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整』的叙事
———《小说月报》2015年第二期印象

2015-11-22 12:04高璟
都市 2015年5期
关键词:小说月报小说大学生

高璟

『不完整』的叙事
———《小说月报》2015年第二期印象

高璟

一、关于杨晓升中篇《天尽头》

这是个更适合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来呈现的故事,“失独”是杨晓升老师多年来始终关注的题材领域,他一定接触过不少的失独家庭,故事的悲情是够了,但新颖不足,写作风格上也属于极写实的一种,这种“实打实”的写实有时会伤害小说,使它缺少一种飞起来的力量。故事中,一对失独夫妻看到一个与自家女儿长得很像的打工妹,便一厢情愿地将她接回家里来,想当亲生女儿一样来养,这种行为本身就显得有些不理智,本来两个姑娘在长相以外还有好多的特质是迥异的,所以在此之后产生的矛盾也好,纠结也罢,都是些自寻烦恼罢了。如果只是远远地看看她,聊解思念之情,或许能让这种美好持续的时间更长一些罢。失独是件非常令人同情的事情,但失独的父母最需要的是勇敢面对现实,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没有孩子的未来生活。而文中这对夫妻所做的却恰恰相反,他们不愿接受现实,想人为地制造出一个假象,假装聪明乖巧的女儿没有离开他们,这似乎是一种自欺欺人,所以终究会有无法再将戏演下去的一天。而到那时,他们所受到的伤害无疑又新加了一层。

杨晓升老师作为一位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我深感佩服,他的新作——报告文学《失独:中国家庭之痛》也已引发了各界关注。我个人以为,纪实作品的力量在于忠实地呈现,而小说则应承担更多责任,比如反思,比如疏导,比如引领,失子之痛固然不为外人所能体会,也一时难以抚平,但这种痛感的程度深浅却不一,当事的父母更需要积极地进行自我疗救,放开心胸,坦然面对那些未知的风雨。

二、关于李清源中篇《苏让的救赎》

李清源是《当代》连续两期力推的新秀,《小说月报》也做到了及时跟进,这种现象还是比较罕见的。与《走失的卡诺》相比,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的叙述更鲜活自如一些,可能是因为更接地气,那些生发于山野乡间的故事更容易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在故事里,这对父子愁肠百结的人生难得地有着一个亮色的结局,令人意外。文中那个相貌虽丑但心地善良的女子形象还是很光彩照人的。而这种差一点就错过了的爱情小意外,隐隐有着好莱坞式的浪漫情调,蓦然回首之间,那人还在灯火阑珊处,所以读完小说,大家可以带着一种心满意足的心情长吁一口气了。

三、关于季栋梁中篇《黑夜长于白天》

《小说月报》对这篇小说的选载,相较于《小说选刊》晚了两期,是当期的小说实在没得可选了,才返回头去从去年的小说里进行再挖掘的吗?不容分说的家长包办婚姻向来被大家声讨,而在这篇小说里,女主人公却有一种韧性,硬是在不完美的包办婚姻里培育出了异常完美的鲜花。她与祖母之间的嫌隙便也因为事态的持续好转而渐渐消失。只是这种持续性的不由分说的好转,可称得上是一种奇迹,甚至是神迹吧?

四、关于滕肖澜中篇《又见雷雨》

作者很明显是在向曹禺先生的经典名作致敬,同时这也是一出可以搬上舞台的话剧,而且情节中嵌套了话剧《雷雨》的排练与演出,层次丰富,人物形象也丰富。在这个故事里,时间换了,人物也换了,但故事的核还在,且隐隐有着“哈姆雷特”的味道。但要编织好一个戏剧性如此之强的故事,难度确实很大,挑战性也极强,但可贵的是作者勇敢地去尝试了,且基本上在继承原著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略微的不足就是巧合成分偏多了一点,但精心酝酿的结局倒是一样惊心动魄,令人印象深刻。

由“鲁大海”演绎而来的张一伟的形象最丰满,他这种特殊性格的形成过程、做事的方式方法都比较合理。女主角郑苹却不是“四凤”的简单转换,这个认贼作父的女子性格太复杂,不太像现实中会有的那一种。三角恋中,一边是痴情的贵公子,一边是偏执的穷小子,她却没来由地喜欢后者。当两个男人都意外身亡之后,她的惊讶与悲痛也显得力度不够,难道是她根本谁都不爱吗?不对,她是恋父情结严重!哈哈,我破解了一个最大的谜题!“繁漪”化身为再嫁的贵妇郑母,不仅甘心嫁给将丈夫撞死的有钱男人,而且还一直和一个落魄的红颜知己勾勾搭搭,这是得有多么大的资本,才让这个半老徐娘有如此魅力,有点看不懂了。张一伟母子的角色设定得有些牵强,感觉就是为了贴合原著才这样生硬地让张一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亲生父亲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报复,还让张一伟、周游两个男人都惨烈地死去。那个“作死”的女花瓶演员设置得很奇怪,本来应该没她什么事的,因为按照原著来看,死去的应该是“四凤”也就是郑苹才对啊。我所说的“不完整的戏剧冲突”,就在于郑苹与两个男人这三者之间并没有体现出足够的戏剧冲突。而是匆匆地以两个男人的相继意外身亡做了了断。周朴园的化身应该是富商周父,但又不像,周父的宽容大度和对再婚妻子的一往情深都令人印象深刻,郑母有这样完美的丈夫却还想着和情人私奔,就变得非常令人不解。只有一点周父与周仆园相似,那就是对糟糠妻的遗弃。

五、关于叶兆言短篇《失踪的女大学生》

又是一个轻率而过于直白的小说题目,彻底无语了。故事开头铺得很大,像是要拉开架势讲一讲叶姓家族的几十年风雨历程,一如另一位叶姓作家叶广芩为读者带来的那么多叶赫那拉家的往事一般,厚重,鲜活,人性丰满。可惜我想看的都没有看到。作者回溯了半天家族史,原来只是为了从中打捞出两个家族里的女大学生而已,一个是他奶奶,一个是他姑姑,她们当然都是优秀的,因为那个年代能上大学的女孩子本就稀少得可怜,且一定都是富贵人家的女儿。而现如今的女大学生,像九斤老太说的一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也难怪,只要能坚持上完高中,哪个女孩子也能找到一所愿意接收她的大学。所以作者对于当下女大学生溢于言表的失望实在没有多少必要,不是她们变坏了,只是女大学生太多,素质参差不齐罢了。真正优秀的还是有的,只是不大可能出在一个当保姆的单亲家庭里。不过作者的这篇小说很贴近现实,对“失联”现象的描摹与解析也比较到位。所以算得上一篇虎头蛇尾式的及格小说,但上头条,显然不够分量。如若选取保姆小邹的视角,在女儿失踪这件事上做做文章,或许还有可观。而作者将自家的家族史和保姆的辛酸史搁一起写,没有任何可比性,而且显得有些掉份儿了。可惜了叶家的两位优秀女大学生,来给这个失踪的女大学生做陪衬。像是件艳俗的化纤衣服,里面却用了真丝的里子。

不由得回味起了叶广芩的小说,最早的一篇是《梦也何曾到谢桥》,后来是《状元媒》《三岔口》《拾玉镯》等等,最近的一篇应该是《太阳宫》,篇篇经典啊。

六、关于储福金短篇《棋语·形》

在这个故事里可以发现处处都是对比,而对比一番之后,作者也鲜明地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人要活出一个形来。“宁输棋,不输形”,一直是主人公潘大龙引以为傲的做人准则,但大半人生过完之后,他才发现,真正领悟了这个“形”的真谛并能坚持做到这一点的人竟然是他不太看得上的女弟子,小学退休教师乔萍。功利心太强可以说是现代人的通病,很少有人能免俗,所以,乔萍的言行包括棋风、画风都难能可贵,低调,谦和,自在,令人心向往之。而作者在行文中关于教育问题的思考也引人深思。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单这一点看,小说已经算得上成功了。唯读至结尾有意犹未尽之憾。就像下到一半的一盘棋,输赢并未见分晓,或许作者只是在讲人生道理,与棋并没有多少直接的关联了。

七、关于乔叶短篇《塔拉,塔拉》

猜想乔叶应该是真的有过这样一次呼伦贝尔之行的,可以感觉到,她在那里所见的一切极新鲜,有趣。可是,一次难忘的旅行成就的不应该是一篇散文吗?可居然是一篇小说。果然是“小说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节奏。单看题目,就是明显的散文化题目,因为它居然有副标题!“——致我呼伦贝尔的朋友”,第一次见小说题目长成这样。对乔叶小说的印象极佳,《失语症》《叶小灵病史》《月牙泉》,都是过目难忘,唯这篇不太成功。可以说它从里到外就是一篇游记类散文,当然要除了文中偶尔掉落出的关于性的吸引的场景描写,两个女人的雌性荷尔蒙在一个完美的草原汉子面前泛滥的场面,想想也是醉了。

八、关于皮佳佳短篇《方死方生》

犯罪类小说很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但这篇小说却是一篇披着犯罪小说外衣的伪侦探小说。文中的女警察并没有在卧底过程中推动妓女被杀案的侦破,让人不免失望。这是一篇关注底层女性生存状态的充满了女权意识的女性小说。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来展开两个命运反差如此之大的女性的日常生活,其间充满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对当前社会逼良为娼的声讨。这个社会的阶层分化真是越来越剧烈了,而且怎么看都不是件好事。

被害妓女阿娟那个贫穷得有些特殊的家庭让我不由得想到了季栋梁的《黑夜长于白天》,同样是家里有不止一个疯子,同样是穷得丁当乱响的家庭,两个女人却用不同的方式在进行着救世主式的拯救。不过两相对比,实在太鲜明了些。两个作者,一男一女,一个是积极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消极的悲观主义者,到底哪个作家笔下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或许,两人都极端了些。

猜你喜欢
小说月报小说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打的
生日礼物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尚存葆的个人档案》被两家选刊转载
小说《这条河也留不住你吗》被转载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