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甜 罗嗣金 欧阳承
摘 要:该文探讨了微生物杀虫剂3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悬浮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田间应用技术。示范结果表明,微生物杀虫剂30亿PIB/mL甘蓝夜蛾NPV悬浮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作物安全,在防治效果上以用80mL/667㎡,药液量35~45kg/667㎡为宜。
关键词: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稻纵卷叶螟;示范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1-76-02
为探讨微生物杀虫剂3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悬浮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田间应用技术,为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在全国农技中心安排下,宁国市开展了该项田间示范。
1 示范设计与方法
1.1 示范地概况 示范于2015年7月在宁国市中溪镇狮桥村石牌组大畈进行,该地土壤肥力中等偏上。水稻品种为两优378,2015年6月12日移栽,穴数1.3万/667m2。因本区域2015年度水稻上四(2)代稻纵卷叶螟为轻发,未达到防治标准,以五(3)代稻纵卷叶螟作为防治对象。因需兼治稻飞虱和纹枯病,各小区用50%吡蚜酮10g/667m2+75%肟菌戊唑醇15g/667m2桶混。
1.2 示范药剂 30亿PIB/mL甘蓝夜蛾NPV悬浮剂,由江西省新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示范设计 示范共设5个处理:(1)30亿PIB/mL甘蓝夜蛾NPV悬浮剂50mL/667m2;(2)30亿PIB/mL甘蓝夜蛾NPV悬浮剂80mL/667m2;(3)30亿PIB/mL甘蓝夜蛾NPV悬浮剂50mL/667m2+苏云金杆菌(武汉天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150g;(4)对照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美国杜邦公司)10g/667m2;(5)空白对照(ck),喷施清水。药剂处理每小区面积2 001m2,空白对照333.5m2。小区采取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间筑小埂防止相互影响。各处理水稻栽插期、肥水管理一致。施药时间:处理1、2、3、5为2015年7月28日,稻纵卷叶螟卵孵化盛期;处理4为2015年7月30日,为稻纵卷叶螟1龄幼虫高峰期。采用3WB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常规茎叶喷雾,667m2药液量35L。施药期间均为晴朗天气,气温25~37℃,相对湿度80%;施药后至数据采集前均为晴到多云天气。8月8日对试验区相关数据进行采集。
1.4 调查方法
1.4.1 防治效果调查 各小区平行跳跃法10点取样,每点5丛,共查50丛。分别于药前、当代稳定后调查2次,记录总丛数、总株数、叶片数、卷叶数或活虫数,观察记录稻纵卷叶螟被侵染后的虫体症状表现。
1.4.2 安全性调查 观察记录示范药剂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是否出现药害及症状等情况。
1.5 防效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卷叶率(%)=(卷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幼虫死亡率(%)=(1-剥查活虫数/剥查总虫数)×100;
保叶效果(%)=(对照区卷叶率-防治区卷叶率)/对照区卷叶率×100;
杀虫效果=(对照区药后虫口数—处理区药后虫口数)/对照区药后虫口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卷叶率 由表1可知,各药剂处理卷叶率均小于2.8%,不同处理的卷叶率从小到大依次为处理3<处理4<处理2<处理1 2.2 杀虫效果 由表1可知,药剂处理小区内的杀虫效果均达到了81%以上,侵染死亡虫体发黑。其中杀虫效果最低的为处理1,平均防效为81.7%;处理3的平均杀虫效果为86.3%;以处理2和处理4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最高且效果相当,平均防效分别为93.3%和94.1%,即NPV悬浮剂80mL/667m2与20%氯虫苯甲酰胺10g/667m2杀虫效果相当。 2.3 保叶效果 由表1可知,各药剂处理保叶效果均良好,以处理1保叶效果最低,为80.8%;处理2~4的保叶效果分别为89.0%、91.8%、89.3%。 2.4 安全性 施药后观察各处理小区水稻在药剂使用期间均生长正常,无明显药害症状,对水稻田内各种有益生物也无不良影响。 3 结论 由本次示范结果表明,微生物杀虫剂30亿PIB/mL甘蓝夜蛾NPV悬浮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作物安全,在防治效果上考虑用80mL/667m2,药液量35~45kg/667m2为宜,其杀虫效果与20%氯虫苯甲酰胺10g/667m2杀虫效果相当。根据示范情况,建议继续在宁国市开展大面积防治示范,为该药剂更好地推广应用提供更科学严谨的依据。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