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环境下金融业领域的“互联网+”研究

2015-11-18 10:18钟月飞
互联网天地 2015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用户

钟月飞

(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杭州310014)

1 引言

所谓“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最直接的说法就是后互联网时代或者互联网2.0 时代。过去的十几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最为迅速的时代,全国网民数达6.4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7%左右,因此中国互联网将由“规模增长”转向“内涵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经济也出现了很多新常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科技巨头公司成为经济发展的执牛耳;以智能设备为领头的智能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以余额宝为代表的金融理财工具更是繁盛发展。因此,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越来越密切。“互联网+零售业=电子商务”、“互联网+批发业=在线产业带”、“互联网+制造业=C2B 模式”、“互联网+外贸业=跨境电商”、“互联网+农业=农产品电商”、“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互联网+物流=电商物流”、“互联网+教育=在线教育”、“互联网+交通=智慧交通”等。互联网既能改变我们个人的生活习惯,也能改变社会传统思维下的经济发展模式,更能带来无穷无尽的数字经济。

2 金融业领域的“互联网+”

20 世纪90年代末,国内就有服务于交易的支付网关模式,这标志着中国互联网金融1谢平教授是这个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曾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到:“在这种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开始兴起。但真正被业界、社会认同的时间应该是2010年起,特别是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的大规模兴起,2013年也因此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之后金融业领域爆发了以银行为首的“保守派”和以互联网公司为支撑的“革新派”之间看不见的“战争”。自此,金融业领域的“互联网+”行动才被传统的金融机构所认同并积极参与。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理论上,任何涉及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

3 金融业领域的“互联网+”行动分析

互联网金融是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经历多次打磨而碰撞出来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推陈出新。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已经进入2.0 时代了。不管是哪个时代,互联网金融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并且部分人群已养成了依赖于互联网金融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

(1)挖掘市场潜力

“互联网+金融”不仅提升了金融基础设施水平,增加了国家金融竞争力,还填补了市场空缺,带来了增量变革。从理论上看,市场在达到帕累托最优之前都有一个帕累托改进过程。“互联网+金融”创新完全符合帕累托改进的情形——在不损害传统金融机构及市场参与者利益的同时,至少给一个市场参与者带来增量利益。“互联网+金融”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从而挖掘市场潜力。

(2)提升金融市场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完善,中国金融体系已经脱离技术性破产边缘,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率远高于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坏账率相对较低。但现有的大银行体系、大保险体系和大基金体系的竞争活力有限、问题和矛盾突出、资源利用率低下、客户需求得不到及时的响应等现象,都阻碍着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需求必有市场,互联网金融将对提升传统金融体系效率,改善金融生态,使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起到重要作用,激活现有金融体系下的参与者,整个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

(3)满足和提升用户金融需求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通过互联网金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初始需求,并且随着服务水平和标准的提升,用户的需求会得到更大的挖掘,因此,不断地在满足与不满足间无缝循环上升。这也印证了互联网思维的本质,用户需求是第一位的,只有迎合和挖掘用户的需求,服务和产品才能会有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才能得到用户和市场的认可,因此,变革就是在满足和不满足间慢慢衍生出来的。传统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已经过几十年的熏陶,让用户变得既熟悉又厌烦,一成不变的产品、标准低下的服务、半死不活的流程、浓重不堪的土财主身份象征等“旧社会”的东西,已经无法让用户在体验上得到满足,更不会让用户对此表达好感。有需求必定会有回应,互联网金融正是基于以上种种诸多问题和不满而诞生的,虽然现在可能还没有完全解决这些“旧社会”的东西,但这种思维和使命是不变的:满足和提升用户的金融需求。

(4)助推国家实体经济的腾飞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基本的功能是融通资金,满足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包括融资金额、期限和风险收益匹配)。以上需求可通过两类中介进行:一类是商业银行,对应着间接融资模式;另一类是股票和债券市场,对应着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这两类融资模式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交易成本巨大,主要包括金融机构的利润、税收和薪酬。

因此,不管是金融提供者还是金融需求者,都渴望通过变革实现金融领域的大地震,让金融秩序更加完善,让金融产品更加齐全,让金融服务更加高标准,让金融行业更加有活力,这些都是需要互联网金融去改变和创造的。

4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及展望

要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可以从互联网本质的互联网思维来探寻该问题的结果。互联网思维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去思考问题。那么不妨首先思考一下,用户的金融需求是什么?

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三大基本金融需求:投资、融资、支付。

投资需求:资金充裕的人想让钱生钱(存款、保险也是投资的一种)。

融资需求:缺乏资金的人需要钱,融资则要付出成本(如借贷的利息和手续费),其实是用钱买钱。

支付需求:金钱的流动。

互联网金融模式也是伴随着最初的金融需求发展起来,根据现有的互联网金融活动来看,主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有五大类:支付结算、网络融资、虚拟货币、渠道业务和资讯服务。根据具体的细分金融活动衍生出7 种类型产业集群,分别为第三方支付、P2P 贷款、众筹融资、电商小贷、虚拟货币、金融网销和周边产业,具体见表1 所列。

从互联网金融发展历史时期来看,互联网金融各主要模式处于不同的活跃时期,有处于萌芽期的众筹,也有处于成熟期的支付结算,也有经历大发展后处于调整期的P2P,如图1 所示。

对于互联网金融将走向何方这个问题的思考,需要借鉴先进国家——美国的经验模式。从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来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是竞争与融合并存的关系,但融合是主流,也就是互联网金融会伴随着传统金融的发展而相互依存、相互提升,最后两者之间的界线将会被模糊化。但我们也看到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中对传统金融机构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特别是加剧了金融脱媒2所谓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主要金融中介的重要地位在相对降低,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及由此引发的社会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间接融资并重转换的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商业银行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但是美国的大型商业银行都能够主动地通过基础信息网络的升级、有针对性地推出互联网金融服务、开展具有竞争力的金融创新或者直接并购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等多种途径,有效地化解互联网金融模式对行业和自身的冲击所带来的负影响。以上这些其实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演化,很多模式也在越来越趋向更加合理和科学,也可以通过借鉴先进经验实现更好的融合和创新。通过分析美国经验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给传统金融模式带来冲击和威胁,而程度的强弱主要还是取决于传统金融机构是如何应对和变革的,传统金融机构完全有能力在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毕竟它们具有先入为主和一脉相承的先天优势。

表1 互联网金融模式

图1 互联网金融各模式所处不同时期

5 互联网金融背后数字经济的发展展望

随着电子商务的大踏步发展,2012年开始大热的大数据也得到了更大的进步和演化,围绕大数据也做了很多创新,大数据的运用不断被开发出来,学者、企业、政府等层级的相关人员也越来越关注大数据的经济效应。

2015年CEBIT 展会(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的主题口号是:D! conomy。“移动性”、“社交化”、“大数据”、“云计算” 等这些曾经新潮时尚的词语纷纷往后站,“数字为始,经济为主”这个口号的内涵是:不是实体经济要互联网标志化,而是互联网必须深入实体经济内部。从这个口号可以看出,“互联网+”要实现真正的回归本源,必须要与实体经济相契和,只有把数据转化为生产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互联网+”。

扩展到金融业领域,其实也是一样的。互联网企业促进金融和金融企业转型升级,最后根本的目的还是需要回归到实体经济中,这样的互联网金融才能走得更远,才能支撑企业和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因此,寄予厚望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应该注重互联网金融背后的数字经济的价值:立足于金融服务,融合互联网技术,挖掘数字经济价值,推进金融业进步。

[1]王达.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中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与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14,(12).

[2]阿里研究院.阿里研究:“互联网+”研究报告[R].2015.

[3]张明,杨晓晨.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现状、缘起与风险[J].金融市场研究,2014,21(2).

[4]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

[5]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用户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