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平玉
经管类本科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申平玉
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经济管理类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水平,更要具有较强的创新应用能力。因此,经管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便成为本科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当中的首要任务。文章首先对经管类本科创新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相关实际案例介绍来说明现有经管类本科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而不足;最后提出了改善经管类本科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经管类;本科;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经管类本科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与不断改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本科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的重要举措。经济管理类专业隶属于应用型专业科目,经济管理类人才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一直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目前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我国教育部于2007年发布的1、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各专业人才,促使各高校开始积极改进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对经管类本科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析非常必要。
(一)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师资力量、生源、教学水平、学科建设、办学理念等是许多地方高校相对薄弱的环节,这使得地方高校长期以来难以培养出高水平、高层次的专业型人才。然而,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方法,并培养出了一批面向建设、管理、生产和服务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面对当前人才需求多样化、多层次的社会发展态势,地方高校应将符合学校自身发展需求作为经管类本科创新应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1]。
(二)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过程中重点建设目标之一。它的建设与实现极其需要创新应用型人才。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正逐渐趋于大众化方向,其在追求量的过程中忽略了对质的提高与深化,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普遍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与制约了经管类创新应用人才的培养。随着经济管理类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联系的越来越紧密,以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自身属性,其人才培养必然由产学研模式逐渐转向创新应用型培养模式。本科经管类专业以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自己的目标定位与价值追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广西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近年来十分注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并以此为基础面向自由贸易区对经管类创新应用人才的需求全面树立综合素质教育观念,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作为经管类专业教学与创新应用人才培养的总体指导思想,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终身教育作为主要办学宗旨。该学校在经管类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方面,按照教学指导思想要求,紧紧围绕办学宗旨,积极拓宽专业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将教师、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培养与专业知识素养融为一体,以促进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进步。
该学校经济管理学院在专业课程结构设置方面,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为原则,从理论基础、方法技能与实践应用三方面出发设置多维度的、独具特色的课程结构体系,重视专业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科学性与先进性以及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综合提升,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学的合理配置,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为主要教学目标,构建出一套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经管类本科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的实施下,广西师范学院经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2]。
针对广西师范学院办学理念与建立的经管类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其成功之处我们应该借鉴,其不足之处需要该学校自身进行不断的改进。总之,对于经管类本科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需要结合大量的实际教学案例才能取得丰富的、理想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人才培养缺乏特色,过于注重专业化
根据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实际培养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其多年来的培养模式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一直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基础,以经济、管理、营销为核心来学习与研究相关领域内的几大职能理论。这种教学模式、培养模式既缺乏特色,又显得过于专业化,不仅难以培养出创新应用型人才,难以达到教学目标要求、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而且导致知识与知识的传授相互割裂,严重降低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3]。
(二)教学方法、内容等相对落后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经管类本科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等的改革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导致其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在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培养中,多数学校仍以纯课堂讲授和理论教学为主,而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所占比例非常之小甚至是没有,对学生能力的考核也依据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这不仅不符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特性,而且也是经管类本科创新应用人才培养工作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4]。
(三)课程结构体系与培养模式不够完善
课程结构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与形式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有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由于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多是借鉴于其他院校,且在借鉴过程中既没有进行较大的改动,也没有将自身教学特点融入其中。这不仅导致了其现有课程结构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完善,而且还引发了一系列其他问题。例如,缺乏对教学逻辑结构与内涵的分析,使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与课程结构体系三者无法实现有效的衔接,也无法实现相互支撑,从而导致人才培养目标难以顺利达成;对于经管类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科学有效的整体优化原则,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另外,由于受师资条件有限限制,使得课程结构体系的设置、课时的安排、教学内容的设计、实践教学的比例以及教材的使用等诸多方面都严重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5]。
(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改善现有经管类本科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就要对人才培养理念进行创新。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高效的、适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对时代精神的一种体现,对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行为具有积极的引导性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应充分意识到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理念对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事业中所发挥的巨大促进作用,并根据时代发展与自身办学特点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以顺应时代发展为出发点,树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6]。
(二)优化人才培养流程
在经管类本科创新应用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流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对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人才培养流程进行创新也是改善经管类本科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将大类招生模式与分类招生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同时采用分阶段式培养方法来优化人才培养流程,既可以使人才培养流程更加合理规范,也可以较好的满足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发展的需求,使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更加科学化。在经管类本科创新应用人才的培养工作中,工作者不仅要全面掌握经管类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共性,更要突出经管类专业自身的特性,以便加快探索出可以符合学校、符合专业、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7]。
(三)革新教学方法
考虑到经济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因而可以将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综合实践教学法、情景模拟法、集体授课法等多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经济管理专业学科的教学当中,以实现对现有教学方法的有效革新。案例教学法结合相关案例来帮助学生对知识更好地理解、吸收与应用;合作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学习,来实现知识的共享,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综合实践教学法通过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情景模拟法主要是通过角色扮演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集体授课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前瞻性,注重知识重点与难点的突出。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更多的关注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创新应用能力[8]。
(四)完善课程结构体系
构建与完善课程结构体系,可以有效促进经管类本科创新应用人才的培养及其培养模式的盖改善。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借鉴国外等有关教育机构成功经验与方法,注重个性与共性、多样性与统一性的体现,来构建柔性化、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体系。由于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实践性不明显,因此该课程结构体系的建立要突出实践性的重要性,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以实现对其课程结构体系的完善[9]。
(五)建立与完善学生创新应用能力考核评价机制
传统的学生能力考核评价机制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论掌握水平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学生对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考核与评价。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课程,更加注重对自身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建立与完善学生创新应用能力考核评价机制非常重要。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学生创新应用能力考核评价机制。首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将课堂观察、课堂出席率、课堂表现、课外实践、学生作品等纳入到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机制当中,着重突出学业考核评价机制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的考察。其次,重视过程评价。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学生的情感交流、学习过程、心理变化过程、课堂互动过程等方面,更多的关注教师与学生在实践中、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根据学生在各方面过程中的表现对其进行客观的考核与评价。
综上所述,只有本科院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全面掌握市场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明确经管类创新应用人才在市场中的定位,积极引进先进高效教学方法,才能研发出科学合理的、适用的经管类本科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应用型人才。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改善现有经管类本科创新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使本科院校较好的适应社会对经管类人才的多样需求,有利于自身办学特色的彰显。总之,创新与应用是人才培养模式应具备的两个主要特征。
参考文献:
[1]白凤娇.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454+456.
[2]郝丽霞.地方高校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陕西某高校经管类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1:191-192.
[3]程春梅,邸彦彪,张晓芬.本科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17-120.
[4]张熠.高校经管类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58-59.
[5]唐志强.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2012,02:106-109.
[6]杨继平.注重全面发展培养经管类本科创新型应用人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1:43-45.
[7]龚日朝,刘玲.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互动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1:46-49.
[8]汪德荣,韦海鸣.普通本科经管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广西教育,2013,43:97-99.
[9]秦红霞.应用型经管类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常州工学院为例[J].考试周刊,2012,63:152-154.
(作者单位:无锡太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