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老树新花与青春新蕾

2015-11-18 01:12张泽兵
雨花 2015年21期
关键词:纳米儿童文学创作

■张泽兵

儿童文学:老树新花与青春新蕾

■张泽兵

新世纪的15年来,江西儿童文学创作并不算很活跃和旺盛,但基本继承了江西儿童文学创作的传统,呈现稳步发展的趋势。15年来,江西的儿童文学创作队伍实现了一次新老交替。以郑允钦、彭学军、赫东军、闵小玲、喻虹等为代表的儿童文学家形成新的老、中、青创作梯队,他们创作出了一批贴近时代,在思想上、艺术上有新的探索的好作品。从艺术创作特征上来看,郑允钦、彭学军已经形成了各自儿童文学创作的风格特征,郑允钦以“怪异”为主要特征,而彭学军则以“诗意”为主要特征。让人欣慰的是,赫东军、闵小玲、喻虹等青年儿童文学作家逐渐成长起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他们以旺盛的创作欲望奉献出一批儿童文学作品。杨也、白芍等虽不以儿童文学创作为主,但他们出手不凡,出自他们笔下的儿童文学作品赢得了读者的肯定。

一、郑允钦的“千奇百怪”

郑允钦是江西儿童文学界的常青树。他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儿童文学创作以来,“高起点,高产出,为江西新时期的儿童文学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①他创作的童话集《吃耳朵的妖精》获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第二届(1986-1991)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童话《树怪巴克夏》获得第三届(1992-1994)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篇童话《怪孩子树米》获全国第四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短篇童话《一根头发和十座金矿》获全国童话名家邀请赛金冠奖。新世纪的十多年来,郑允钦笔耕不辍,继续给广大青少年朋友奉献出《两个怪纳米》、《“逢凶化吉号”奇游记》两本儿童童话,另外,他的《奇奇怪博士破案》也已跟读者见面。

《两个怪纳米》是郑允钦“怪怪童话系列”中的一本,在2006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实际上包括《两个怪纳米》(共20章)和《碰碰岛奇遇》(共15章)两部童话。《两个怪纳米》讲述了穷主人公荞麦壳先生和家里的老母鸡纳米、来自外星的跳蚤纳米一起行医治病的奇怪经历,其中的故事展开妙趣横生,异想天开,外星跳蚤从天而降,跳蚤纳米大战警察,成立纳米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母鸡纳米重新恋爱等。贫穷的荞麦壳在“两个纳米”的帮助下变得富有,并战胜警察、奸商等。这一童话故事书中充满各种奇奇怪怪的事物:怪异的老母鸡纳米在吃了外星植物一天能生8个蛋;跳蚤纳米比恐龙还要大,却有着跳蚤一样的腿,他可以让伤口瞬间愈合,身体可以瞬间膨胀或缩小,可以当马骑,可以当牛用;跳蚤纳米为荞麦先生带来奇怪的香肠蕃茄、绿宝石玉米、会唱歌的五角星西瓜等外星植物……《碰碰岛奇遇》讲述的是母鸡纳米和荞麦壳先生为了找到离开的跳蚤纳米,与真不行先生来到碰碰岛之后的一系列奇遇,对虚假广告、私拆乱建、做假账、制假药等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讽刺。

《“逢凶化吉号”奇游记》在2012年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作品讲述载着一群地位悬殊、个性差异巨大游客的“逢凶化吉号游轮”前往南太平洋游览的怪异经历。故事既有反映游轮上各种群体之间的生存矛盾,也有人与自然的生存矛盾。由于形形色色的人都在同一游轮上,如糖烙饼总督、丝瓜络镇长、退退退上尉、甲鱼蛋警长、富商米奇、投机分子黄牛皮、紫貂皮小姐、科学家巴老头、男孩当当、巨富爆米花先生等人,他们在游玩期间发生各种赌吃火腿肠、制造垃圾食品、饥饿、骚乱等怪异事件,也有人与自然斗争的游轮搁浅、遭遇台风、滥杀野生动物等故事。

郑允钦的儿童文学具有明显的创作标识,那就是以“怪”著称。怪人、怪事贯穿他整个儿童文学创作的主线。他所写之人物,“怪人”“怪物”叠出,怪孩子树米、树怪巴克夏、怪纳米、怪博士等,职业丰富多样,群体丰富,每一人物作者都颇下工夫以“怪”命名,为孩子们开拓出一个怪异的幻想世界。“怪”成为郑允钦儿童文学创作一以贯之的文学创作风格特征。这种“怪”从我们成人的思维逻辑来看是觉得怪异,却可以锻炼小孩子的思维,培养小孩子的想象能力,超越常人的思维而不受常规思维局限。这种写法可以开拓小孩子的视野,可以增加小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让孩子们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思考中得到智育的锻炼。作者在“怪人”“怪事”的叙述中大量吸收现代生活、现代科学知识进入文学创作,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怪事”进行揭露和讽刺,现实的生态破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虚假信息问题、滥拆乱建问题等等,都在其笔下得到反映。这种写法实际上继承“文以载道”的传统,其中的“道”是为现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寓教于乐。

二、彭学军的“诗意童年”

彭学军的儿童文学创作在这十多年里正处于巅峰时期。她从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油纸伞》、《告别小妖》、《歌声已离我远去》、《长发飘零的日子》、《蓝色滑板上的小妖精》、《等成一棵树》、《红蘑菇》,长篇小说《终不断的琴声》、《你是我的妹》、《腰门》,散文集《纸风铃紫风铃》等。曾获得“宋庆龄儿童文学大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多个大奖。“她以其清澈明亮的文字、典雅温婉的叙述和至真至纯的童心,为小读者精心营造出了一片又一片盈盈的绿洲,把小读者引领至温柔幽远而又诗意盎然的精神殿堂。”②新世纪以来,她的儿童文学创作日趋成熟,作品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成长题材是彭学军创作的主要主题。无论是其短篇小说,还是中长篇小说,或者是他的散文,都离不开“成长”。《小妖》叙述青春年少的女孩子刻意地去追求“小蛮腰”;《你是我的妹》中还是个小学生的“我”锤石子挣钱给妹妹买凉鞋;《从流氓兔到蜡笔小新》里胆小的女孩的勇敢一刻;《单单单》中怪名字引发的校园轶事;《腰门》写了一个女孩七年来的成长经历。小说集《歌声已离我远去》封底的一段话最能说明彭学军创作的主题了:“化蛹为蝶是一个艰难而美丽的过程,这本书生动地记录下了这一过程,讲述了年轻的生命渐渐长大的喜悦、迷惘和坚定,就这样,他们一天天地长大成熟,在生命在最灿烂的时刻”。彭学军就是在不断地捕捉成长的瞬间,将其化作笔下的素材,给读者带来心灵的共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故事,阅读彭学军的作品特别能够引起情感的共振。也正是这一点,她的作品不仅青少年朋友喜欢,成年人也同样喜欢。

叙述细腻,语言优美是彭学军儿童文学创作的一大特点。记忆中的童年,那时的人,那时的事,都显得特别的美。童年时的艰难与痛苦,最后都在时间的侵蚀下变得异常美丽。彭学军善于抓住童年往事的点滴记忆,化作笔下的优美文字。善于描写人物心理,童心童趣、少年的忧愁烦恼,成长的点点思绪都在作者的观察之下。

三、赫东军、闵小玲、喻虹等人的创作

赫东军近些年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投入的精力逐渐增多。如发表在《少年文艺》上的短篇《我是不是有些变态》《我不是坏孩子》《高手对决》《长大就好了》《代号“类人猿行动”》《丑小鸭飞上天了吗》等,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上的《没有什么不可以》,发表在《飞天》上的《天河镇》。他的《我不是坏孩子》列入2008年度中国作协重点扶持篇目,2009年由海燕出版社出版。

赫东军的儿童文学以叙述青春期少年儿童心理变化为主要题材。他的多篇作品都是以十二三岁的少男少女作为主人公,如《我是不是有些变态》里的小鱼是个六年级女生,在那特殊的年龄阶段,她的成长面临一系列心理上的“变态”;《我不是坏孩子》里的叶是一个不想成为坏孩子的孩子,在种种既定的思维印象中,叶再也无法从“坏孩子”的阴影中走出,只能越陷越深。《角落里的哭泣》的主人公甄是一个模样平常但很孤僻的小女孩,由于父母离异,她跟随父亲一起生活。父母离异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总担心她爸爸也会有一天抛弃她。于是她艰辛地为爸爸积攒着生日蛋糕的钱,然而在那一天偏偏出了车祸,甄“突然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鸟”。这一凄美的结局留给读者心灵的震撼。《高手对决》叙述年仅12岁的小鱼拥有体育天赋,却在面对是否进入体校这一人生抉择时茫然、无措。《那年夏天》是上世纪20年代末的夏天,13岁的高洁离开天河煤矿的家,跟着舅舅坐马车去南坑青草冲的外婆家过暑假。在外婆家,高洁认识了新朋友林中雪,他们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逐渐成长。

赫东军的儿童文学作品在人物设置上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喜欢更换主人公的名字,叶、小鱼、林中雪、甄等人物在他的作品中频繁出现,有时候会让读者出现人物错乱感。不过,他的这种设置也使得他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在诸多作品中强化了人物的特性。作者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的刻画写出了成长的复杂心理蜕变与成熟过程。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喜欢通过小孩的眼睛去看待我们生活的世界,也喜欢描写正在从儿童向少年转变的少男少女,因为外面的世界在他们的心里肯定与大人会有些差异,而由这些差异形成的张力,完全有可能产生裂变。”③正是这种张力和裂变,造就了赫东军儿童文学的独特魅力。

闵小玲近些年来一直从事幼儿文学创作。2010年,她出版了《精灵课堂》《神秘的脚印》《调皮的机器狗》《遨游太空》《皇后的花园》《森林危机》《最美的嫁衣》《勇敢者的游戏》《魔法剪刀》《辛苦的小天使》10部书,此外,还出版了《街角的游戏屋》《一只绒布兔的故事》《画说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小丑鱼》《米粒儿历险记》《寻找失踪的舅舅》。闵小玲的儿童文学特点是具有魔幻色彩。《街角的游戏屋》里八个故事都是在具有魔幻色彩的游戏屋里发生的,如《瞌睡森林》里的魔幻森林、《百战百胜》里的小丑精灵国、《魔幻迷宫》里的魔幻迷宫等。《小丑鱼》里21个小故事也都是发生在魔幻王国里,树洞、精灵、女巫等具有神秘色彩的地点、人物,构成了闵小玲儿童文学魔幻色彩的重要元素。《米粒儿历险记》里新鲜刺激的故事也都具有神秘的魔幻色彩,主人公米粒儿意外地掉进了虫虫精灵的蜂蜜魔药里,开始了他的历险,他孤身来到从未听说过的地方,遇到从未遇到过的麻烦。《寻找失踪的舅舅》营造的是一个似幻非幻的世界,精灵小妖在里面出没。闵小玲儿童文学充满童心的想象,幼童时期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想象,对于小读者而言,他们可以从中学习主人公们的探险精神,可以锻炼自己面对陌生世界时的勇气,增强自信,同时也在探险、历练中获得纯真心灵的慰藉。

喻虹是江西儿童文学创作的新人,她从2010年开始转入儿童文学创作,已经出版的儿童小说集有《不完美的童话》、《收藏勇气的盒子》等。近几年,她的创作速度很快,出版有成长励志系列少儿小说《清水河》、《向阳而生》、《说好要回家》和“没有伞的孩子”系列少儿小说《风往哪里吹》、《像月光一样明亮》、《向左走,向右转》、《珍珠泪》。喻虹的儿童文学创作时代感强,许多当下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体现。如其中艺术水平较高的《清水河》叙述了一批留守儿童的艰难成长历程,留守女孩宋词、整日沉迷于网络的李志明、备受折磨的张艾儿、精神上留守女生李雅等人物形象塑造得比较丰满。《向阳而生》写中学女孩唐歌的校园故事,主人公唐歌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为了她的学习和成长,转学、搬家,而唐歌则在这种转学、搬家中不断适应新的校园、结识新的朋友,也与新的年轻人矛盾冲突,成长的故事就在这种种转变中一步步完成。综观喻虹的创作,作者将少年儿童群体放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背景下进行刻画,社会的人口大流动,带给这一特殊人群心理上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成长历程在喻虹的作品中得到很好的表现。她的作品充满时代的气息,独生子女、Q时代、网络生活、现代通信等等,这些充满时代气息的事件都在喻虹的作品中得到表现。美中不足在于喻虹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其中《清水河》是较好的一部,而有些作品在塑造人物上浮于表面,对于成长中的人性变化的微妙、深刻之处还有待加强。

此外,2013年杨也《回来的路》和白勺的《父与子的1934》入选“红色中国”系列。杨也《回来的路》讲述1941年初夏,江南一座小镇上的顽皮少年小乙突然遭遇了父母双双被捕的生活巨变。小乙从难过、恐惧、脆弱到振作、勇敢、坚强,他在突如其来的困境中迅速地成熟了。他所走过的这一段艰险的逃亡之路,铭刻在他的记忆中。白勺《父与子的1934》讲述1934年中央苏区反围剿时期,16岁的石仔在中央苏区加入了红军,他逐渐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勇敢的战士。作者从一个少年的视角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所选角度新颖,给读者带来别具一格的阅读体验。他们继承了江西老一代红色儿童文学家孙海浪、罗璇、杨佩瑾等人的创作,以江西红色题材为切入口,以儿童的视角重新阐释英雄主义和革命理想背后的真实历史背景,展现出特殊革命年代的艰难“成长”。

综观这十五年来的创作,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段的江西儿童文学创作基本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作家队伍齐全,老中青结合,年轻一代作者也能够不断成长,接过江西老一辈儿童文学家孙海浪、曲一日、萧道美、郑允钦等人的担子,在儿童文学这一领域继续开拓前进。彭学军的儿童文学显现出自己的风格特征,并在全国儿童文学创作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从创作题材上看,既有童话色彩类型,也有奇思妙想类型;既有诗意唯美类型,也有红色儿童文学类型。这些儿童文学作品也能唤起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童年回忆。回眸新世纪的江西儿童文学创作,是为了正视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以期更好地前行,期待江西的儿童文学作家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美味的精神食粮。

注释:

①吴海、曾子鲁主编,《江西文学史》,第1028页,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②程箐:《童心美的诗意言说》,《创作评谭》2009年第7期。

③赫东军:《现实因为虚构变得精彩》,《星火》2014年第1期。

(作者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纳米儿童文学创作
再也不怕打针的纳米微针
神奇纳米纸
Jazz
刊首语
《一墙之隔》创作谈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云南儿童文学的新机遇和困局
把云南儿童文学打造成“中国地域儿童文学第一品牌”的思考
成语新说
究竟什么才算纳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