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侠
(张掖市人民医院,甘肃张掖734000)
超早期床上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
刘志侠
(张掖市人民医院,甘肃张掖734000)
目的探讨超早期床上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超早期康复组)与对照组(常规康复组),其中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患者病后48 h或术后第一日即开始床上康复训练,并在病情稳定后配合电针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更为明显。结论生命体征平稳的脑出血偏瘫患者配合超早期床上康复训练是安全有效的。
超早期床上康复训练;脑出血偏瘫;预后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约8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特别是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根据康复医学原理,参考教科书及中医按摩等书籍自编了一套康复操并配合电针治疗方法,于2010—2014年应用于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脑出血患者共200例,男149例,女51例;年龄36~75岁,平均54.5岁;病程2~24 h;均为首次发病,生命体征平稳并有肢体偏瘫(肌力<Ⅲ级);头颅CT检查提示:出血量10~30m l。
1.2 方法
将20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超早期康复组)与对照组(常规康复组),其中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脱水、脑保护,控制血压及血糖,防治并发症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病后48 h配合以下措施:(1)心理治疗。分析清醒患者心理变化,采取询问、讲解及鼓励方式,使患者情绪稳定,主动配合康复治疗。(2)语言功能训练。在患者意识清楚、愿意配合的情况下,进行语言训练。语言训练应及早进行,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发音训练开始,一般先发唇齿音和舌前音,帮助患者协调唇、舌、软腭、喉部及其他肌肉的运动[1]。(3)床上功能训练。鼓励清醒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维持关节活动度,根据患肢肌力定时进行三级操训练。如:健手梳头、捏挤患手、环绕洗脸、翘腿摆动、直腿抬高、健足敲膝等康复训练。对于昏迷患者,由护士进行一对一训练,循序渐进,每次30~45 min,每天1~2次。对照组两周后复查,待头颅CT显示出血基本吸收后开始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周期均为4周。
1.3 疗效评定
(1)参考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定。(2)采用Barthel(BI)指数评定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两组康复训练前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I指数评定比较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s)
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17.3±2.4 16.9±2.5 2.23 0.07 BI指数18.0±7.1 17.5±7.3 8.67 0.06
两组经过4周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BI指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0.05),见表2。治疗过程中无因运动出现再出血患者。
表2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s)
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6.9±1.4 8.1±1.7 5.76 0.04 BI指数76.3±20.3 51.2±20.4 9.54 0.04
采用脑出血患者疗效判断标准,治愈为瘫肢肌力达Ⅳ级,好转为瘫肢肌力提高Ⅰ~Ⅱ级,无效为瘫肢肌力改善不足Ⅰ级[2]。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比较见表3,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见表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比较[n(%)]
表4 两组治疗4周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脑出血起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严重时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恶化,常引发患者偏瘫、言语不利等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通过早期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有效的系统护理及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或减轻残疾,同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也有积极作用。有研究表明,早期康复训练在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康复治疗,并可减少废用综合征[3]。早期康复训练一般指在偏瘫发生后尽早开始,即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症状不再发展后48 h内进行康复训练[4]。我们不断给予患者语言、正确的运动模式等刺激,并配合恰当的心理治疗和电针治疗,可增强其中枢神经的感觉信息输入,促进潜伏通路及休眠突触的活化,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的代偿作用,从而建立肢体由高级中枢控制的运动模式。有文献报道[5],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侧支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促进对侧大脑半球功能代偿及功能重组。运动疗法的主要作用有:(1)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防止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全身生理机能衰退。(2)活跃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营养功能,从而防止或减轻肌肉、骨骼、皮肤的废用性萎缩。(3)可使大脑休眠状态的突触活化、发芽、再生,促进大脑功能重组。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抑制和减轻肢体痉挛姿势的出现与发展,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减轻致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6]。由于神经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此时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赖于神经系统的代偿,而运动功能的代偿则是依靠学习和训练[7]。
我们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偏瘫康复初级操训练,主要针对脑卒中患者早期患侧肢体无力及痉挛初期;中级操重点针对患肢助力或主动活动,打破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痉挛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三级操主要针对大部分功能已恢复,但协调控制能力较差的患者。一般脑出血患者在3个月后会出现废用综合征等继发性功能障碍,使恢复进展变慢,一旦形成错误的行走模式,便很难纠正,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改善肢体功能,降低病残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超早期床上康复训练,有助于建立脑的侧枝循环和供氧,促进脑内血肿吸收与组织修复。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生命体征平稳的脑出血偏瘫患者配合超早期床上康复训练是安全有效的。
[1]田惠.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护理杂志,2007,4(2):2.
[2]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3]李冬娥,任去霞.脑出血急性期的康复护理[J].现代康复,2001,5(2):150.
[4]马锐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康复及护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4,7(2):78-79.
[5]张玉珍,苏讯,陈尊霞.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意义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3-4.
[6]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7]郭钢花,熊华春,李哲.积极康复程序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1(1):39.
R544.1
B
1671-1246(2015)17-01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