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培翰 冯合星 陈惠丽
(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 外科 河南 焦作 454000)
整形手术后切口外观和瘢痕为衡量手术质量的重要指标,缝合至关重要。缝合的目的为使切口对合,消灭死腔,促进切口愈合。研究指出,理想的整形外科缝合应避免创缘内翻,对位良好,分层缝合,深部未留死腔,皮肤层无明显张力[1]。为比较传统缝合和改良真皮内翻缝合在整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笔者进行本次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行整形美容外科缝合的100例患者,将其中50例行改良真皮内翻缝合患者分为观察组,将另50例行传统缝合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2例,女38例;年龄16~46 岁,平均(25.3±3.4)岁;面部手术14例,颈部手术9例,乳房手术27例。对照组中男11例,女39例;年龄16~45 岁,平均(25.4±3.2)岁;面部手术15例,颈部手术9例,乳房手术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方法进行缝合。观察组采用改良真皮内缝合法进行缝合:伤口彻底止血后保持无菌状态并开始缝合,用可吸收薇乔线将皮下组织逐层缝合至皮下脂肪层,每层缝合应对位良好,真皮层根据切口张力选择5 或4 号薇乔线,选择切口一端开始缝合,进针点在一侧切缘,在另一侧表皮层与真皮层之间出针,对侧切缘进出针点方向相反,进针时保持一定弧形,保证缝合较多组织,打结时缝线向切口一侧拉拢至皮肤对合良好即可,针距为5~6 mm,缝合后2~3 d 出院。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对两组患者随访3 个月,根据瘢痕宽度进行疗效评定。显效:瘢痕宽度≤0.3 mm,颜色与皮肤颜色相同;有效:瘢痕宽度为0.3~0.5 mm,瘢痕颜色相近于皮肤颜色;无效:瘢痕宽度≥0.5 mm,瘢痕颜色不同于皮肤颜色。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伤口愈合情况 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未出现感染、脂肪液化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 缝合效果 观察组缝合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27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缝合效果比较(n,%)
切口愈合过程包括炎症、纤维增生、血管增生、结缔组织形成和上皮再生。瘢痕主要成分为结缔组织,结缔组织主要功能为填充切口间隙,在缺氧、能量供应不足下其余组织形成缓慢,导致结缔组织大量生长形成大量瘢痕[2]。在缝合过程中,减少切口间隙、对合良好为预防瘢痕形成的有效手段。研究指出,影响切口形成瘢痕有以下因素:①术后感染,干扰可延长切口愈合时间从而加重瘢痕形成;②局部皮肤张力,人体瘢痕易发生在背部、肩部、胸部等肌张力较大部位,而面部、颈部、下肢不易出现;③异物,异物在切口中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渗出液增多,形成大量肉芽组织增生;④缝合方法,缝合不恰当可导致对合不良及切口间隙增大,导致瘢痕形成[3]。
改良真皮内缝合法使用无损伤的可吸收线进行缝合,可降低缝合线对组织的炎症反应,降低瘢痕的发生率[4]。可吸收线在缝合后无需再次拆线,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并能节省费用。另外,真皮内缝合将线结埋于真皮下,可减少线结反应,避免水平结引起的皮肤皱褶影响皮肤血供,从而减轻瘢痕形成[5]。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缝合后瘢痕宽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改良真皮内缝合相比传统缝合具有显著优势。综上所述,整形美容外科手术中应用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可有效促进切口愈合,减轻瘢痕形成,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吕经纬,王佳婧,刘莹,等.分析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在整形美容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科技资讯,2013,(23):244.
[2] 王淑琴,陈曦,谭谦,等.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在整形美容外科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4):453-455.
[3] 龚萍萍,白晓霞,包戈华,等.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0,16(19):3034-3035.
[4] 周伟东,许从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两种切口缝合方法的对比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5):24-24.
[5] 丁超,翟保平,李文涛,等.乳腺良性疾病手术缝合方法的临床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