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李冰漪
推进大通关促进大发展
文/本刊记者李冰漪
近日,在微信上看到了深圳南联食品有限公司天津塘沽分公司配餐部经理詹聪,不由拨通了他的电话。电话中得知,他已于大年初四,乘坐“丝路驿站——宁夏号”列车返津。
谈到“丝路驿站——宁夏号”,詹聪兴致勃勃。他说,进站后就看见该趟列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该趟列车真正打出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品牌,列车的车身、桌布、头套、壁板宣传画、换票卡、玻璃门、广播、温馨提示等载体,巧妙地将宁夏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分为历史沿革篇、民俗风情篇、旅游文化篇、发展成就篇四个章节在列车开行沿线进行展示。极具民族特色的“宁夏号”宛如穿行在首都北京与宁夏之间的“流动博物馆”,悠远的丝路文化,浓郁的回乡风情等丰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共同汇聚在流动的列车上,将神秘、精彩、开放的“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呈现给旅客。而记者也了解到,“丝路驿站——宁夏号”自2015年1月27日开通,至今反响持续升温。这其中,正体现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加快铁路服务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
“丝路驿站——宁夏号”盛况热烈的背后,是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后,各界对其如何进一步推进落实的企盼。而就在“丝路驿站——宁夏号”开通后不久的2015年2月3日,国务院印发《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的通知》,给出落实“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重大举措的具体改革方案,并提出力争到2020年,形成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通关管理体制机制。
方案一出,立刻引发热议。业内认为,方案以问题为导向,着眼于现行口岸管理部门职责交叉重叠,体制机制障碍导致通关环节多等问题,为口岸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并作出具体部署,有助于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而助力“中国制造”参与国际市场角逐。
《方案》提出,建立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通关管理机制,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自由贸易园(港)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监管制度创新与复制推广,以及建立“自由贸易园(港)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区外”的分级复制推广机制。
近年来我国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资源要素在内陆与沿海沿边之间流动日益频繁,但内陆与沿海之间由于没有实现信息互换与监管互认,使得内陆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面临重复申报、重复查验的尴尬情况。
对此,国家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关长会议上表示,今年海关在服务大局上一是进一步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制定海关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实施方案;二是继续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工作,支持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先行先试各项改革措施。
不难看出,《方案》已与我国自贸区战略休戚相关。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东自贸区考察时指出,自贸区要做的就是简化审批流程、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争创审批“特区速度”。
“通关一体化不仅有利于激发内陆地区的开放活力,加强内陆与沿海沿边城市的联系,也有利于推动自贸区复制推广以及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讲师王博表示。
可见,自贸区战略已经与“一带一路”有机结合起来。业内人士认为,自贸区如果进一步扩围,基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功能定位,第一二批自贸区相继布局沿海港口城市后,下一步则有望在“一带一路”沿线内陆城市开展自贸区试点。
2014年12月12日,第二批自贸区落地广东、天津、福建三地。但第二批自贸区还未挂牌,第三批自贸区的争夺战却已经打响。在近日地方“两会”上,辽宁、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广西等7个省份把积极申报自贸区写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其中,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西安、兰州、广西以及处于长江经济带上的武汉、重庆、成都等都有很高呼声。
不过,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近日表示,中西部地区城市在短期内获批自贸园区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粤津闽三地从起步到见习至少需要两年。见效之后,再总结经验看是否需要在中西部设立自贸园区”。
而《方案》出台的背后另一个因素是内外部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2014年我国进出口额达4.3万亿美元,全球市场份额稳中有升,继续保持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地位。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认为,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贸易规模的持续增大,客观上对口岸监管执法和运作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例如,近年来我国产业梯度转移有序推进,中西部外贸增速明显高于沿海地区,相关资源要素在国内市场的流动日益频繁,但内陆与沿海之间由于没有实现信息互换与监管互认,使得内陆进出口货物时常面临需要重复申报、重复查验的尴尬情况。
对此,监管部门已经有了深刻认识。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日前表示,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海关跨区域监管越协调、越统一,越有利于市场要素的顺畅流动。“所以我们下决心今年要将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推广至全国。”他说。
从再造区域通关管理流程看,此次出台的方案提出了加快推进内陆沿海沿边一体化通关管理,意味着除了特定商品管理需求外,申报人自主选择通关口岸将逐步实现。这无疑有利于激发广袤内陆地区的开放活力,也有利于我国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的机遇。
从口岸各职能部门管理方式上看,方案要求强化大通关协作机制,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行“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新模式,实施联合登临检查等“一站式作业”。同时,方案要求简化口岸现场通关环节,通过属地管理、前置服务、后续核查等方式将口岸通关非必要的执法作业前推后移,把口岸通关现场执法内容减到最低限度。
“随着全球化深入推进,促进贸易便利化已成为各国共识,更是工商企业界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于晓东表示,口岸各部门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的基础上共同简政放权,并依托电子口岸整合监管设施资源,将有利于促进货物通关效率。
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是方案的另一重点。业内人士表示,从我国渝新欧大通道等实践看,目前沿线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等国海关实现了“三互”,而我国与这些国家的相关交流合作仍待加强。
由此,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张广志表示,海关下一步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口岸执法机构的跨国合作,探索与哈、俄等国海关建立联系沟通机制,定期通报重点工作,协调解决中欧班列进出境出现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