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俊美
(开封巿妇幼保健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近年来,小儿厌食症的发病率日益剧增,且多数患儿迁延不愈,导致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以及免疫力下降,对患儿的营养状况、生长发育以及智力发展造成严重影响[1]。所以,对厌食症患儿给予积极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2014 年1月至2014 年12 月在开封巿妇幼保健院就诊的72 例厌食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葡萄糖酸锌片以及中医辨证疗法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在开封巿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厌食症患儿72 例,所有患儿临床诊断依据:①面色少华、形体偏瘦、精神尚可;②长期食欲不振,无其他疾病,③有喂养不当史(进食无定量定时、过食甘甜厚味、生冷及偏食零食)。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6 例)和观察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1 ~10 岁(1 ~3 岁9 例、4 ~6 岁17例、7 ~10 岁10 例),平均年龄(4.9 ±0.6)岁,女性15 例,男性21 例,病程1 ~9 个月,平均病程(6.2 ±1.8)个月,观察组患者年龄1 ~11 岁(1 ~3 岁7 例、4 ~6 岁20 例、7 ~11 岁9 例),平均年龄(4.6 ±0.9)岁,女性13 例,男性23 例,病程1 个月~1 a,平均病程(5.9 ±1.5)个月。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时长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葡萄糖酸锌片(海南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6020030)治疗,1 片/次,3 次/d。观察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予以针对治疗,具体如下。①脾胃阴虚型:患儿阴津亏耗、脾胃化源不足,舌质红嫩、舌苔少或无、口干、大便干如羊屎或便秘;方剂予以养胃增液汤并加减,中药组成为石斛、山药、玉竹、北沙参各10 g、甘草和白芍各8 g,水煎煮,1 剂/d。②食滞肠胃型:患儿多因饮食不节律、过时肥甘和生冷食物,引起脾胃运化功能受损,食积内停所导致,证见腹胀、舌苔厚腻、大便不调;方剂为保和散加减,中药组成为连翘、陈皮、半夏、茯苓各10 g,麦芽、神曲和山楂各10 g,厚朴及枳壳各8 g,水煎煮,1 剂/d。③脾气虚弱型:患儿厌食日久、脾胃受损,证见舌苔白而薄,形瘦神疲、面色萎黄,大便夹不消化物及溏软,方剂为参苓白术散加减,中药组成为太子参、茯苓、柏树、山药、桔梗、薏苡仁各10 g,砂仁6 g,甘草8 g,水煎煮,1 剂/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儿食欲和食量明显增多,临床体征和症状均基本消失,体质量显著增加;好转:患儿食欲及食量较前有所增多,临床体征和症状均有所消失,但未完全恢复正常,体质量有所增加;无效;患儿食欲和食量未见增加,临床体征和症状均未见改变,体质量无增加或减轻[2]。总有效率为治愈率与好转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 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头发微量元素Fe(24.0 ±4.1)μg/g 和Zn(147.2 ±12.5)μg/g 显著优于对照组(21.3 ±5.0)μg/g 和(139.1 ±14.6)μg/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小儿厌食症是临床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在排除消化道或全身器质性疾病后,患儿较长时期内食欲减弱,厌恶进食,甚至拒绝进食[3]。近年来,我国小儿厌食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独生子女更为常见,若未及时治疗,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西医认为该病与患儿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锌有关,常常予以锌剂治疗,但锌剂较易刺激胃肠道反应,难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4]。
小儿厌食在我国中医学中属于“食积”“伤食”“恶食”等范畴,《脾胃论·饮食伤脾论》曰:“夫脾者行胃津液,磨胃中之谷,主五味也。胃既伤,则饮食不化,口不知味,四肢困倦,或为飨泄,或为肠癖,此胃伤脾亦伤明亦”。也有论述如何治疗脾胃之病,如《类证治裁·脾胃论治》认为,“治胃阴虚,用清补,如沙参、麦冬、杏仁等”。关于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分为以下3 个方面:①乳食不洁。损害脾胃,婴幼儿乳未能自调,食不知饥饱,偏食偏嗜,引起胃失和降和脾运失职,导致厌食;②喂养不当。主要是过食生冷、使得脾阳受损、壅阻中焦、寒湿困脾,导致受纳运化,引起厌食;③小儿先天不足。胎禀不足,脾胃薄弱小儿往往表现为不欲吮乳,再加上后天失于调养,故脾胃怯懦。祖国医学认为,该病主要由脾胃虚弱、运化功能不足,脾胃功能受损所导致,其主要病机为脾胃运纳功能失健[5]。循此,治则当脏腑辨证为纲,从脾胃辨证,运脾开胃为原则。
根据中医关于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分析,将厌食症归纳成脾胃阴虚型、食滞肠胃型、脾气虚弱型等证型,诸型均围绕脾胃展开,根据不同的证型对于的病理病机选用对应的方药,或收补益脾气之效,或奏滋阴养胃之功。结果显示,观察者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值得肯定,且中药副作用小,利于保护小儿胃肠功能发育。笔者认为在中医辩证治疗的同时,还需告诫家属多进行母乳喂养,并在适当时机合理调节辅食,做到食品营养合理搭配以及膳食合理;同时多鼓励患儿食用粗粮和蔬菜水果,增加食物品种及花色,以提高患儿食欲。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疗法在小儿厌食症治疗方面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李风雷.中医推拿辩证治疗小儿厌食症[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1):75 -76.
[2]林外丽.小儿厌食症中医证治心得[J]. 河北中医,2014,36(6):834 -835.
[3]孙宝权.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7):238 -239.
[4]刘书琼.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厌食症60 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1):23.
[5]柴艳婷,易燕,李珍.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191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