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做智慧的父母——《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观后感

2015-11-22 12:09童雪青
剑南文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苏格拉底直觉体操

■童雪青

这部影片由是美国著名的心灵导师丹·米尔曼的成名作,半自传体同名小说改编成的电影。讲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优秀学生,曾经奖牌无数的丹,在备战奥运期间,焦躁不安,失眠多梦。深夜巧遇一位神奇的加油站工人,被他戏称为“苏格拉底”。苏格像一位心灵导师,帮助他渡过这个不安的时期,获得心灵的成长,使他成为一名活在当下的真正的和平勇士的故事。

苏对丹所讲的训练第一步是扔掉头脑中的垃圾,用心关注当下。这是我们经常说起,却又难以做到的一步。我们懂得越多,经历的越多,头脑中的垃圾也就越多。这些东西扰乱我们的心灵安宁,让我们不能用心关注此时此刻我们在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东西。

在丹第一次心无旁骛地做完鞍马动作,就得到超乎所有人想象的结果,但当丹兴奋地对苏讲述这次经历时,苏却责问他这份专注维持了多久,责备他只敢活在过去。当丹在受伤之后决定把人生投入到其他助人工作中去时,苏却劝他不要放弃所爱的体操,在所做的事中找到爱。丹所担心的是如果做不好怎么办,这是对未来不可确定性的恐惧。苏的回答很简单,那是以后的事。人应当像片末丹问自己的那样,经常寻问自己是不是只是活在此时此地,我是不是只是此刻的自己,用心体会当下。

丹在车祸之后,在被医生教练告知不能再从事体操运动时,极度的痛心。苏告诉他凡事皆有意义,让丹自己去顿悟。丹的一条顿悟是愤怒、仇恨、暴力它们都只是恐惧。恐惧是万恶之源,而不是金钱。金钱本没有好坏之分,用对金钱的欲望去填补恐惧才是可怕的。其实不只是金钱,用对权利、性、面子的欲望去填补恐惧同样可怕,这可能就是许多犯罪的根源。要用爱和创造性的工作去解决。

丹的另一条顿悟是最不容易被爱的人通常更需要爱。比如对待我们的孩子,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爱,用爱填补他们的心灵,他们有足够的安全感,就不必因为恐惧,用酒精、毒品、暴力、性、金钱填补心灵的空缺,会更少有这样那样的行为问题。许多人其实就是希望引起父母关注的孩子,把对父母的期望移情到他人身上,移情到社会身上。但他们表达这种期望的方式不对。行为问题常是把勇气表现在外在行为上,而实际上心灵却是最缺乏面对当下困难的勇气,缺乏理智灵活的思考。

面对三个抢劫的暴徒,苏让丹把手表给他们、把衣服、鞋全给了他们。丹抱怨说本可以把他们都打倒,怎么会让自己显得这么软弱。苏却说他们更需要爱,要丹去实践他所知道的知识。从法律角度来说,这种做法有待商榷,但从苏的观点来看,这是实践爱,类似佛陀的做法,可以理解,但不可盲目效仿。不过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去理解、关心周围的人,给别人更多关爱。在一个充满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社会里,恶性事件就会减少,“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管别人在做什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不是作秀,这是关系到社会发展,我们的后代能在什么社会环境中生活的实实在在的问题。

苏还提到习惯和选择的问题。苏告诉丹“要对自己的选择有直觉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丹被教练告知,因为受伤取消了他的奥运参赛资格时,丹经过思考,最终直觉告诉他体操对于他的意义,不在于奖牌,而是他的一种习惯,是他的最爱。丹最终决定了克服困难,继续参赛。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做选择题,选择没有对与错、好与坏之分,如果选择是听从自己的直觉了,我们就容易坚持下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所以养育孩子中,父母能为孩子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培养一些好习惯。习惯和天性的结合会成为他们将来做决定的依据,这决定了他们未来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谁也不能控制将来会发生什么,不管发生什么,接受现实,依照自己的直觉,继续自己的选择,是对自己负责任的做法。所以管教孩子能做的其实就是培养习惯,有什么习惯,就造就什么样的人生。

如果,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幸遇到过一两位“苏格拉底”式的人物,或者是父母,或者是老师,人生就会少走好多弯路,更明白怎样应对挑战。所以作为家长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修养,多学习、多思考,争取能为孩子充当一个合格的指导者,这样做的父母多了,社会就有希望。

猜你喜欢
苏格拉底直觉体操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你的直觉靠谱么?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故事两则)
头脑体操
苏格拉底的遗憾
苏格拉底的回答
昆虫料理,你敢吃吗?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