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5-11-18 07:47赵连建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用药发生率药物

赵连建

(郸城县虎岗乡卫生院 药剂科 河南 周口 466000)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按规定使用剂量正常用药过程中出现的有害并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近年来,随着新药物种类及剂型的不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研究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9.2 万患者死于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率高达7.7%,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笔者对郸城县虎岗乡卫生院近年来发生的112 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于郸城县虎岗乡卫生院住院治疗的18 29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 638 例,女性8 655 例,治疗中共有122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男性61 例,女性51 例,年龄1 ~82 岁。

1.2 研究方法 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按性别、年龄、给药方式、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指标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 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两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较 在所有住院患者中,112 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1%(112/18 293),其中男性发生率为0.47%(46/9638),女性发生率为0.76%(66/8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按年龄分组比较,≥61 岁和≤18 岁年龄段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2 给药方式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 112 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以静脉滴注最为常见,99 例(88.39%),其次为口服11 例(9.82%)和局部外用2例(1.79%)。

2.3 不同类别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情况 112 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抗生素类药物所致70 例(62.50%),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最多见,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见表2。

2.4 患者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112 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集中在全身性损害、皮肤、消化及神经系统等,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见表3。

表2 不同类别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表3 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情况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基层医院年就诊量的不断增加及新的药物种类、剂型的不断出现,临床患者治疗过程中因药物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如何对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快速有效处理,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和青少年。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器官和组织功能衰退;青少年患者因身体器官发育尚未成熟,药物在体内经肝脏代谢速度减慢,导致药物长时间在体内蓄积[2]。此外,患者治疗中常采取联合用药,不同药物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应根据其身体状况及病情程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并在用药过程中进行严格监测。112 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这可能与男女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黎雪桂[3]研究显示,由于激素分泌及脂肪分布等差异,女性患者保泰松和氯霉素致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因此在临床用药前应充分考虑性别因素对治疗的影响。

引起不良反应的各类药物中62.50%为抗生素类所致,这可能与抗生素药物种类多、应用广泛及临床存在不合理用药等因素相关。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不仅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及二重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增加,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应规范抗生素药物的应用,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加强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测以明确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选择敏感、廉价及窄谱的抗菌药物,同时应注意减少和避免无指征联合用药和增加疗程等[4]。此外,中药制剂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占较高比例,相对于西药,中药成分复杂,部分中药成分的毒理和药理作用研究尚未明了,且中药多为复方制剂,其所含部分抗原和微粒成分易诱发过敏反应和静脉炎等[5]。因此,临床医师选择中药制剂时应严格掌握患者的适应证、用法及疗程进行辩证施治,严禁其他药物与中药注射制剂混合配伍使用,同时,对过敏体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本次调查显示,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起的不良反应占88.39%,可能与静脉滴注治疗方式基本都在医院内进行,患者的不良反应易监测有关;其次,静脉滴注后药物无肝脏首过效应,机体内药物浓度高,药物的作用及其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其他给药方式更为强烈和迅速;此外,患者的不良反应也与滴注速度过快及药物配伍不当等有关[6]。在不良反应的各种临床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位居首位(51.78%),可能是红肿、皮疹、瘙痒、静脉炎等症状比较直观易观察,但这也提醒医护人员在患者治疗前应注意询问用药史及疾病史,并定期对患者的常规实验室指标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改善临床不良用药习惯及制定个体化用药和治疗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赵信联,张建华.药剂科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2):289-290.

[2]汪慧芳,赵心同,江佳,等.我院310 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事,2014,28(6):669-673.

[3]黎雪桂.694 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1,8(1):63-65.

[4]范峥,刘洋,王宏蕾,等.某院1 484 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20):1776-1779.

[5]顾一平.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62 例特征分析[J].河北中医,2014,36(6):891-892.

[6]王晓梅,吴树鸣.2 442 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1):1510-1511.

猜你喜欢
用药发生率药物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