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机械制造基础》是高校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具有应用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丧失课程原有的重要作用。面对当前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对《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程改革和创新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现状;教学改革
《机械制造基础》作为高校机械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在机械专业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以及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性能和改进方法等,使学生具备选择材料和加工工艺的技能,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机械设计和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的制造工艺。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入,机械制造领域的自动化和先进化也在不断的飞速发展,比如仿生学和MEMS微电子机械加工等前沿技术打破了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机械加工制造的观念。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苦练基本功,加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加快实践教学的步伐,对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学能够转变思维,寻求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精细化人才培养手段,对《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1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编写混乱、条理不明确,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
我国目前该课程的教材体系较为混乱,没有明确的划分和归纳,主要由之前的几门课程合并而来。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变化,教材也需要适时地进行调整,而目前系统的课程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教材编写中还存在一些逻辑混乱的现象。另外一点就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创新和想法,这样无形中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下降,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学习效果。
1.2 教学理念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以知识传授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但教学效果很差,而且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同时在考核方式上采用单纯的笔试,不能提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意义。另外一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存在很强的实践性,而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抽象的教学内容无法很好的理解,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学的情绪,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
1.3 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很好的结合
具有高素质的机械加工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而目前的“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中明显存在实践性不强,缺乏一线工作经验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实践比例,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工作经验相结合才能使学习不被局限在理论知识当中。
2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2.1 精选课程内容,抓住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教材内容复杂,编排逻辑混乱,针对性不强等特点,适当的对教材进行改排和删减,使教材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重点强调实用性和综合性,突出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并结合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灵活的方式将教材中零碎的知识进行对比讲解,或者在教学中插入该课程的一些其他知识进行讲解,这样不但充实了课堂内容,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2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机械制造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中应该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是教师通过讲授基本知识,并且演示实践过程,学生再进行实际操作的方法,这样学生通过听、看、练,达到全面掌握和理解知识的目的,使得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密切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也最大程度的利用了教学设备
3 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注重实践、内容和标准
首先,考核系统必须完善。《机械制造基础》必须与“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相符合。其次,应做到考核层次分明,应该严格按照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进行学习内容的考核,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检测学生学习状况和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另外一点,对考核时间和考核方式进行灵活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对考核时间进行安排以实现跟踪学生的学习。第四,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知识可分为理解和掌握两部分,理解的部分可通过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掌握部分可放在期末进行笔试考核。最后,评定形式多样化,除了实践考核等专业性较强的考核方式外,其他部分的考核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考核,或者自我考核的方式进行。
4 改革教学模式,采用新型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除去常规的教学方法,将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加入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采用已开发好的微课内容,引入到教学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新的技术要点。将小组讨论,现场演示等投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思考,老师加以指导,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 结束语
对新型机械制造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根据机械制造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性人才的结构要求进行,而《机械制造基础》作为培养机械制造方面高素质人才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要根据时代的不同进行改革和创新,同时要根据现代机械制造的要求来设置课程;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认知状况来调整教学方法;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去实施教学,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朝全面、综合的方向发展,才会真正成为符合工程机械制造标准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侯英岢,赵大旭,曹欢玲,许小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68-69.
[2]张晓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技术与市场,2011,07:529-530,532.
[3]邱芳,刘延霞,马广勇.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2,09:91-92.
[4]方雁.《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考试周刊,2011,07:144-145.
[5]郭新军.浅议《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1,37:16.
作者简介
郝静(1977-),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学士学位。现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方向。
作者单位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01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