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艳
幼儿的身心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发展潜力,通过游戏的教育方式帮助幼儿感知周围环境、学习知识及提高动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因此,幼儿教师应重视游戏的作用,正确处理游戏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发挥出游戏的优势,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提高。
一、游戏对幼儿认知能力培养的发展价值
幼儿在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眼、鼻、口、手等感觉器官进行直接感知,从而获取外界信息,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决定的。游戏的教学形式恰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幼儿通过积累亲身体验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对外部环境进行认识。游戏不仅具有教育作用,对幼儿感知能力的提高也十分重要,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游戏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创设具有特定主题的游戏活动,为幼儿营造轻松欢快的游戏环境,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在玩乐中发展自身的智力与认知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游戏材料时,教师应抓住幼儿思维发展的特征,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开发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与创造力。
二、游戏对幼儿品德与行为培养的发展价值
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从幼儿阶段就重点培养,游戏以大家共同参加的形式展现,对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在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时,应制定明确的规则,使幼儿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社会规范意识与品德,并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一)游戏可帮助幼儿更好地遵守日常规范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幼儿可以在“熊妈妈与小熊”的游戏中,轻松地领会应当按时入睡的良好习惯;在“玩具回家”的游戏中,幼儿可在边玩边学中,明白应该如何收拾玩具并放回专门的位置。由于游戏的形式会减少重复、单调的训练带给幼儿的烦躁感,故可有效地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良好的日常规范与习惯。
(二)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形成爱劳动的习惯
教师可采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并让他们更加尊重劳动者。例如在幼儿普遍喜爱的“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可引导幼儿主动模拟一些劳动场景,包括做晚饭、打扫卫生、给娃娃理发以及洗衣服等等;在“建造游乐园”的游戏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火柴、卡片以及积木等材料去建造自己喜欢的游乐设施。这些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将游戏与劳动相结合,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还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劳动者的勤劳与汗水,让他们更加尊重劳动者。
三、游戏对幼儿审美意识培养的发展价值
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对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十分重要,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热情,激发幼儿的情感。如开展“我爱小动物”等绘画游戏,鼓励幼儿用彩色笔在纸上画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同时帮助其认识色彩。还可以开展音乐游戏,让幼儿跟着音乐跳舞,激发幼儿的表现力与对音乐的兴趣。
游戏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如教师可以组织“找春天”等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提高感知能力,认识和了解大自然,学会感受大自然的美,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师在平时生活中,可以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如彩色纸、蜡笔、橡皮泥等,鼓励幼儿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物件,或者画出自己喜欢的形象,还可以将幼儿的作品展示于教室中,引导幼儿学会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发展,同时学会与他人分享。
教师还可采用做游戏的形式,给幼儿教授一些基础的可以表达美的方法。同时,教师应当将美工以及音乐等类型的活动结合起来,为幼儿的美育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幼儿可以在各种活动中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例如在教授幼儿学习画圆圈时,教师可在幼儿进行肥皂泡游戏时,指导幼儿先仔细观察肥皂泡的形态与特点,再学习画圆圈,随后,教师可以将圆圈作为简单的素材,指导幼儿自主创造,让幼儿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游戏对幼儿体能加强的发展价值
游戏活动需要幼儿在参与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动手操作及身体运动,这对其体能增强与身体发展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利用游戏形式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锻炼,使其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幼儿园课程中安排了合理的活动时间,教师可以以开展游戏的方式对不同的活动要求与内容进行组织。
在早操活动中,可以组织“套圈”、“彩带舞”等小型游戏;在课后活动中,可以利用游戏玩具等组织“拍皮球”等运动量较大的游戏活动;在下午活动时间,可以创设具有特定主题的游戏活动氛围,如“我会做家务”等主题鲜明的游戏,可以适当设定游戏情节,帮助幼儿锻炼体能,练习跑、跳等基本动作。
结束语
总之,将游戏融入幼儿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者普遍认可的形式,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身心特征,对幼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应利用丰富的游戏方式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实验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