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试在强奸—坠楼案中的应用

2015-11-19 09:13厦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胡顺华李安育辛忠安周志兵
海峡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许某坠楼强奸

厦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 胡顺华 李安育 辛忠安 张 蓓 周志兵

1 研究背景

1.1 实案工作

2015年2月,在厦门市发生一起被害人被强奸后坠楼的案件(以下简称:强奸—坠楼案),被害人许某(女,19岁,未婚,本地人)受伤后重度昏迷,无法接受询问,无法为案件提供证据。侦查员获取到现场的视频资料,并且找到嫌疑人杨某(男,26岁,已婚)。杨某供述:其是在许某同意的情况下才与许某发生性关系。自己离开时,许某处于清醒状态,没有过激的反应,不可能跳楼。被害人家属要求公安机关火速破案,还被害人一个清白,并要求犯罪嫌疑人赔偿医疗费用。案件侦查进入瓶颈状态,遇到取证难、调查难的问题。

心理测试围绕案件犯罪行为上的变化,对被测人杨某展开系统调查测试。杨某测试结束后,向测试人员和侦查员供述当天强行与许某发生性行为的犯罪事实。随后被害人醒来后的口述也印证杨某的供述,整个案件顺利告破。心理测试技术在强奸—坠楼案件的侦破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1.2 回顾以往的发案

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2月1日期间,厦门市共发生强奸案997起,其中强奸—坠楼案件有3起,占强奸案总发案数的0.3%。已发生的强奸—坠楼案中:强奸未遂2起;强奸既遂1起。这类案件具有被害人均为年轻女性、喜欢网络交友等特征(详见表1)。侦查这类案件通常会遇到以下难题:被害人伤情重,苏醒过来需要一段较长时间,会影响案(事)件调查、取证工作的进度;这类案(事)件的犯罪现场有一大部分是在户外,流血量大,易引发公众的关注或网络的过度炒作,造成不利的舆论影响。

表1 强奸—坠楼案的主要特征

2 依托“现场重建”心理测试勾画犯罪嫌疑人行为

每一起案件的侦查都需要对案件进行勘查、分析、重现整个案件发生的过程,即:犯罪现场重建。现场重建的工作涉及案发时间、地点、人员、起因、发展和结果等等。调查人员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案件可能是谁干的?”,“案件发生的整个过程有谁知道,谁看到?”,也就是说案件涉及主体问题。

犯罪嫌疑人在特定时空内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身心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必然在现场留下若干的物质及特定信息标记。侦查员通过现场勘查,观察现场的变化情况,收集各种有证明力的痕迹物证,试图对犯罪现场心理及行为信息进行构建,还原案件(事件)真实情况,从而为侦查破案提供方向,为诉讼提供科学参考[1]。心理测试技术借助案件周边的视频资料、现场痕迹物证、案件相关当事人的讯问和询问笔录材料等实施现场重建。

强奸—坠楼案心理测试技术是围绕“违背受害人意愿,强行发生性行为”来设置测试的主题,从而设定各个测试单元。现场实施犯罪行为的个体在行为线索上有以下几个测试单元:强行发生性行为、发生行为时被害人的状态、性行为结束后当事人的状态、被害人坠楼前一刻嫌疑人的行为。实战中心理测试可以通过以下信息点内容来锁定犯罪对象,回答犯罪行为主体这个问题(详见表2),为案件(事件)的调查人员勾画出嫌疑人的特征。

表2 心理测试锁定嫌疑对象

3 以被害人为中心,用心理测试解读强奸—坠楼案件

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与嫌疑人是一对矛盾体,离开了他们就没有案件的脚本内容。被害人的特定身份、生活背景、行为反应对案件的发生、发展具有显著影响。被害人学是一门研究被害人的学科[2]。笔者借助被害人学相关研究,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读被害人强奸—坠楼案的特点。

3.1 强奸—坠楼案被害人身份和背景特征

回顾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本市发生的3起被害人强奸—坠楼案,被害人与其他类型强奸案件的不同之处体现在:被害人均为女性,年龄在20岁左右;被害人都喜欢通过虚拟方式来寻找异性朋友,案发均发生在与异性朋友的首次“面对面”交往活动中;被害人的自我防卫意识较弱(详见表3)。

表3 案件中被害人与嫌疑人特征比较

3.2 被害人特定行为反应对心理测试的影响

在强奸—坠楼案中被害人行为经历“拒接嫌疑人的邀请——有条件地同意邀请——准时出现在案件区域”这样一个过程。螺旋式的行为方式给嫌疑人制造不少假象,使得嫌疑人对被害人的行为方式产生误读、误判,甚至产生一系列的“性幻想”。

被害人与嫌疑人对于案件定性关键行为包括:第一,案发时何时、何地见面;第二,如何进入发生性行为的地点;第三,发生性行为的线索和经过,双方的状态;第四,性行为如何过渡到跳楼行为;第五,嫌疑人是如何离开案发现场的。

这五个阶段的划分是根据时间维度来区分的,其中以第三、第四项行为最为重要。心理测试的主题也是围绕第三、第四项行为来设置。基本测试中,在确定测试主题和基本测试单元后,与第三、第四项相关的问题预设的概率大于70%;精细测试中,第三、第四项行为上问题的概率大于65%。被害人被强奸—坠楼案中,测试人可以作为测试使用的行为信息点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第四项行为上。

4 讨论

从犯罪“现场重建”的角度来看,在强奸—坠楼案中,心理测试整合现场重建的信息,以“是否在违背当事人意愿下发生性行为”为中心主题设置基本测试问题。基本测试的反应差异能够有效排除无辜人员,找到案件重点侦查的嫌疑对象,提高案件侦办的效率。

以被害人为中心展开的心理测试主题设计能够为强奸—坠楼案侦办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从“被害人的身体、案发行为反应”角度来看,在强奸—坠楼案中,系统化心理测试围绕被害人行为时间线索展开,能够高效识别无辜者、知情者、犯罪行为的实施者;围绕“嫌疑人—被害人”行为互动过程,以及在行为推动的五个阶段的情况,通过基本测试、精细测试方法,收集强奸—坠楼案的行为发生、发展、结束的情况。

[1]钟增清, 胡顺华.论DNA检验结果构建犯罪现场心理行为信息的价值[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10)∶38-39.

[2]闵建雄.被害人学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应用(Ⅲ)[J].刑事技术,2015, 40(2)∶ 105-107.

猜你喜欢
许某坠楼强奸
建筑工地坠楼案
许某案罪与罚的反思
拆东墙补西墙的客户经理
协议房屋归我, 被继承人不配合过户怎么办
“婚内强奸”行为的刑法规制
瑞典修订法律严惩强奸
强奸犯罪之轮奸及既未遂问题辨析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男子持刀戴面具 回家强奸老婆
妻子晚归丈夫泄愤烧房 纵火烧自家物品也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