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2015-11-22 12:04蔡润田
都市 2015年5期
关键词:左权偶像

蔡润田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蔡润田

浮嚣奔竞的风气污染人们的灵魂,使得人心虚浮势利,浑浑噩噩,麻木不仁。只是在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灵魂得到洗礼,方为之警醒,也才能触发对人的品格、人生价值的深切思考。这是我此番左权行的一点感悟。

九月下旬一个晴朗的午后,我与省内的作家一行四人驱车来到左权县境的莲花岩和麻田镇。前者是开发不久景致幽美、奇兀,亦不乏人文意蕴的风景区。后者则是闻名遐迩的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所在地。起初,流连于景区,奇岩、丛林、溪涧,清幽明丽的气息充溢胸臆,一洗往日尘嚣市声的烦腻,别有一种怡悦心神的美感。心想,这番景象诉诸笔端或可作得一篇雅致的写景小品。然而,当参观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听了左权作协主席张基祥等人的解说之后,小品云云的念想,消泯殆尽。而继之以满腹的感喟与遐思。

其实,发生在这里的抗战故事我本也略知一二。左权将军壮烈牺牲的事迹固已知晓。华北《新华日报》总编何云烈士的事迹亦有所闻。然而,在这里牺牲的46名新华社新闻战士我却大都茫无所知,就中,尚有许多人与事可谓感天地,泣鬼神,足令顽贤懦立。即如前此素所未闻的黄君珏烈士就使我顿感惊慕。其人其行,感人至深。

时光回溯到七十二年前。那是在1942年的辽县(今左权)。是年5月,日本鬼子集中三万兵力对我太行抗日根据地发起空前残酷大扫荡,驻扎在麻田的八路军总部与华北《新华日报》等部门人员实行反扫荡转移。时任《新华日报》管委会秘书主任的黄君珏等在转移中与敌遭遇。

6月2日破晓,黄君珏率领10几位同志,攀援登上了一座高耸入云的道士帽峰项,隐蔽在山巅的一个石洞中。当她们在洞中正商讨如何脱险时,100多日伪军突然包围了这座山。黄君珏当即下令分散应战。她带领报社王健、韩瑞两位女同事在洞中同敌人整整周旋了一天,直到下午6时许。由于她们的顽强抵抗,加之地势险要,敌人始终不能靠近洞口,无奈之下,鬼子从后山爬上山顶,用绳子将点燃的柴禾吊到洞口,企图熏死洞中人。黄君珏见况,飞步出洞,躲在一块巨石后面,向敌人射击。交火中,她身中数弹,仍拼力还击。以此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洞内的两位同志伺机突围。

天渐渐黑下来。子弹也已全部打光了。洞口火势却越燃越旺。黄君珏伤口鲜血淋漓,身体虚弱至极(产后两个多月)。情知突围无望,火光中,她凝视着两姐妹无畏的面孔,脸上掠过一丝凝重与坚毅。随即说道:“姐妹们,我们现在已弹尽援绝,但宁死也绝不能当俘虏。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冲出火洞,跳下山崖,以身殉国。”说完,她理了理齐耳的短发,整了整军装,把手枪砸断扔掉。随后一跃而起,纵身跳下悬崖。两位姐妹也随之壮烈牺牲。……这一天是黄君珏30岁的生日。

这不是传奇故事。这是撼人心魄、确凿无疑的史实!

当时,黄君珏的丈夫王默磬身负重伤,就倒在妻子舍身跳崖地不足50米处,亲眼目击了她壮烈牺牲的全过程。事后,他在给岳父的信中写道:“夜九时,敌暂退,婿勉力带伤行,潜入敌围,寻到遗体,无血无伤,服装整齐,眉头微锁,侧卧若熟睡,然已胸口不温矣。其时婿不知悲伤,不觉创痛,跌坐呆凝,与君珏双手相握,不知所往,但觉君珏正握我手,渐握渐紧,终不可脱。山后枪声再起,始被惊觉,时正午夜,皓月明天,以手掘土,暂行掩埋。”

一对年轻夫妻,瞬间阴阳两隔,何其沉痛!

走出纪念馆,已是薄暮时分,我脑海里依然萦绕着那惨烈的一幕。不远处烟霭笼罩着一道连绵兀立的山岭,山下清漳河水缓缓流淌。在这被誉为“小桂林”的地方。此刻,依稀听到河水哀婉的幽咽,山峦也仿佛诉说着曾经的壮烈与伟岸。我久已麻木的心灵隐约生出些许哀感。我想,对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如今晓得的人怕是不多了,即令晓得,怕也淡漠或则忘却了。世风趋于颓靡,英雄淡出人心。这让人感慨丛生。

其实,烈士一生,不惟“死的光荣”,生前的品德修为就很不寻常。作为镜鉴,不胜今昔之感。

黄君珏1912年生于湖南湘潭。父亲与几位舅舅都是国民党内要员,应该说,可谓“官二代”了。这样一位官宦人家的小姐,没有寄生于家族既有优渥条件,年仅15岁便投身革命。这与今日一些官二代富二代因了父辈荫庇而弄权苟富的纨绔行径相比,何啻天壤!后来,她只身来到上海,就读于复旦大学,是经济系的高材生,毕业后,也并没有清高自恃,毅然投身艰苦的革命工作。这也是今日一些谋求高学历只为待价而沽者所难以企及的。后来在远东情报局工作,因叛徒出卖被捕,审讯中,她极力为另外两名同志开脱,掩护他们脱险,只身入狱,判刑7年。一介弱女子,危急关头,舍己为人,勇担道义。如此侠肝义胆,这也足以让我们一些“只为自己活着”的人们汗颜。抗战爆发,国共合作,黄君珏被保释出狱。1939年,她被派到太行根据地工作。一位年轻漂亮才女,远离江南都会,来到偏僻荒远的北方山区,投身清苦艰危的抗日战争,这样的人生抉择、价值取向,是今日一些贪图享受,驰骛繁华,安富尊荣的年轻人所不可比拟的。

黄君珏到根据地,先后在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华北《新华日报》社等处任职。为便于工作,她将才出生三天的儿子送到老乡家寄养,从此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孩子。(三个月后她就牺牲了)人间至亲,母爱而已。其割舍之痛可想而知。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有无私大爱的至高境界才能如此。

在敌后办报,条件异常艰苦。又处于日寇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之中。她曾对报社的同志说,“革命中注定要随时准备牺牲,要过‘生死关’。”有人问她:“你家里那么好,不过富裕的家庭生活,来太行山多苦,还有危险。”黄君珏用一位名作家的话回答:“只为家庭活着,是动物的自私,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这些话,对今天我们这些为狭隘世俗观念所浸染的灵魂来说似嫌疏阔甚至不可思议了。但这正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所在。在这个价值平面化,信念低俗化,私欲膨胀的颓靡社会氛围中,我们不正需要一点高蹈超迈的气象来提振社会、民族的精神品格吗。崇高淡出人们的审美视域,成为流俗揶揄的对象。猥琐自私,浅薄虚荣,倒成了时髦的玩意儿。这种可悲的颠倒是应该矫正了。

那天,我在网上浏览,乍然看到一位网友的留言:“为什么戏子们都比黄君珏更有名?为什么没有人以黄君珏做偶像,却以戏子们做偶像?英烈的血白流了。”这话真是力透纸背,发人深省,可谓诛心之论。我想,这位网友并不是一般地鄙夷演艺事业,而是就社会风尚的畸重畸轻慨乎言之。所谓戏子大抵指某些演艺明星,其付出与所得的悬殊,对社会公平与青年一代产生的消极影响。追星的人群把他们奉为偶像,所看重是他们外在的光鲜亮丽,是他们动辄万千、获取名利的“终南捷径”。以此为人生的标杆、鹄的,心目中怎么会有黄君珏的位置!理想决定追求,追求支配行动,行为体现境界,境界显现人格,人格塑造形象。今天年轻人该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以什么样的人为偶像,造就什么样的人格品质,的确值得深省!英烈的血不会也不应白流,理当成为今天烛照人们重塑偶像、完善人格的指南、楷模。古语云“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千字文》)正可为黄君珏烈士的精神写照。其如兰似松的美德,仍将泽被来兹,垂馨千祀。

责任编辑 高 璟

猜你喜欢
左权偶像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国内最大的乳胶产业基地项目落户左权
桃花红杏花白
大众偶像
左权:家书中的热血与柔情
Task 4
偶像报
左权将军纪念馆
左权殉国前三天写给爱妻的最后一封信
偶像们都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