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记》:大情怀、好故事、精制作

2015-11-20 20:59:36刘雪芹
电影新作 2015年6期
关键词:捉妖记小妖妖怪

刘雪芹

《捉妖记》:大情怀、好故事、精制作

刘雪芹

《捉妖记》在一系列的戏剧冲突中,向我们传达了爱与包容、万物共生这一普世性的博大情怀。它采用经典动画影片通常采用的线性叙事模式、新奇的故事情节,使观影者的期待视野频频遇挫,而其非英雄、不完美的男主人公形象则使影片显得不落俗套。3D和IMAX相结合的技术带给观众非同一般的真实感与震撼力,使观影者获得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和心理体验。同时,影片还用特效制作了一个萌态十足、古灵精怪的小妖王胡巴这一极具创意的卡通形象。

《捉妖记》大情怀好故事精制作

2015年的暑期档,一部国产真人动画电影《捉妖记》引发了整个电影圈的众声喧哗。截至8月28日,这个长得像萝卜的小妖胡巴已经轻松卷走了23.55亿的票房,这也是国产电影票房首次突破20亿大关,同时,发行方中影宣布《捉妖记》将延长放映至9月16日。其实,6月份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之后,《捉妖记》就开始收获强劲口碑,其工业水准更是被市场高度认可,被誉为“华语影坛史无前例”“电影工业里程碑”“华语电影新标杆”“360°无死角好评”等,这些赞誉可谓实至名归。

笔者在本文中想探讨的是,《捉妖记》究竟是凭借什么样的“妖气”与“魔力”成功“捉”得观众的心,并由此一举开创了国产影片的新纪录。

一部真正的好电影,无疑既要有意思,又要有意义。即是说,既要好看,又要有韵味,这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人所共知的艺术创作规律。然而,当前的国产影片,粉丝电影举足轻重,“IP电影”引导一切,自2012年《泰囧》刷新国产电影票房后,将平面化冲动发挥到极致的浅俗喜剧备受热捧,国产电影

出现了票房与影片频频倒挂的现象。就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捉妖记》以其满满的诚意同时收获了强势口碑和破纪录的票房。它凭借不同寻常的想象力特效技术,将普世情怀糅合在一个玄幻奇特又充满人间烟火的故事里,以3D和IMAX相结合的震撼视效呈现给观众,让观影者在极富感染力的影像系统中获得了审美愉悦,提升了精神品格。

一、大情怀——爱与包容,共存共生

价值诉求是一部影片的“戏核”,一部没有“戏核”的影片,就是一部没有情怀的影片,即便有再好的阵容、特技,也注定寡淡无味。《捉妖记》的大情怀就体现了它传达的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普世性价值观——爱与包容,共存共生。

影片开头,随着苍茫山川的空镜头,旁白音开始出现:“很久以前,人与万物共存。后来人想独占天下,就把妖赶进深山。”的确,很久以前,人类崇尚并践行着“天人合一”这一东方文化的主导思想,相信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和世间万物都是大自然的平等成员,和谐共生才是其理想境界。于是,人与自然万物浑然一体,万物共生。但是随着人类自身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其欲望也在急速膨胀,人类以绝对的优越感试图以主宰者的身份驾驭整个自然界,于是人类把妖赶进了深山。赶进深山的妖类一旦落入人间,便会成为人类餐桌上的营养美餐。影片最后葛千户在登仙楼大摆“百寿宴”,达官贵人们为了延年益寿、滋阴壮阳、强身健体等个人私欲争相前来,而百寿宴的主菜竟然是“生吃妖王脑”。葛千户贪婪、恶毒的嘴脸和餐桌上小妖王天真、无辜的神态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突和情感震撼,这是一幅对现实有着强烈影射的镜头,也是影片戏剧冲突的高潮部分。人类,就因为“妖”与你不属同类,你就一定要如此残酷地对待它吗?你有什么资格执掌对万物生杀予夺的大权?无声的质问中,影片实现了感染、反思、引领、提升。

然而影片陡然一转,葛千户被众人合力刺死,倒地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妖很快就会统治人间。”这一句台词与影片开头的旁白部分遥相呼应,令观影者恍然大悟——妖的世界同人的世界是一样的。

人间有好人有坏人,有包容者有狭隘者,妖界也同样如此。影片中的二钱天师霍小岚有一句台词,“妖就是妖,他不会有感情,他生来就是恶的。”但是在目睹了永宁村村民的“临危不惧、侠肝义胆”和胡巴的单纯可爱之后,她的立场由“卖妖”转变为“护妖”。罗刚第二次遇到之前逃走的竹高和胖莹时分外眼红,一番搏斗之后,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两个妖怪竟然合力救出了这位专门捉妖的天师。他们为“护主”频频冒险与天师交手,但是“胜负见分晓”的关键时刻,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爱与包容。这一突然的大反转,不仅震撼了观众,更感动了罗刚。于是,人与妖一笑泯恩仇。在这场人与妖的对决当中,是妖的退让、包容与良善率先感动了人类。

最具感染力的情节是影片结尾,宋天荫和霍小岚从登仙楼救出了胡巴,却不得不忍痛割爱把它送走。与胡巴告别的时候,他深情地说:“走吧,找个没人的地方好好生活,现在这个世界还没办法接受你,我把你留在身边,会害了你。”此处,影院里人人泪眼婆娑。正如葛大娘面对葛千户的赶尽杀绝时发出的慷慨陈词,“我们不作恶,只吃素,你们为什么就不能放我们一条生路呢?”此话可谓振聋发聩,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强烈控诉。

那么,影片中的“妖”究竟指代现实中的什么?对此观影者众说纷纭。有人说指动物,有人说指大自然。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将这一指代明确化。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审美意象蕴含的情意就不是有限的、确定的,而是宽泛的,带有某种不确定性。”①艺术鉴赏原本就是见仁见智。如导演在访谈中所言,影片中的“妖”这一符号可以指代所有的异己之物,看似不共戴天,实则都可以共存共生。

可以说,爱与包容、共存共生的理念贯穿了整部影片,导演通过一系列富有意蕴的艺术形式和影像符号实现了对主题的阐释。万物皆有灵,众生皆平等。在全球各种生存问题凸显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倡导和需要的是以差异、冲突、多样性为前提向异质者开放的社会结合方式,作为生物链进化最高端的人类,只有心有大爱,胸怀苍生,与万物共存共生,才能真正构筑一个和谐理想的生存家园。“电影文化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文化化人,也就是以富有感染力的影像系统去提升个体的精神境界,实现完美人格的养成。”②《捉妖记》做到了。

二、好故事——叙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中外著名导演谈起编剧,看法惊人一致:一部电影不管明星有多红、画面有多美、技巧有多好,如果没有一个诱人的故事,这部电影肯定是失败的。”③前些年有很多所谓的国产大片,比如张艺谋的《英雄》、陈凯歌的《无极》等,场面之宏大、画面之精美、拍摄技术之高超都令人咂舌,然而形式的华美终究无法弥补故事的苍白。缺少一个动人的故事,影片难免给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感。而《捉妖记》则用简单的叙事结构细腻地编织了一个温情、生动又新鲜的好故事。

流畅的线性叙事结构,是世界经典动画影片通常采用的模式。故事开始——问题——冲突——高潮——结束,这是线性叙事结构的一般模式,情节如同流水一般呈直线进行,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形成一个完整的架构。《捉妖记》作为动画+真人版影片模式,也是采用了这种最清晰明了的叙事方式。影片开头交代故事背景,妖界的出现、当权阶层的更替及新旧势力的厮杀,老妖后被迫逃亡到人间,临终前剖腹取卵——将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妖王放进了小瘸子村长宋天荫的肚子里。于是,天荫和他肚子里的妖胎便成了各路人马的追逐对象——妖界旧势力要找到并保护小妖王,妖界新势力要找到并将其斩草除根,人间大大小小的天师则要奋力捉妖升级挣银两。女天师霍小岚捷足先登,在她的押送、保护天荫去顺天府的途中,天荫不合时宜地在途中“生下”了一只可爱的小妖王。一路相处,人妖感情日浓。但是,在人妖“势不两立”的固有思维驱使下,霍小岚和天荫还是忍痛割爱高价卖掉了小妖王。小妖王被送到了以食用妖肉闻名的登仙楼,经过与姚晨扮演的第一大厨的一番对抗,无助的小妖王还是被推上了“百寿宴”的餐桌。影片中戏剧冲突的高潮就发生在达官显贵们“生吃妖王脑”的前一刻,霍小岚和天荫终究无法抵抗内心真实的爱和牵挂前来营救小妖王,护主心切的竹高和胖莹也设法参加了百寿宴,关键时刻罗刚被妖的“宽宏大量、侠肝义胆”所打动,站在了“帮妖”和“护妖”的立场。影片最后,小妖王成功获救,人和妖含泪再次相别。

故事的叙事流畅生动,有铺陈、有悬念,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有温情、有感动,有笑中带泪的反省与感悟。电影所寄托的人文情怀随着好看的故事,悄悄浸润着观众的心。

对于一部优秀的影片来说,选择一个好的立意与一个恰当的叙述视角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把故事讲得别开生面、不落俗套,这同样是一个关乎成败的大问题。电影史发展至今,各种主题、各类题材都已不再新鲜,所以有人说,今后电影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想象力的比拼。的确,对于任何一门艺术创作来讲,想象力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电影创作更是如此。

《捉妖记》中,编剧和导演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给观影者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带刀御前侍卫宋戴天知法犯法,让一群妖怪建了个永宁村,还让自己的儿子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令人咂舌、发人深省;年轻的男子无辜被怀孕,怀胎几个月从嘴巴里蹦出来一个肉球,在地上蹦了几圈之后成了一个像白萝卜一样的小孩儿,讨人欢喜;妖后为死前托孤,从下面悄悄锯下床板偷走了天荫,这一情节设置既新奇又有趣,影院里笑声四起。肥莹和竹高在被罗刚捉住后,为了寻找机会逃走,有一段歌舞戏,妖妖合唱,人妖对唱,动情地唱出了生活的辛酸,颇有惺惺相惜之感。据导演所说,此处本来是一段对白,但是感觉效果很一般,于是将台词转换成歌词唱了出来,这种方式无疑比单纯的人物对白情感更饱满、更有感染力。还有,登仙楼一番激战,积极号召大家捉妖和食用妖肉的葛千户竟然是藏匿人间许久的最大的妖怪;捉妖的天师为了挣钱努力捉妖,危情时刻却遭妖怪相救;天荫和小岚救出了小妖王,中国观众“大团圆”的心理期许再次发酵,荧幕上出现的竟然是人和妖挥泪相别……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令观众的期待视野屡屡遇挫,这种因为丰富的想象力所带来的新奇的观影效果,“使事物变得陌生,使感知重新变得敏锐。”④令观影者的兴趣持续高涨,这就是想象力的神奇魔力所在。它带来各种奇思幻想,带来活力与动力,带来创作的灵感,带来与众不同的新乐趣与新感受。

“成功的动画电影有三个要素:精彩的故事脚本、逼真的动画场景及打动人心的角色刻画。”⑤《捉妖记》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塑造了一个不完美的男主人公。与以往大多数的武侠剧不同,《捉妖记》中的宋天荫不是一个盖世英雄,而是一个以“煮饭加缝纫”为最高理想的小瘸子。他温良和善,安贫乐道,却可以给一村子的妖当保长。他手无缚鸡之力,处处需要女天师霍小岚的保护,却被妖后选中,生下了小妖王并最终救护了小妖王。笔者认为,宋天荫应该是导演心目中小农社会理想人格的代表。他没有武功,也不崇尚武力,凭着本能的爱心和善念与一群披着人皮的妖怪其乐融融地生活在永宁村,他用同样的慈悲之心感化了小妖王,令他在影片最后放下了兔子,捡起了果子。在与葛千户的对决中,天荫的祖传宝剑却被插在了自己的胸膛。小妖王难过至极,用稚嫩的小手上前拔剑,手指的血滴在了生锈的剑锋上,祖传宝剑瞬间开锋,天荫“死而复生”,拿起这把降妖除魔的宝剑制服了葛千户。所谓善因种善果,天荫本性中的爱心和良善生发了一种善善相因的力量,在影片中他看是看似最柔弱实则最强大的一个角色,这种强大是一种非武力所能抗衡的精神力量的强大。这个角色也是爱与包容这一电影主题的最主要体现者。

诚如好莱坞编剧教父麦基所言,娱乐最终要靠价值观打动人。《捉妖记》借助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将主流的价值观融入了好看的故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广大受众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影片所承载的人文情怀。

三、精制作——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导演许诚毅在接受采访时说,“《捉妖记》很适合在一个很大的空间去看,在大银幕上可以看到许多微妙的细节。IMAX可以让观众真正感觉到进入了这个世界。”⑥《捉妖记》采用的是3D和IMAX的结合的技术,通过3D技术创造出影片的立体效果,“使影片有了清晰的层次感、层次分明的远景与近景以及触手可及的动物、植物和人类,使观众与影片产生了心理上的互动,让观众跟着角色进入到情节中,这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⑦,通过IMAX(“最大影像”)的放映系统,使电影获得更大的空间感受和更高的影像解像度。这就改变了传统的观影模式,使观影者获得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和心理体验,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作为美国梦工厂的海归导演,许诚毅对特效有着很高的要求。据称,《捉妖记》3.5亿元的投资中,有1亿多砸到了特效上。118分钟的片长,就制作了1100多个特效。片中所有妖的形象均采用CG特效制作。每个妖怪的形态都各有特色,面部表情的捕捉、角色口型的吻合都做得很到位,几乎看不出合成的痕迹,真实人物角色的眼神、表情、手势等与虚拟妖怪的对接、融合也堪称完美。最令人欣喜的是,影片用特效制作了一个萌态十足、古灵精怪的小妖王胡巴这一极具视觉冲击的卡通形象。妖怪,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讲并不名陌生,《西游记》《聊斋志异》等作品中都有诸多的妖怪形象,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妖怪在形象上存在着明显的简单化、雷同化特点。导演许诚毅打破了僵化的思维模式,独辟蹊径,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妖怪形象。胡巴的整体造型像个白萝卜,周身都是白白嫩嫩的,头顶上几片绿色的叶子。因为是刚出生的小妖儿,它的小手、小腿儿都是软软的,但是又极其灵活,神态表情丰富又生动,无论大笑、大哭,还是生气、搞怪,都像极了出生不久的婴孩儿。当然,胡巴的可爱不止体现于它童真童趣的外形,北京师范大学周星教授这样评价胡巴,“机智的耍弄恶势力和可爱的引逗你的幽默,尤其是那充满人间无邪念的情感,让他勾引出我们内心需要的梦幻投注,他既无知无畏,又有情有感,真真的把失落不少的社会正义和善良心性抖落在眼前。”⑧就这样,这个集童趣、勇气与智慧于一身的小妖王以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妖怪形象横扫2015年夏天的中国电影市场,它狠狠地冲击了观影者既有的审美惯性,使他们体验到了不同以往的新鲜感,获得了强烈的审美感受。

在这个大巨片越来越多,好电影越来越少的时代,这种观后让人既有视听满足又有心灵感触的影片堪称难得一见。从制片人江志强的“破釜沉舟,再拍一次”,到导演许诚毅的“精益求精,绝不将就”再到主角和配角的倾力出演、特效人员夜以继日的辛苦努力,2015年7月,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这个优秀的团队向我们献上了这部诚意满满的良心之作。它带给中国电影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全新的票房纪录、一个全新的电影IP,更多的是启发、鼓励,是希望和信心,是电影人的一种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是求真向善、创造一个更好世界的赤诚情怀。由此,可以说,《捉妖记》是当之无愧的新一代华语奇幻电影标杆之作。

【注释】

①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476.

②王一川.中国电影应以文图强[J].当代电影,2011(12):11.

③周思明.国产电影从讲好故事开始[J].创作与译论,2014(14):83

④[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语言的牢笼——马克思主义与形式[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44.

⑤王仕琦.李安与皮克斯[J].商业周刊,2006(958).

⑥IMAX《捉妖记》细腻展现“山海经”般奇幻中国风

http://ent.163.com/15/0715/11/AUIESPK8000300B1.html. 2015/07/15.

⑦杜秀玲.从电影美学角度解读《阿凡达》[J].电影文学,2010(20):57.

⑧周星.胡巴搅乱了什么,《捉妖记》改变了什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2e1ec0102wbbz.html. 2015/07/30

刘雪芹,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科学与人文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捉妖记小妖妖怪
骑着闪电来的小妖
儿童时代(2022年2期)2022-04-19 11:12:58
叫魂:一场乾隆主演的“捉妖记”
看历史(2016年6期)2016-11-18 06:50:55
营销作辅,内容为王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02:04
减肥Or增肥
上海故事(2016年10期)2016-10-13 01:11:58
坏牙小妖团宝
安乐影业张晗:重拍成就了《捉妖记》的票房奇迹
博客天下(2016年4期)2016-02-29 16:07:40
小妖是个大人物
幼儿画刊(2016年7期)2016-02-28 21:00:42
北美权威票房网不认《捉妖记》
环球时报(2016-01-06)2016-01-06 17:07:15
妖怪来了
妖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