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审视

2015-11-19 03:31史雍真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

史雍真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广东东莞 523419)

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审视

史雍真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广东东莞 523419)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而政策重视也由来已久。但经过对106所高校调查发现,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着认识不统一、管理不到位、实施不规范、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对实践教学内涵认知不清。因此,要改革实践教学,首要一步是解放思想,实现认知科学化。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内涵

一、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实践的哲学同时也应该是一种作为实践的哲学”[1],强调实践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较之以往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进步所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501,启示人们要理解社会生活需要从实践出发,实践是破除错误理论和确立正确理论的途径。这对于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做好同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具有启示意义。“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2]526,停留在纯理论上的争辩苍白无力,走进现实生活,观察人类实践活动和社会实际发展过程才最具说服力、最能得出科学结论。大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自我意识和一定的判断能力,完全的理论“灌输”不免遭到心理阻抗,马克思称“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2]501,人应做自己头脑的主人,今天大学生也拒绝让自己的大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取得实效,就要放手学生参照实践去验证所学、所听、所见,教师充当“副驾驶”保驾护航,必要时辅导答疑,而不能“代驾”。人的思想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密切联系实践,实现社会化,特别是由外而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越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输给美国人,而越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去检验它,它就越会深入他们的心坎”[3],1887年恩格斯针对德国人在引导美国工人运动中所犯的错误提出的这一建议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搞好实践教学的启发是深刻的。

关于人的观念、思想的产生来源,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2]524,需要注意的,马克思在此处两次强调“人们”不是指他们自己或某个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人,所以不能将该表述表浅地理解为学生通过个人的实践即可以生产自己的观念、思想,而应理解为人的观念、思想受物质生产与交往的现实生活和历史过程所影响和制约。“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2]545,因此,实践教学应做的是创造学生与现实生活的交织机会或深化其程度,引导他们自主转向或形成正确的观念、思想。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2]54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把握好实践观是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抓手。“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501,马克思主义自诞生起就不曾置自己于经院哲学的位置,而是志在成为可以掌握群众的彻底的理论,因此它生而具有大众化的诉求,以掌握群众并为群众所掌握用于指导其实践为荣。“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691,强调实践,引导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面向实践的开放体系,有助于增强理论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一切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最终运用于指导实践。综观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论》课和《基础》课尤其要结合实践来讲,否则要么是索然无味,不能凸显理论本身的发展何来,要么是违背知、情、意、行的人的价值观形成发展规律。

二、实践教学的现状调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6号文件就如何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坚持政治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项基本原则,给出了以解决思想问题为追求用道理说服人与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用事实打动人两种方式并用的方法建议。同时《意见》明确要求高校将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学分并给予必要经费支持。此后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教社政[2005]5号文件又特别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作为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与方法之一。政策实施已历10年,为了解实施情况,笔者开展了一项调查,涉及部属、省属、市属及独立学院等各类高校106所。受时间、经费限制,调查结果并非来自逐个高校采访,而是借助人际关系圈或会议机会向任课教师个体采集得来,由于被调查者任教课程固定,因此调查所统计的每门课的样本数量与被调查学校总量间无严格对应关系(前者少于后者)。调查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社会实践开设情况;二是实践教学实施方式。资料整理发现:各学校对实践教学理解有别、实施各异;总体上,管理与实施呈“弱化”和“软化”之势。

依课程归类,社会实践开设基本情况(见表1)如下:部分学校对于有实践课时要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未设实践教学,更有3所学校4门课均未设置社会实践环节,明显不合乎相关文件政策规定,而即使已开展社会实践的学校,真正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比例也非常之低。单独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学分并独立核算成绩的学校数量非常之少,多是将其并进平时成绩。

表1 社会实践开设基本情况(106所学校)

已设置社会实践环节的学校实施实践教学的方式各异(见表2):依据实施地点划分,有课堂内的,有课外、校外的;依参与主体分,有单独实践、组队实践;依具体方式分,有社会调研或三下乡服务、校外参观或考察、校内听讲座、课内演讲、辩论、经典阅读或讨论等。

表2 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分类(106所学校)

目前来看,实践教学的实施问题重重:一是缺乏顶层设计与系统科学的管理体制,尚未形成合理有效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二是实践教学形式大于实质,实效性较差。三是师生主动性较弱。而以上问题的症结是对实践教学的认知模糊,搞不清真义,所以找不准定位、摆不妥战略、管不好实施。一方面是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大力的政策呼吁,本是有章可循,一方面却是认识不清、标准杂乱,实在不守章法。要摆脱此尴尬境地,须得从统一认识开始。

三、实践教学的内涵辨析与实施建议

1.实践教学的认知争鸣

何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李松林肯定了其教学属性,认为其“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化、应用化的教学活动”[4]。但钱广荣则将其解读为“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的教学”,认为实践教学不是“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教学活动”,而是“‘教学内容中的社会实践问题’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的”[5],它“是把教学内容内含的“社会实践大课堂”中的理论问题搬进“学校小课堂”来进行理论分析和论证,帮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6]。柳礼泉强调实践教学的学生参与性,至于形式则可不拘一格,认为它是“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类型主要有“基地教育、案例教学、阅读实践、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研究实践等”[9]。班荣鼎指出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而非课堂教学相对应,应突破仅限于“社会实践”的狭隘理解[7]。陈丽明提出“大实践”、“小实践”说,前者是“‘走出去’以社会为课堂的社会实践”,后者是“课堂实践教学”,可通过课堂讨论、观看视频资料、阅读实践等形式开展[8]。

结合调查结果和以上的学界讨论,可将目前对实践教学的认知归为三类。一是将其等同于“社会实践”,特指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参与活动。然而教社政[2005]5号文件提出要“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表明实践教学与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社会实践”并非同一概念,与其说实践教学是社会实践,不如说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独立、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前的教学铺垫。二是把互动教学方式混同于实践教学。调查显示,不少学校将课堂内讨论、自我展示、演讲比赛、观看专题片、辩论赛、情境模拟、案例教学、经典阅读等都视作实践教学。此认知对“实践”二字作了指向学生个体实践参与的广义阐释,而偏离了教学活动关照社会现实的社会实践性本意,滑向与第一种认知对立的另一极端。三是将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划为实践教学,忽略其教学属性,淡化教学主体、主旨、目标。实践教学应以专任教师为教学主体、团委、学生处、院(系)辅导员队伍等为协助单位或人员,不能喧宾夺主或期望李代桃僵。至此已经从实践教学“不是什么”的角度揭示了对其的错误定位,从正面清晰界定实践教学到底“是什么”的“最后一公里”不妨通过与理论教学的区别比较来完成。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较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区别主要有:一是知识来源不同。理论教学有现成的答案,可“循规蹈矩”,以教材、任课教师、专家为师,教师为主导。而实践教学没有可以直接习得的现成理论,而是理论指导下的一种观察、分析社会实际的思想、价值观念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为主体。由此引发的第二点不同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对权威的接纳度,前者更需要平等、开放气氛,而后者更倾向于尊重权威。三是教学内容不同。一者是相对稳定的纯粹理论传授,以“知其所以然”为目的,一者是对变动不居的社会现实的关照与认知,侧重于“知其然”。四是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前者重知,后者在行,然而实践教学不是社会实践,不要求解决问题,而在于观察和认识问题,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五是学生体验不同,理论教学中学生是接受为主,实践教学中互动为主,是思维的激荡与锻炼。区别之外,不可忽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通之处。首先,二者同属于教学活动,既为“教学”,则是教与学并存共进的过程。其次,二者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都暗含师生双方在场之义(尽管教师未必是空间上的始终在场)。第三,宗旨相同,都以达成课程总体目标为旨归,因此价值追求一致。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为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在纯粹理论教学之外围绕历史的、当下的社会现实主题,以应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为落脚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合作完成,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开展的教学活动。

搞好实践教学,以统一对实践教学内涵的认知为前提。否则,即使有领导重视,效果也差强人意甚或南辕北辙。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中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实践本身就是宝贵的经验,对其进行一次实事求是的检视与考核,在高校间交流经验,比较不同实施方式的利弊得失,是提升实践教学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是改革调整的必要准备。

[1]徐长福.关于实践的哲学与作为实践的哲学[J].学习与探索,2008(06)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562页.

[4]李松林,李会先.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07)

[5]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07(02)

[6]钱广荣.实践教学需要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7)

[7]柳礼泉.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03)

[8]班荣鼎.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9]陈丽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2)

史雍真,女,汉,河北阜城人,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受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党建与学生工作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机制研究”资助。

猜你喜欢
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