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研究性学习“中长线活动”的问题及指导策略

2015-11-20 21:01顾晓恩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研究性校园目标

顾晓恩

一、“中长线活动”的概念界定

案例一:

四年级学生在科学课学习了“天气”内容后,拓展了一个《我的天气日历》主题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对天气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加工,从而设计制作个性化的“天气日历”,最终形成对天气情况进行合理的解释。

案例二:

秋天来了,校园里的许多植物开始落叶。为此,指导学生以“校园里的落叶植物”为主题展开观察、跟踪、搜集和调查,对校园里的落叶植物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上述两个案例,都是由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一定周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里,我们暂且把这种周期超过一周以上的研究性学习称为“中长线活动”。 “中长线活动”是小学研究性学习中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下的小学研究性学习“中长线活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中长线活动”的问题探析

1、虎头蛇尾——过程难坚持。这是开展“中长线活动”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也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每一个主题活动在开始之初,学生都兴趣浓厚,态度积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状况就都会逐渐衰减。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豪情壮志信心满怀,但一下课就把活动计划抛在了脑后,到最后草草收场甚至半途而废。

2、信马由缰——研究缺指向。比如在《校园里的落叶植物》研究活动中,一些学生在观察时无意间看到了飞鸟,于是就兴奋起观察起来,随后马上又有同学指着天上的云惊呼起来,还有的甚至翻起了石块下昆虫,一时间激励的争论声不断,孩子们不时地提出一个又一个新问题,令人应接不暇,全然忘记了自己之前的研究目标和任务。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在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的过渡时期,一些新鲜多变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成为干扰他们正常学习的不利因素。加上现在一些学生比较散漫,缺乏很好的自制力,最终导致他们很难自觉地按照预定的目标去展开研究活动。

3、走马观花——体验不深入。即便是根据计划开展了活动,不少学生也是抱着“一起去郊游”的心态,尤其是在室外的研究活动,经常看到场面热热闹闹,过程欢快轻松,但实质却是收效甚微。不少学生在活动中观察粗枝大叶,记录轻描淡写,不能深入细致地针对问题展开研究。

三、“中长线活动”的指导策略

1、化整为零,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

目标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学生活动成效的准绳和依据。学生不能坚持,其实是一种目标意识的缺失。“中长线活动”具有周期较长,任务复杂的特点,主题活动目标显得相对宽泛高远,很容易使学生因为“看不到希望”而冲淡目标意识,进而产生畏难情绪,缺乏持续研究的动力。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虽然一定与课程的核心目标有关,是核心目标的细化与具体分解,但不能以课程的核心目标作为一个课时或是一个教学行为的目标,教学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目标细化和具体化的分解过程。在“中长线活动”教学设计中,需要对主题活动目标“化整为零”,进行分解细化和具体化的描述。首先,要让活动目标可操作。

2、弃暗投明,亮化学生的研究过程

“中长线活动”跨越时空,整个活动过程无法全部在课堂上完成,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实施小学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难点所在。在“中长线活动”中,尽管会安排不同时段的课堂教学和指导活动,但是绝大部分是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地展开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许多活动情况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直接关注,活动由此会进入到一个“暗箱阶段”,如果这个“暗箱阶段”达到一定的时限,加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都会随之衰减,最终可能导致活动质量下降或整个活动半途而废。因此,在“中长线活动”的指导应该是一个形散而神聚的过程,需要教师巧妙地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让学生的活动由“隐性”变为“显性”。

3、抱团取暖,优化学生的研究氛围

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灵活、开放同时也更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将个人学习、班级集体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地穿插结合,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成为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研究性学习中,一般由学生选择兴趣相近的同学自愿组成小组展开活动,而每个学生的经验背景、知识能力甚至物质资源等条件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些都是影响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小组任务的分配等方面没有做深入细致的考虑,最后就会造成“组长一人忙,其余跟着看”的尴尬现象。因此,在“中长线活动”中,更应该加强小组合作有效性的指导,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关注:一是要引导学生发挥组内成员的各自优势。可以通过在活动计划中设计“任务自选菜单”,对研究性学习中涉及的各种方法一一列出,让小组根据每位成员的特长和优势进行讨论,确定各成员的具体分工,保证小组成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校园里的落叶植物》中,其中一个小组内有位同学非常擅长摄影,于是就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记录资料,成了该小组成果的一个亮点。二是要鼓励学生加强组际之间的合作分享。特别是对全班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由学生分小组研究的“半开放式”,由于各小组之间的主题互不相同又有联系,因此需要搭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通过小组信息发布、成果展示等形式,引导组际间分享收获、竞展风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氛围和水平。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研究性校园目标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们的目标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开心校园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