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口语教学纠正反馈研究

2015-11-17 07:52赵珊珊郭爱萍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15期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回顾展望

赵珊珊 郭爱萍

[摘要]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发表在13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英语口语教学纠正反馈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纠正反馈研究的重点大致有三个:不同反馈方式的有效性,课堂教师纠正反馈和纠正反馈理论研究。此外,结合国内研究的不足和国外最新研究成果,文章认为未来我国纠正反馈研究应以历时研究为主,并且以中小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文章还认为,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纠错,提高口语技能。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纠正反馈;回顾;展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5-0161-02

一、引言

在外语教学中,纠正反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外语研究的焦点之一。近年来,研究者一直致力于教师纠正反馈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和扩展。本文主要分析2005年到2014年期间发表在13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有关中国英语口语教学教师纠正反馈研究的论文,旨在对国内英语口语教学教师纠正反馈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和展望。

二、纠正反馈的定义、分类与研究重点

纠正反馈最先出现在儿童母语习得领域,后引入二语习得领域。在二语习得领域中,它是指针对学习者错误话语的回应,回应中可包括有关错误性质的元语言信息。

纠正反馈可分为明示类和暗示类。Lyster&Ranta把纠正反馈分为明确纠正、重铸、引导、元语言线索、要求澄清和重复六种。后来,Ranta&Lyster又把纠正反馈分为两大类即重述与提示。

通过分析2005年到2014年期间发表在13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中国英语口语教学教师纠正反馈研究的论文,发现教师纠正反馈领域的三个研究重点,即不同纠正反馈方式的有效性、课堂教师纠正反馈和纠正反馈理论研究。

三、我国教师纠正反馈研究

(一)不同纠正反馈方式的有效性

我国学者对不同纠正反馈方式的有效性研究最多。他们大都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前测一后测一延后测的实验性设计,探讨不同反馈方式对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影响。例如,刘学惠、朱青经过分析比较实验对象在前测、后测和延时测试中的语言产出,发现重铸式纠错在改进学习者口语时态的一致性上具有显著效果。张珊珊;张珊珊、李果红调查了任务种类和重铸种类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感知重铸的影响和感知对修正的影响,结果发现重铸种类、任务种类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习者感知的影响非常显著;感知和修正之间的关系也具有显著性。

与仅研究某一种纠正反馈方式的有效性不同,大量学者同时对比两种或两种以上纠正反馈方式的有效性。例如,张曲、张薇检测了重铸、要求澄清和两种方式结合对学习者虚拟语气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重铸加要求澄清的学习效果最明显,而强烈集中、简洁明了的重铸是有效的反馈形式。此外,邓跃平、张薇检测了重铸和引导两种修正性反馈与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规则动词发展的关系,结果发现重铸反馈的效果最明显。

另外,还有学者着重研究不同反馈方式与语言练习结合所产生的效果。例如,杨颖莉、林正军检测不同反馈方式和交际性语言练习对我国大学英语课堂学习者习得过去式的作用。研究发现提示性反馈与交际性语言练习结合的作用比与重述性反馈与交际性语言练习结合的作用更为显著。

由于学习者语言水平不同,不同反馈方式的有效性也会不同。杨颖莉研究不同类型反馈对于高水平和低水平学习者过去式习得的作用。结果显示高水平学习者更加受益于重铸反馈,而低水平学习者更加受益于提示反馈。

以上研究均认为反馈方式引起的修正后输出是目标语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国内有学者持有反对意见。例如陈晓湘、张薇通过研究不同反馈方式引起的修正后输出对目标语的发展作用,结果发现只有引导组引起的学习者修正后输出能成为目标语发展的重要标志。而顾珊珊、王同顺分析了负反馈、注意机制及修正后输出与二语习得的关系。研究发现修正后输出行为和注意机制对英语问句习得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重铸和要求澄清两种反馈方式对问句习得没有直接影响。因此,修正后输出是否能够作为目标语发展的标志和纠正反馈方式与二语习得是否存在直接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二)课堂教师纠正反馈研究

我国学者对课堂教师纠正反馈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绝大部分研究采用自然调查法,即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对发生与发展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并且经常结合其他手段的运用:(1)观察:即公正、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课堂状况;(2)录音:对课进行完整录音,课后将录音转写成书面文字,对其进行分析;(3)采用访谈法或问卷调查法。对课堂教师和学生的话语进行评价和解释,获得更加全面、深入和真实的信息,以此提高研究的信度。研究焦点集中于课堂教师反馈方式的类型和特征。例如谢晓燕通过对大学英语课堂进行观察和录音,考察课堂上教师反馈的情况,并对教师如何有效地使用反馈提出建议。赵晨则探讨了不同水平课堂中教师如何针对学生错误进行纠正反馈和这些反馈对学生的影响。

(三)纠正反馈理论研究

中国关于外语教学中的纠错研究始于70年代。研究主要围绕Hendrickson提出的五个问题展开:(1)外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是否应该纠正;(2)应纠正哪些错误;(3)何时纠正;(4)怎样纠正;(5)由谁纠正。近十年,仍然有一部分研究者侧重运用错误分析理论,回答上述问题。例如余美根讨论了口语形式纠错无效论的缺陷,强调了纠错的有效性。郑佩芸探讨了形式协商的潜在优势和制约因素。

四、思考与展望

(一)存在的不足

回顾近十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国内学者在纠正反馈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师纠正反馈的类型和特征,为我国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但是,国内纠正反馈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和扩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多为零星个案研究,鲜有系统的规模化研究,且多个研究结果之间存在矛盾之处,指导意义有限。(2)多为观察性、描述性或短期试验性研究,这些研究主要考察了不同纠正反馈方式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其采用的衡量标准、课程类型和研究对象存在差异,其研究结果参考意义有限。(3)教师纠正反馈研究多以大学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堂为研究对象,鲜有以中小学学生和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的纠正反馈研究。

(二)今后的方向

首先,国内的教师纠正反馈研究应开发设计中国外语课堂教师纠正反馈研究分析和测量工具,如课堂观察量表或系统,并根据收集的语料建立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课堂纠正反馈语料库。通过语料库,可以更好地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其次,在我国,英语作为外语教学涉及人数最多的是中小学,学习时间也最长,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中小学外语教育决定大学外语教育的成败。因此,英语教学纠正反馈研究理应重视中小学课堂研究。另一方面,以往研究鲜有以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而研究生作为高级阶段的学习者本身具有与中小学不同的特征,所以纠正反馈研究也应重视研究生课堂研究。最后,当代教学思想倡导建立学生责任制,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我国教学课程改革也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因此,纠正反馈研究应考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方面,国外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可供参考。最后,纠正反馈研究的意义之一就是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纠正反馈,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我国纠正反馈研究大都是现象描述、经验总结。而相关实证研究的发现并不能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国内纠正反馈研究应加强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语口语教学回顾展望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英美原声电影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积极影响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