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范对策分析

2015-11-18 01:38毛逸伦
时代金融 2015年5期
关键词:金融业务金融

毛逸伦

(长郡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2)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Internet of Finance)逐渐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热点话题。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模式,其业务主要集中于支付、融资和理财等方面。互联网金融发展可谓风驰电掣,势不可挡,极大丰富和拓展了现有金融服务体系。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案件的频发,业界和学界也关注到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成为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机构或金融组织以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支撑,利用互联网作为金融产品、服务和信息的业务媒介,对金融业务相关流程进行重组,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通过对市场、用户、产品、价值链的逐步重构,正在改变传统金融经营模式。余额宝、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已经打破了只有传统金融才能吸收存款的界限。可见,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特点与风险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既具有互联网高度开放性及兼容性特点,又具有金融业的特点。首先,互联网金融具有开放、平等、互动、合作的网络特点,网络效应显著。互联网金融利用互联网开放、互动平台,通过标准化的服务和合同,形成互联网金融产品效用随用户数量增加而非线性增加的消费者规模经济。其次,互联网金融具有金融业的特点。互联网金融业务虽已经营信息化,但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核心仍然是提供金融功能,包括支付清算、再分配资源和风险分散等。最后,互联网金融具有“去中介、去中心”、“扁平化、轻资产”的特点,互联网金融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具有双重性,既要面临传统金融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又要面临由于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金融的跨界经营、业务活动的“虚拟性”以及法律与监管的缺失等所带来的隐性风险。大致看来,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主要有:网络技术风险、操作性风险和虚拟性风险。

1.网络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运作,互联网金融活动的交易信息完全通过网络传输,然而,由于网络及计算机自身缺陷或技术不成熟,病毒、黑客等可能导致网络软硬件瘫痪、信息泄露或被篡改,这严重威胁到互联网支付密钥的技术管理以及TCP/IP协议的安全性,致使互联网金融活动中的信息或资金被非法盗取、篡改以及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金融、传媒、支付类网站成为仿冒重点目标。

2.操作性风险。互联网金融活动的高技术性带来操作性风险。大数据经营、操作主体变换、互联网金融账户授权使用、操作流程设计对网络系统依赖、真假电子货币识别,以及黑客入侵互联网金融机构放置逻辑炸弹、修改服务程序等致使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性风险无处不在。而且由于缺乏具有高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金融设备,互联网金融机构使用外部技术支持来降低营运成本,从而使金融机构无法提供高质量虚拟服务,也可能引发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操作风险。

3.虚拟性风险。互联网的“虚拟性”使互联网金融业务交易者身份、传递信息的真伪难以辨别、互联网金融活动信息不对称,这一方面可能会使互联网金融业务中交易者利用虚假身份信息进行网络洗钱、网络欺诈等犯罪行为;另一方面也可能使互联网金融平台难以对在资金周转过程中的沉淀资金实施有效的监管,引发支付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互联网金融是新时代金融创新的方向,它不仅使传统金融模式和运行结构发生巨大的变革,也使当代金融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这需要健全完善与互联网金融相适应的配套技术、操作流程、监管准则和政策措施,以提高其防范风险的能力。

(一)完善互联网技术,构建互联网金融运行安全体系

互联网技术是互联网金融运行安全的基础。加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技术,不断完善操作系统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以及金融信息、数据的安全防范技术等,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安全防护体系。

(二)规范互联网金融操作流程,构筑操作性风险管理体系

规避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中的潜在风险,需要严格规范互联网金融操作流程,不仅要建立互联网信息技术风险评估、管理、预警机制,还要从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两个层面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进行标准化管理,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流程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操作风险的防范机制。

(三)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监测,完善业务管理风险动态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统一标准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监管体系,营造权责分明、法理明确的互联网金融环境。在互联网金融机构中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立完善的网络融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并严格新业务开展报备和审查制度;改造业务开展流程,优化信息管理手段,不断规范和改进互联网金融平台企业的风险管理操作,推行基于大数据全程追踪和预警的业务管理风险控制方法。

(四)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制

完善《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章程》、《互联网金融自律公约》等互联网金融公约准则,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企业自律机制。同时,还应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安全教育,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明确风险分配和责任承担,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

[1]郭纹廷,王文峰.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防范——基于相关利益主体的视角.当代经济研究,2015年第2期.

[2]张晶.互联网金融:新兴业态、潜在风险与应对之策.《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第4期.

[3]孙杰,贺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财经科学》,2015年第1期.

猜你喜欢
金融业务金融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国际金融业务拓展策略探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商业银行发展住房租赁金融业务的路径探析
商业银行发展县域网络金融业务的策略探讨
浅谈银行金融业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P2P金融解读
黑龙江省物流企业创新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与风险控制分析
支持“小金融”
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经营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