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 密
民间舞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文‖周 密
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修养,采用创新人性化的舞蹈教育方法和模式,是当前中国舞蹈教育的趋势。针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随着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舞蹈教育将发挥更多的优势与功能。
民族民间舞;教学;实践;欣赏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与爱好是学习的动力,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秘诀。教师如能悉心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欢快、激情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使他们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就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对于民间舞蹈教学来说,教师要从本门学科自身特点出发,从如何促进学生学来研究如何教,要充分地利用自身的综合素养,将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结合,促进学生“乐学”。
民族民间舞蹈是人类社会宗教、民俗、历史等文化形态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历史积淀下来的“有意味的形式”。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简单的肢体动作的学习,还包含了对人类文化发展史的特有信息的了解,它是人以劳动和生活为基础、按照美的规则创造的艺术式样。因此,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师首先自己应具备强烈的学习内驱力。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相通的,因为它们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以感性的形象来反映物质世界,所以它们能够相互联系和融通。同样,民族民间舞作为舞蹈的一个分类,适用此规则。“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教育者不仅要从舞蹈上体会民族民间舞文化,也要从其他的艺术门类中汲取养分。
首先,是民族音乐。民族民间舞与民族音乐有着共通的节奏性、韵律性。民族音乐是民族舞蹈的灵魂,民族舞蹈是民族音乐的回声。民族音乐是一个巨大的抽象性的载体,蕴涵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并为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提供一个广阔想象的空间。从民族音乐的曲式结构、和声织体、节奏旋律、情感依据中,教育者能够了解民族民间的特殊的非语言文字文化,从而以更广的角度了解民族民间的舞蹈文化。其次,民族舞蹈的构图是舞蹈的表现手段,也是舞蹈的有机组成。一个舞蹈作品成不成功,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有没有完美结合,就和构图表现手段掌握程度的高低有直接关联,而绘画中的构图就成了教育者在作品创作中最直接的借鉴渠道。民族绘画与民族舞蹈,两者都是利用形与线构图,一静一动,一个是用手和笔,一个是用身体,加之色彩和情绪,就活生生地把该民族的传统和审美勾勒出来了。再次,就是民族文学了。在整个民族艺术系统中,民族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有着广泛的联系,并且处于基础地位。民族文学在民族社会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对于提高教育者的民族文化艺术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还有许多相通的艺术门类,如雕塑、摄影、电影、电视等,或多或少地都能从中了解到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这都为民间舞蹈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厚的可利用资源。
民间舞蹈与大自然、与传统风俗、与人民大众的情感表现都存在密切的联系,这需要民间舞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投入到大自然和社会民众文化活动中去进一步感受。但是,我们对生活万象不可能都通过直接经验(亲身经历、亲自观察)去感受,可以从间接的古今中外的社会生活经验和艺术创作及艺术作品中吸取经验和养料来丰富自己、扩大视野,从而拓展艺术思路。除此之外,民族民间舞蹈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某些内在契合点,作为教师在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时,也需要多种学科的参与和支撑,要从人类学、民俗学、地理学、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等诸多角度来分析探讨,与相关学科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对教学内容做更全面、深入、系统、透彻的解析和钻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教学形式主
要体现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在实践教学中强化舞台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并让教师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教学与实践相辅相成,可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在一个班的诸多学生之中,单单通过课堂训练,教师们很难全面地评价和发现那些较为优秀的学生。而与舞台实践相结合便能够较全面地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的能力全方位地提高。因此,我们应该把舞蹈表演的实践环节当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并作为检验舞蹈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
通过舞台实践,学生可以积累经验,培养表演欲望,发现和挖掘自己的长处与潜能;教师也可以在每次舞蹈创作实践之中求新求变,雕磨出新的作品。在这样的演出实践与舞蹈教学的磨练中,教学相长,可以达到培养和强化师生创新思维,提高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非常认真刻苦,但只要旁边有人看着或者遇上考试就容易紧张,一紧张就容易不听音乐,节奏错误,动作僵硬,笑容也变得不自然,这是因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表现欲不够,不能轻松地把握住应有的心理状态,并把这些舞蹈中特有的情绪通过肢体语汇与他人分享。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除了要多多请老师观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以练胆量、练心理承受力外,最好的方法就多多参加舞台实践。这类学生在表演民间舞蹈剧目前期的排练中多磨练,教师要告诉他们如何体会民间舞剧目中的情感与心理特征;每次排练时,还要多多强调动作与内在情感之间的联系;在后期的舞台演出中,要与服装、灯光、舞美紧密配合,要把原来的心理能量放大、动作幅度放大,进行忘我地表演,达到宣情的效果。积少成多的舞台经验,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使他们从在课堂上小心翼翼、怕被关注发展到能在舞台上进入大胆宣泄、热情洋溢的状态。通过舞台实践,教师也能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讲授动作的规范性,不注重讲授动作的内在情感和相互联系。这样会导致学生舞蹈时内心是空洞的,不明白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风格如何通过动作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如何去感受音乐带来的情境,等等。舞台实践可以促使教师把这些问题及时发现和提出,一起去探讨、解决。可见,舞台演出实践不仅能促进教师的教学,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希望和喜欢在观众面前表演的欲望。丰富的实践经验让学生一站到舞台上就容易兴奋,听到音乐就想跳舞,表现欲望变得十分强烈。这种饱满的情绪可以调动他们身体的任何一个细胞参与到舞蹈的共鸣和反映中,使其表演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并能自如地通过舞姿和自己热烈的情绪感染观众。学生在反复不断的舞台实践中锻炼成长,随着他们舞台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表演技巧与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他们的表演欲望增强,他们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与热爱增加,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
相对于舞台实践,舞蹈欣赏对于民族民间舞课堂有着不同的辅助作用。(1)舞蹈是用人的身体加之以有节奏的动作以及内心的思想感情来塑造时间、空间的动态艺术。舞蹈是美的,它植根于人类的生活和劳动当中。不同的民族与地区有不同的舞蹈,而这些不同的舞种也展现出不同民族最美的一面。因此,引导学生们进行舞蹈欣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在舞蹈欣赏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千姿百态的人体动作来认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欣赏舞蹈的视觉和听觉能力。所以,欣赏舞蹈不仅仅是“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更深程度地去理解和体会舞蹈,获知舞蹈所传达的宇宙造化的信息。由此可见,欣赏舞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开拓艺术思维,提高全面素质。在进行舞蹈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要深入生活、积累社会经验,才能具有敏锐的审美眼光;要提高自身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才能与艺术家进行心灵的对话。用心去品,去享受视听盛宴,心随舞动,情为舞牵,才能感受作品带来的精神文化,产生共鸣,同时加深对本专业的热爱。所以,不光是教师本人要多欣赏、借鉴,教师还要促使学生多观摩、多交流。就拿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申报MFA的舞蹈晚会来说,其每一个节目都堪称是民族舞蹈的经典,我们看见了昔日在课堂中辛勤耕耘的教师们走到舞台上,展现了不同于课堂示范的、精彩绝伦的、至情至性的民族灵魂之精髓。总之,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欣赏的同时,也主动接受了舞蹈带来的丰富体验,促进他们用更深的角度去体会舞蹈带来的乐趣,从而保持其“乐学”的恒久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民间舞蹈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民族民间舞教师应当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到民族民间舞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赋予教学活动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要运用人性化的方式、创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乐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注释:
(1)参见宗白华《意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版,第167页。
[1]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3]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4]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5]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7.
[7]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G64
A
周密,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