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六艺”美术教育思想

2015-11-22 12:09李惠敏
剑南文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六艺艺术教育

■李惠敏

引言:六艺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内容,在我国的教育历史上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六艺教育中无不包含中国古代美术教育的特点,所以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礼、乐、射、御、书、数从艺术角度来分析,对人的审美价值的提高作用之大,尤其对后代的艺术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提倡借古开今,读史明鉴。将六艺教育的精华运用到美术教育中,从而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培养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六艺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内容,在我国的教育历史上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六艺教育中无不包含中国古代美术教育的特点,所以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六艺教育中的礼教作为六艺之首,涵盖了西周宗法社会中道德修养,文明礼仪等全部内容,对陶冶美的情操,进行美的教育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乐教承担了调和等级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因素,对艺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艺术作品鉴赏水平都有一定的提升帮助。射、御、书、数等对人的审美价值的提高作用之大,尤其对后代的艺术教育,尤其是对当今的美术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礼记》“六艺”与六艺教育

我国奴隶社会官学的教学内容为“六艺”。六艺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物”即德、行、艺。这里的艺就是所谓的六艺。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逐步完善,夏商时期已初具雏形,重射、御。商时期形成系统和规则,内容才基本确定下来。夏、商、周三代之礼,一脉相承,愈来愈完备。形成以礼为首,蕴含了德、智、体、美、劳的教育理念。

《周礼·地官·保氏 》所谓 :“保氏掌谏王恶 ,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所谓“五礼”,指吉、凶、军、宾、嘉,适用于社会生活中的礼仪,它是关于社交能力的学问,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做人行事的基本标准。从周礼所涉的范围来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学、宗法等一切领域。

“六乐”指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护、大武。乐教包括歌,也包括舞,还包括器乐。据《史记·乐书》载:“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这种美育方式融注了先民们在特定时代的审美取向。

“五射”包括白失、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五科,是关于知识能力的学问。这种带有游戏与审美意义的射的学科其实就是射箭比赛,既重技艺又重德行,为培养君子温良恭俭的品德。

“五驭”即鸣和鸾、逐水曲、舞交衢、过君表、逐禽左五科,商周时代,车舆已运用于征战、狩猎、运输货物等方面,促进交通便利和大规模的征战,周武王伐纣时的“牧野之战”:“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彭彭。”足以说明当时浩大的场面。

“六书“指象形、会意、指事、转注、假借、谐声六种造字方法。是关于书法方面能力的学问。许慎对六书作了比较详细的解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文字的教育能进一步辅助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书法本来就是美术教育的一部分。

“九数”内容也十分广泛包含了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九科,涉及到自然科学,技术,以及宗教知识。内容丰富而系统能够满足民生日用。

综上所述,六艺教育是一个相当完备的教育系统,经过夏、商、周三代不断演进的过程。上古先民的生产活动中都包含了六艺教育的一些成分。六艺教育可以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丰碑。

二、《礼记》六艺”与美术教育

艺术教育发展可以溯源到远古,中国“六艺”中的礼、乐、射、御、书、数和西方的“七艺”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中共同的方面都涉及到艺术。“六艺”中的“乐”和“书”都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书更是中国艺术领域中重要组成部分。礼、乐、射、御、书、数从艺术角度来分析,对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礼,教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艺术的立足点,中国古代教育的优秀艺术教育中,不仅要发扬以善为美的传统,相反我们还可以通过艺术来打通向善的道路,即以美启善。只有在美的陶冶中,美中之善才能转识入情,才能使主体悟觉本体的善性。这实际上亦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题中应有之义。

东汉班周《汉书艺文志》就说过古人八岁入小学,教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由于汉字特殊的形象之美以及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其识、读、书、写,对于中国视觉文化习惯的养成,具有根本性的教化作用。甚至可以理解为中国文化的根。因此,“六艺”中“书”的教学,对于中国美术教育的意义非常深远。

蔡元培先生也说过乐为纯粹美育,书以记述,亦尚美观;射、御在技术为锻炼态度之闲雅;礼可以远鄙俗。可见数教之中都不乏美育。艺中的“九数”涉及生产、生活之中数学的问题。

综上所述,礼、乐、射、御、书、数从艺术角度来分析,对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可知,六艺教育应该是一个基于审美的教育范式,即通过艺术教育实现知识、品行的教育,融汇艺术、德行、智能、体育教育于一体。

三、《礼记》“六艺”对美术教育的启示

(一)“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古代六艺教育强调教育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根据学生的智力和兴趣的不同而制定的教学方案。六艺的教育重视把人培养成为君子,也看重社会的安定,本义就是将国家的繁荣安定建立在国民素质的提高的基础之上,这与当今的素质教育理念相契合。周代的“六艺”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普遍性等特点。

例如《论语》中有记,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因人作答。他知樊迟的资质较弱所以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德行很高,孔子高标准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他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对同一问题作出了四种深浅不一的回答,既切合教学对象的实际,又凸显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由此得知美术教育的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不同而进行设置,更好地挖掘他们在美术专业的潜能,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因人而异施教,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注重实践”的教育思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求知的最终目的。实践可以充实理论,发展理论。六艺教育思想是从实践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的典范,没有礼仪活动的观察,模拟,练习,就难以形成得体的仪容。乐教包括乐德,乐语和乐舞教育,这些环节十分注重亲身参与,射,御教育更是离不开大量的刻苦的练习。

有位名人说过:“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必须亲口尝一尝,”有了真正的直接经验才能学习艺术,感受艺术之美。在美术教育中,应以学生的实践和探索为重点,提倡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探究美术或美术相关的问题,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教育的有效整合。

(三)“信而好古”的经典的教育思想

信而好古的教育思想一直渗透着中国文化,成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原则,也随着中国绘画的不断发展影响中国古代美术教育。这种观念通过遵循典章仪轨、摹拓临写样范法帖、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粉本白画等美术教育途径流传,成为我国美术教育的重要思想之一。我们可以学古,以前人为师,学习前人优秀的东西,来提高自己现有的水平;但是要推陈出新,更上一层楼。

张大千,以为在艺术上血战古人的勇士。早年研习石涛与八大,并在艺术的道路上追本溯源,从明清,入宋元,最后直达盛唐。画风亦从明清的趣味,到元代的逸气,最后达到唐宋的法则。中年为追唐入隋,前往敦煌研习壁画,1943年返回四川,画风为之大变,一改往日的纤细阴柔之态,气势恢弘,色彩极度绚丽,线条刚健有力,尽展盛唐遗风。晚年由于精力与眼力的问题,自创了大写意泼墨泼彩的画风,将西方色彩与光线的理解与中国画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画的新纪元。他的艺术人生经历了师法古人,师法自然,到最后师法我心的三阶段,从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召唤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四)“尊师重道”的教育思想

尊师重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荀子》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有人快。人有快,则法度坏。”师道尊严是古代教育的根本,对于师傅的言传身教,在教育思想观念上与“信而好古”是一脉相承的,也是美术教育过程中普遍遵循的规律。

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在读高小的时候,受美术老师陆寅生的指导,在政治漫画的道路走的顺风顺水。后来,他因画《三毛流浪记》而出名,但他始终不忘当年启蒙老师的教诲。五十多年后,张乐平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陆老师的住处。陆老先生说许多年我都没有教你了,你还想着我,实属不易。张乐平恭敬地说:“我一直没有忘记,我的第一幅漫画就是您教我画的。可见尊师重道多么难能可贵啊。

四、小结

综上所述,六艺教育在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中大放异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利用他们的喜好进行引导并对其进行美术教育。尝试多元化的美术教育内容,注重实践性,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想学习好中国画在传统文化方面不能走捷径,要重学古而不泥于古。虚心向长辈老师求教。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提倡借古开今,读史明鉴。将六艺教育的精华运用到美术教育中,从而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培养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六艺艺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纸的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西周时期数字五学六艺
御风六艺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