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静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只重视培养幼儿的技能,重视活动的结果,却忽视了幼儿的感受与体验。这种教师灌输,幼儿模仿的教学方法已不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我们的美术教育应把激发幼儿的自主性放在首位,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一、创设宽松氛围,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幼儿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去大胆地想象和创造。有人说:童心是纯洁的,孩子的眼睛是纯洁的,孩子的直觉感是简单的。幼儿用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的画,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画画时符合童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巧妙地引导。
例如美术活动《漂亮的小鱼》中,要求幼儿在纸上画不间断的圆圈圈,并在圈圈内添画出鱼的其他身体各个部位。教师并不要求幼儿画什么品种的鱼,所以幼儿可以随着自己的想象,画出各种各样不同花纹的鱼。有的幼儿在鱼身上用线描进行了装饰,有的幼儿把花画在了鱼身上,还有的幼儿在鱼身上画了汽车……千奇百怪。这种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爱好、兴趣,让孩子体验到快乐,真正的独立创作,有一种美的教育和熏陶。
二、创设想象情境,给幼儿亲身体验学习的空间
《纲要》中指出:幼儿美术活动应以幼儿为本,应注重活动前的体验,让幼儿在实地、实物、实景、实情中进行情感体验,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感受力。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想象的空间。我在教学内容上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的事物为题材,尽可能地让孩子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身边的事物,多给孩子观察、欣赏的时间,引导他们进行细致的观察,帮助孩子积累丰富具体的经验,直接体验生活,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和探索。
例如:有一天,临放学前下了一场大雨,家长们撑着五颜六色的雨伞在园门口等候着,这时,调皮好动的朱宇烁跑到了窗口发现下雨了,便召唤大家:“快来看呀,下雨了,下面有好多花雨伞呀!”孩子们都围了过去,对此很关注议论纷纷。欣乐说:“好漂亮呀,我今天也带伞了,是粉红色的,上面还有爱心呢!” 聪聪说:“我家的小雨伞是小猫造型的,伞上面还有猫的耳朵呢!”对于“花雨伞”这个问题,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有关各种雨伞的图片,同时在家长的帮助下,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花雨伞。在活动课上,我尝试让孩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花雨伞,尝试画出不同造型、不同颜色的伞,孩子们的兴趣大极了。
三、适时启发点拨,增进幼儿自主学习的信心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每个幼儿都是一个个体,个性不同,能力有别,我们应该顺应着幼儿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在绘画时,有些自信心不强的孩子常常会因为第一笔不知道如何画而呆坐在那里,也有的孩子会觉得画得不对而马上把纸翻过来重画。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引导幼儿学会对已有的图像进行再定义。尤其在幼儿画“错”时,教师可启发幼儿结合创作内容,对已有图像进行大胆想象,并用“转一转”、“变一变”等方法进行创新。对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幼儿,我更是不断地鼓励、赞赏他,使他们充满信心,大胆地绘画。
例如:在一次手工区《剪窗花》的活动中,宇轩将正方形的彩纸对折对折再对折,折成了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在三角形的纸上用铅笔画了花纹,再用剪刀来剪,可是她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把窗花剪坏了,几次的失败让她显得有些烦躁了,失去了最开始的兴趣。这时,我走过去对她说:“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她嘟着小嘴说:“我老是剪坏!”我又说:“想想咱们平时剪窗花的时候把花纹画在哪里,剪哪条边呢?”听我这么一说,宇轩明白了我的意思,高兴地重新取了一张纸,在闭合的那一边剪了起来,通过尝试,解决了难题,获得了成功。教师的适时介入,给予点拨,又一次引发幼儿继续学习的爱好。这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四、正确全面评价,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评价作品既是美术活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不仅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评价作品时,不能简单地用“像、逼真”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美术作品,而应从创造的新颖性、独特性及绘画技能表现等方面来评价。我们引导他们大胆、主动参与评价活动,让孩子们愿意介绍他们的作品,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每次画完画后,我们都要把幼儿的作品展览出来,教师先不要妄加评论,而是让孩子们来互相审视,交流,发表见解,鼓励他们介绍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表扬、赞赏的评价语言对幼儿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投入学习,而且能让幼儿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自身发展的要求,为幼儿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
【作者单位:昆山市巴城中心幼儿园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