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竟菲 周朝晖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5)
用新思路、新机制加强博士研究生党建工作
——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党建工作为例
李竟菲 周朝晖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5)
随着博士研究生培养数量的增加,博士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已成为各高校党建实践探索中重要的新课题,也是新难点。如何根据新时期需要和特殊群体特点,跳出原有的思路、突破原有的框架,寻找一种合适的博士研究生党建工作新模式,是当前党建工作者需着重考虑的问题。现以所在学院——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党建工作情况为例,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博士 研究生 党建工作 新思路
目前,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总数116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71人;在研究生中,党员现达541人,约占总数的46%,博士研究生党员171人,占党员人数的32%。博士研究生作为我院一支较大的学生队伍,学院十分重视,博士生党建工作更是作为学院党建的重中之重来抓,经过长期的努力,博士生党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并呈现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1.博士生党员总数稳中有升
无论从各年级博士生党员的总数,还是从历届毕业生党员的数量看,总体都呈现向上的发展态势。
首先,从历年各年级博士生党员人数看:
图1.博士生各年级党员比例趋势图
如图1所示,各年级博士生党员人数分布可以看出,从2009级到2014级,博士生党员人数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各年级博士生比例基本维持在50%以上。
其次,从我院历年毕业生党员人数比例看,数据如下:
图2.毕业班博士生党员占博士生人数的比例趋势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近五年毕业生的党员人数一直在以平稳地上升,博士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有明显成效。
2.博士生党员质量好中显优
学院在党员发展中始终坚持严中选优,层层把关的原则,对博士研究生入党,更是好中选优,严把入口关,确保组织入党与思想入党同步到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不少博士生党员以“创先争优”为契机,通过对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和对实践真理的不断探索,饯行将自身培养成为“科研型,先锋型,志愿型,社会型”人才的重要承诺。近三年,在国家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的支持下,我院共有33名学生党员先后赴美国、德国、法国、英国以及以色列等国家进行交流学习。近五年来,4名博士党员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计划,仅2013年我院师生在nature子刊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居国内高校前列,其中4篇均为博士生党员成果。
从历年博士生党员的最后发展情况看,成绩都是十分喜人的。以2014年为例,博士生党员共有35人次获得卢嘉锡奖学金、唐敖庆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高规格奖学金,占获奖博士生的70%以上。其中博士生党员朱从青的原创性成果入选了2013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他本人也获得我校最高荣誉“嘉庚奖章”。这和学院在入党积极分子阶段认真跟踪培养,在进入预备党员之后继续教育,再正式入党之后认真再教育是分不开的。
3.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越发凸显
学院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目标,要求博士生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经过各层负责人的齐抓共管和所有党员的积极配合,我院博士生党支部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令人可喜的成绩。
(1)积极完成科研工作任务,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博士生支部的许多党员都已在国际高水平刊物上发表文章,仅以2012级博士1班党支部为例,该支部共有成员30名,入学两年多来科研成果喜人,被SCI收录论文达50篇,其中1区21篇,2区15篇,3区4区14篇,还有发明专利若干。不少博士生党支部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研高产支部”。
(2)争当科研先锋,将传、帮、带真正落到实处。博士生党支部明确了自己作为高年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多个党支部开展“公派留学经验交流会”,结合多名博士生参加“公派留学”项目的经历,分享出国感受和科研经验,引导低年级同学更快融入研究课题,提高科研水平。
(3)坚持服务人民,传递爱心,打造支部精品活动。从2007年,我院2006级本直博党支部一直通过支部立项的形式,坚持开展西部贫困学生的资助活动。从“让我帮助你”到“牵手海原学子,共建美好心灵”,该支部通过自愿捐款,信件往来,报刊订阅以及节假日祝福的传递等方式,先后与宁夏海原关桥中学和回民中学达成了共建关系。目前,该项活动已经成为化学化工学院党支部立项的“传统精品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的支部参与其中。该支部所领导的2006级小博团支部更是在党建带动团建的工作中,获得了2011年度福建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的荣誉称号。
(4)结合学院实际,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博士生群体的科研任务相对繁重,课余时间又相对匮乏,难免在科研工作、就业问题以及日常生活中遭遇挫折,面临一定的精神压力。化学化工学院充分发挥博士生党支部的作用,号召党组织切实关怀身边同学。学院党委通过组织支部书记培训,以同学身边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为生动案例,引导支部书记及时发现问题,尽力帮助同学化解危机,进一步提高博士生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用“爱心”行动打造“知心”党组织。为了丰富博士生们的业余生活,鼓励博士生们走出实验室、走向操场,由博士生党员牵头组建的“女子健身大课堂”、博士生篮球队、博士生羽毛球队等团队在学院里掀起了积极参加户外锻炼、加强人际交往的新热潮,其中“女子健身大课堂”已经举办了三期,吸引了300余名女博士、女硕士参加;博士生篮球队勇夺全校研究生篮球冠军、并且连续三年在学院“振兴杯”篮球赛中力克本科生联队获得冠军,博士生羽毛球队获得全校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博士生花样跳绳队则蝉联学校跳绳比赛冠军;博士生党员还牵头与厦门地区高校联谊,与海洋第三研究所、华侨大学、集美大学、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厦门理工学院等高校化学化工学科研究生联谊,“五校篮球赛”、“交友联谊”、读书会等活动拉近研究生彼此距离,增加研究生交友面,用丰富多彩活动帮助研究生科研生活双增长。
学院在博士研究生党建工作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与学院党委始终坚持用新思路,新机制指导博士研究生党建工作是分不开的。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有其新要求,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更是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学院党委根据中央最新的党建工作要求,以党建适应新形势、新特点的思路,在机制和制度上打破原有的框架,为博士生党建找到较为适合的工作模式,也为博士研究生党建工作赢得生机和活力。
1.建立以研究生导师为中心的研究生党建管理工作
(1)由博士生导师具体负责研究生党建工作
博士生导师兼任学院党务工作,可将科研与行政两大块工作融会贯通,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
首先,作为博士生导师,其具备所在学科极高的专业素养,更能理解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的研究生的处境。在学生遇到科研、生活等方面的困难时,常常能准确地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其次,作为博士生导师,能够充分调动起学院内其他研究生导师的资源。在研究生的教育阶段,由于采取高度自治的培养模式,研究生导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能给予学生最直接的帮助与指导。所以加强学院和研究生导师的沟通交流,进而通过研究所、通过课题组、通过导师来管理教育研究生,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作为博士生导师,能够较充分地理解作为研究生导师的想法,不仅使得学院的决议传达地更加顺畅,导师的意见也能准确及时地反馈,例如对学生的期望、对学院工作的期许、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等。这对搭建行政与科研的良好沟通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导师在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思想作风、政治理念及道德水平和思维方式,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有明确导师的育人责任和育人内容就成了党建工作中的重点。在课题组中,若有研究生入党及转正,那么均需由所属导师填写导师意见,一方面督促导师深入了解学生,担负起责任;另一方面也使学院对学生的平日表现有较为全面的认知,有利于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2.改进博士研究生党员的管理制度,注重人性化管理
研究生党员,特别是博士生党员因其特殊性,已具备比较成熟且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党建工作方式的创新,对其能否更易接受新思想,坚定理想信念起着重要的作用。
(1)创新博士研究生党组织生活,坚持实践出真知
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以党建带群建,以支部建设带实验室建设。针对博士生活动区间大多集中在实验室的特点,深入开展以实验室为单位的活动。切实组织与博士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扩大博士党员的参与热情。
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契机和志愿者活动来建设支部,让博士生在活动中提升党性。如利用建党90周年契机,成立我院百名博士师生红歌歌咏合唱团,寓教于乐。组织博士生积极参与“重温红色记忆”百部红色电影展播活动,感受爱国情怀。发动研究生党员参与大型学术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如由我院承办的全国化学年会,部分博士生承担了与会嘉宾的接待及学科分会场等志愿者工作,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实现自我教育过程。
在文体活动上,利用博士生党员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搭建文体活动平台。在研究生群体中营造良好的“三走”氛围,宣传和鼓励、带动其他博士生和硕士生一起参与到户外锻炼、健身运动的活动中,丰富研究生课余活动,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良好发展。
利用实习实践,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让博士生学以致用。组建以博士生党员为主的“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等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科技服务、企业调研等社会实践实习活动,在地方与高校,企业与高校间搭建合作共赢的平台,发挥博士生科研优势,促使科研成果速度转化;利用实践环境锻炼博士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以学促用,以用促学,为博士生的培养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撑。
(2)创新支部设置模式,实现党建、科研双促进
针对目前不少高校依据行政班级横向设置博士生党支部的不足,学院依据自身实际,提出“支部建在实验室”的纵向支部设置模式。模式按照不同的研究所与教研室设立博士生支部,把支部建在课题组和实验室上,形成“铁打的支部,流水的学生”的独特工作格局。每个支部中既有科研经验较为丰富的高年级博士生,也有思维活跃的低年级学生,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支部的成员在相似的学科背景和学科语言基础上,也有不同的研究课题和实验方向,促进沟通和交流的同时,拓展了实验的新思路。他们以日常的科研工作为纽带,促进了支部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提高了博士党支部的战斗力,在不同研究所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推进日常科研工作高效运行。
尽管我们从各个方面尽力突破创新,但博士生群体自身所具的特殊性和工作开展的难点,导致博士生党建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研究探讨。
一是博士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活跃的思想、成熟的世界观、价值观,但限于科研成果的压力和学术研究相对松散的活动方式,博士研究生整体体现出行动较为涣散的特点,这对党员发展、考核形成一定困难,需要在实际工作的某些环节上有所突破创新。
二是博士生群体总体的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强,形成了博士生群体中带有强烈个人主义倾向的平等观念、权利观念,具体表现为民主容易,集中难;讨论容易,施行难,这些对支部活动开展带来困难,需要在组织形式和相应制度继续探索。
三是因学习和科研的压力较大,博士研究生入党的主动性偏弱,组织的介入力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1]张立驰.博士生党建工作的途径与原则[J].思想教育研究,2008(5): 76-78.
[2]吴国英,江娇.新形势下对高校博士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高教坛,2010,(3):11-13.
李竟菲,(1982-7)女,四川乐山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团委副书记,研究生辅导员、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周朝晖(1964.4—),男,福建龙海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生命体系中的金属作用,酶催化和配位催化,主持学院研究生思政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