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层分水岭脑梗死与内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特征研究

2015-11-18 06:18孟欣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分水岭皮层皮质

孟欣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河南新乡 453002)

分水岭脑梗死(WSI)属于脑血管常见病之一,是指颅内两条或两条以上相邻的动脉因管腔闭塞、狭窄等原因导致灌注压同时下降,致使灌注交界区出现严重局限性的缺血梗死灶。根据动脉分布特征,WSI可划分为两种,即皮层分水岭脑梗死(CWSI)和内分水岭脑梗死(IWSI)。本研究对CWSI与IWSI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对比,旨在为完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WSI患者80例,根据动脉分布特征将其划分为CWSI组40例,与IWSI组40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标准中相关内容确诊,且经MRI及CT等影像学检查证实;入院15 d内均行DSA、CTA及MRA检查。排除标准:穿支梗死、脑白蛋疏松、腔隙性脑梗死病例;年龄在18岁以上。CWSI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4~70岁,平均年龄(60.5±5.3)岁;合并症:糖尿病10例,高血压20例。IWSI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4~70岁,平均年龄(60.8±5.5)岁;合并症:糖尿病10例,高血压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①收集临床资料:通过问卷调查,记录患者高危因素,且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及出院时采用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②影像学检查:采用MRI对80例WSI患者进行分型,CWSI型是指大脑中动脉与前动脉皮质间、大脑后动脉与中动脉皮质间及大脑后动脉、中动脉、前动脉皮质交界处的脑梗死;IWSI是指Heubner折返动脉与大脑前动脉皮质间、脉络膜前动脉或豆纹动脉与中动脉皮质间、大脑中动脉与脉胳膜前动脉、岛叶动脉与豆纹动脉间的脑梗死。颅内外动脉狭窄皮层小梗死:浅穿支动脉闭塞造成的小梗死,在半卵圆中心及交界区之外,高信号DWI直径在10 mm以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NIHSS及住院时间。两组影像学特征包括闭塞或狭窄≥50%、病灶特点、侧支循环、皮层小梗死。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5.0进行处理与统计,定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及住院时间 两组入院时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WSI组出院时NIHSS评分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IWSI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NIHSS及住院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NIHSS及住院时间对比(±s)

注:与IWSI组相比,a P<0.05。

组别NIHSS/分入院时 出院时住院时间/d CWSI组(n=40) 4.2±2.3 2.7±2.2a 11.8±4.2 a IWSI组(n=40)4.4±2.5 3.9±3.5 15.5±6.6

2.2 影像学特征 CWSI组梗死灶呈楔型或椭圆形、皮层小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IWSI组(P<0.05);梗死灶呈条索状或串珠状、中动脉闭塞或狭窄≥50%发生率显著低于IWSI组(P<0.05)。两组患者前交通或后交通动脉开放、颈内动脉≥50%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对比[n(%)]

3 讨论

有研究发现,在所有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中,WSI发生率约占12.7%[1]。目前,WSI发病原因尚未明确,而普遍认为分析CWSI与IWSI的临床特征对指导WSI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本文研究结果发现,IWSI组有45.0%的患者存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或狭窄≥50%,而CWSI组仅有25.0%。可见,IWSI与血流动力学障碍具有更为密切的关系。同时,IWSI梗死灶多为条索状或串珠状,而此类病灶通常表明血流运动学状态不佳。皮质小梗死是由动脉或心脏的动脉栓子所致,IWSI患者中有17.5%的患者出现皮层小梗死,显著低于CWSI组的62.5%。结果显示,血流动力学障碍可能是诱发IWSI的重要原因。此外,大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可使远端的动脉分支灌注压下降,而此类动脉分支支配区是诱发IWSI的重点部位,此区域的侧支循环极差;且CWSI常见于皮层,是穿支动脉的始发部位,具有较多的硬、软脑膜动脉吻合支。所以,脑灌注压水平下降对CWSI无明显的影响。本研究中CWSI组有62.5%的患者发生了皮质小梗死。有资料研究显示,狭窄较低的颈内动脉与播散的栓子有关,而狭窄>90%的颈脉与栓子量降低有关[3]。本研究发现,CWSI组动脉闭塞与重度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IWSI组,所以推测其更易发生栓塞情况。此外,过小的栓塞物极易阻塞于微小的动脉皮层。所以,上述因素均提示栓塞机制可能与CWSI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与许多报道结果一致[4]。

目前,关于血流代偿对WSI的影响机制尚未明确,有学者发现,前交通动脉的开放能够减少IWSI发生率,而对于CWSI却无作用[5]。本文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在前交通或后交通动脉开放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血流代偿对WSI的相关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究。本研究中,CWSI组出院时NIHSS评分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IWSI组。可见,CSWI的预后显著优于IWSI,提示临床应对IWSI的初期病程给予密切监护。同时,也可以说明,CWSI较好的预后与他汀类或抗血小板类药物降低了动脉粥样斑块及心源性栓塞,阻止了疾病进展有关。

总之,CWSI发病可能与栓塞有关,IWSI与血流动力障碍相关。所以,临床应针对不同的WSI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此阻止疾病的进展程度。

[1]黄刚,孙威,肖兴军,等.175例侧脑室体旁脑梗死的发病部位与临床对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3(5):492-497.

[2]朱延霞,安中平.皮质分水岭脑梗死与内分水岭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20):140-142.

[3]于永鹏,迟相林.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的再认识[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3,5(15):345-349.

[4]马爱金,郝冬林,王佳佳,等.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及磁共振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21(20):1-3.

[5]李宏波,于贤谨,林黎明.大脑中动脉支配区急性脑梗死影像学表现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5(10):140-142.

猜你喜欢
分水岭皮层皮质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扣带皮层结构和灌注变化
选 择
迎秋
急性皮层脑梗死的MRI表现及其对川芎嗪注射液用药指征的指导作用研究
基于复杂网络的磁刺激内关穴脑皮层功能连接分析
2019,一定是个分水岭!
人生有哪些分水岭
基底节脑梗死和皮层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