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彤
1托马斯一家到阿尔卑斯山滑雪。连五岁的儿子,七岁的女儿都滑大小回环,看来是经常去滑,他们住在山上豪华的酒店。晚上,酒店外面还放炮、放烟火。天蓝得像钻石一样。
幸福的一家人啊!
妻子艾芭在酒吧遇到一个黑发女人,问没孩子吗?黑发女人说有两个女孩,好不容易休假可以不用带她们,自己出来好好玩玩。
午饭在楼顶的露台吃,人们拿出手机四处拍照,突然从山顶上滑下来一股雪雾,小儿子有点害怕,叫爸爸!爸爸!托马斯边用手机拍视频,边说一切都在计划中。
然而只是瞬间雪墙就到了露台,人们才发现是雪崩了,起身四处逃窜,雪雾掩没了一切,只听到小儿子尖锐地叫:“爸爸!爸爸!”
之后一片寂静。
大约过了十几分钟,雾慢慢散了,又可以看到人影了,露台上只有艾芭带着一双儿女。爸爸不见了。爸爸去哪儿啦?
人们又陆续回到座位上,爸爸也回来了。雪崩发生在眼前,并没有覆盖到屋顶。
一家人继续吃饭。
但是,一家人都不好了。孩子不让大人碰,一碰就烦,愤怒。
妻子期待丈夫说点儿什么,托马斯什么也不解释。
2艾芭忍不住要跟人唠叨了。那一刻可吓得她不轻。
晚上吃饭,对面桌子黑发女人约了个男人,一块儿闲聊。
托马斯说:“我们今天遇到了一些事,看到了一场雪崩,从没见过那么大的,特别吓人。”看来当时是真怕了。
艾芭接着说:“他太害怕,所以从餐桌跑开了。”
托马斯吃惊地看着老婆,她怎么在外人面前说这事呢,黑发女人和男友望着托马斯,他说:“不,我没有。”
妻子吃惊地说:“你有。”
听的人太吃惊了。
可是他们又能说什么呢?
3回到房间,在孩子面前显然不适合谈雪崩的事。他们来到走廊,酒店中央是个大天井,所以走廊是半开放的。
妻子:“你怎么回事儿,我认不出你了。”
丈夫:“我也认不出你了。”话里话外都是委屈。
丈夫:“我现在还发抖呢。”双重的雪崩吧,妻子在外人面前的口不择言,颜面全失呀!
可是,受伤的是妻子呀!“我需要抱抱。”妻子说。
其实这是一个信号,一次正面沟通的好机会,大家可以开诚布公地谈一谈恐惧了,说一说当时的想法,丈夫尤其应该说说怎么会跑掉,取得妻子的谅解。
丈夫说:“我也是(需要抱抱)!”
他们拥抱了。但是马上就相互推开了。他们都没有从拥抱中得到他们想要的——安慰和共情。
妻子有些责备的口气:“今天发生的事你不承认,太诡异了。”
丈夫:“你那么描述我,我受不了。”
妻子:“我想我们看法一致,今天发生了雪崩,我们很怕!”
丈夫显然不想展开这个话题:“咱们是来度假的,把这一切抛到脑后吧。”
能吗?
4第二天,妻子不想跟丈夫在一起,要自己滑。滑了一天。想起雪崩就哭。差点出了大事,丈夫跑了,换谁都受不了啊。
回到酒店,在酒吧遇到黑发女人,问这个特立独行的女人:“你没有与丈夫或男友的安排么?”回答是“没有,我从不把自尊建立在成为某人的母亲或妻子之上”。
艾芭这时哪听得了这个,又跑到树林里哭了一次。
晚上,他们与新上山来的老朋友吃饭,艾芭已经不可能不说雪崩的事了。“我们那天遇上了雪崩。大家尖叫着四散,我抓着两个孩子想把他们抱起来但是抱不动,然后看到托马斯拿着手机和手套疯了一样从我和孩子身边跑了。”
朋友是一个长着圣彼得模样的胡子男,他太吃惊了,但是这家伙马上想出了劝解的话:人都怕死,只有很少的人能当英雄。
托马斯开口了,他说:“这件事我和她的解释不一样。”妻子太无语了,她说:“我们拍下来了,在你手机上,我想让你看看来结束这件事。”冲“圣彼得”说你们也想看看吗?
谁不想看呢?他们太想看了。
托马斯的脸色别提多难看了。视频传出儿子尖叫爸爸的声音。
这时托马斯说:“我可能是跑了。”
5“圣彼得”走了。孩子和艾芭都上床睡下了。托马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脸上全是泪痕,为自己的懦弱和耻辱。
第二天“圣彼得”陪他滑雪,让托马斯大声叫出来。
托马斯大喊:“啊!——”嗓子眼儿里细声。
“圣彼得”鼓励他从肚子里叫出来,因为有个东西困在那里了。托马斯发出狼一样的声音,跟我住的宿舍后面喊山的动静差不多。
晚上七点多回到酒店,发现没带房卡,给妻子打电话没人接。
托马斯来到室外,突然冲过来一群举着啤酒大叫的男人,裹挟着他也跑起来,他们脱掉上衣,在零下22度的严寒中发了疯地大叫,灯光打在这群因狂叫变了形的男人的脸上,让人震惊竟然有那么多压抑的人需要释放压力。
这个Party真有意思。互不相识的人在远山的夜里孩子般地狂欢嚎叫了一通之后,闪离了。
托马斯再次回到酒店,在房间门口坐下,这时,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空虚与孤独,找不到老婆找不到孩子。让世界遗弃了。
一会儿门开了,艾芭打开门吃惊地问他为什么坐在这儿。她带着孩子去游泳了。
在卫生间里刷牙,托马斯有点儿想亲近一下妻子,像个犯了错的男孩一样,想撒娇,对于男人,这也是一种认错的方式,但是妻子闪了。她给谁撒娇呢?
他和妻子来到走廊,必须谈一谈了,他快绷不住了。
他坐在地上捂着脸,哭。妻子不信:“你只是装装,不是真哭。”托马斯张开双手,脸上一滴泪也没有,“是,我也许是装的。”妻子气得转身要走,托马斯叫住她:“我知道你对这个人的表现非常失望,我也失望,而且我无法原谅这个人,你不是唯一的受害人,我也是受害者,我是自己本能的受害者。”这么说着悲从中来,大哭起来,妻子很不耐烦,让他住嘴,他哭着说我停不下来。就这样从屋外哭到屋里,哭倒在地上。
孩子们在屋里听着,都吓坏了,无声地流着泪。
妻子让他哭得心烦意乱,本来是我受了委屈应该我这般大哭让人哄,结果他弄得跟真事儿一样。
先是儿子跑过来叫着爸爸,像小大人一样抱着大哭的老爹,然后是女儿跑过来搂住爸爸,哭着摆着手喊“妈妈,过来,过来”,直到把妈妈拉到爸爸身边。
一家人抱到了一块儿。一起哭吧,都受了委屈,哭一哭也比缄默不语好,谁也别装着啥也没发生过了。
泪水,让他们的心变得柔软起来。
6最后一天滑雪,又是漫天的雪雾。是爸爸带着一家人滑。
后来不见了妈妈,听到她喊救命,爸爸让孩子等着,自己果断地冲了去,过了好半天,孩子们看到爸爸把妈妈抱了回来。
这是信心重建的过程,妻子、孩子的失望需要一次拯救,丈夫需要一次证明。爸爸放下妈妈高兴地说:“我们做到了。”妈妈啥事也没有。
他们的确做到了。
重要的是,他们给了父亲一次机会。
7结束了度假坐着大巴下山时,不靠谱司机的烂车技吓到了艾芭,她嚷嚷着让司机打开车门。
车门打开的时候,魄飞魂散的她一个人窜了出去。没有带着那一双儿女。
或许我们每一个人内心中都有一个恐惧点,有的人怕蛇,有的人怕老鼠,有的人怕雪崩,有的人怕车祸,总有一种怕会令我们逃之夭夭,我们其实无法真正不动声色,因为我们是人,没有修炼成神。
这一次是父亲带着两个孩子下了车,在最初的混乱中,“圣彼得”大喊:“冷静下来,否则会有人受伤,让女人和孩子先走。”人们排着队一个一个地下了车。
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在最初的一瞬,理智是多么可贵。但是不要紧,第一次慌了神,第二次会变得勇敢起来。
只是,我们得给“胆小鬼”一次机会。
8托马斯抽着烟带着一车的人步行下山。
他像一个勇敢的男人一般走在最前面。
这是一部关于爱与信任的影片,名字叫《游客》,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瑞典导演的作品。片子拍得很冷、很美。音乐是维瓦尔第的《四季》,出奇地贴切好听。
千万别轻易看死一个人。如果一个人经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发话,真会毁掉别人;
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勇敢,也有不同的“弱点”,所以,千万别得理不饶人。
我们的文化中是不是缺少了对失败者的宽容和悲悯呢,从前,我是不是会因为偶然的一件事而给一个人下定论呢?
所以,不要乱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