这些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二者结合起来的效果则更佳。
当然,这些研究的规模都比较小,基于它们来得出茶氨酸“有效”的结论还过于草率。不过,它在安全性方面毕竟没什么问题,这些初步的研究也就足以支撑它在美、日等国成了颇具号召力的膳食补充剂。2014年7月18日,中国卫计委批准茶氨酸作为新的食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