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的艺术瑰宝

2015-11-17 21:58龙艳
艺术评鉴 2015年21期
关键词:现状发展

龙艳

摘要:祁太秧歌是流行于山西晋中一带的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之一。本文从祁太秧歌的出现、成长、现状、未来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介绍了祁太秧歌的基本概况及发展脉络,以及如今所面临的问题,旨在突出这一古老艺术的文化价值,引发读者的深切思考与关注。

关键词:祁太秧歌 发展 现状

祁太秧歌流行于山西晋中地区的祁县、榆次等地,广义上亦可称之为“晋中秧歌”。其因与当地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且兼具教育与娱乐性质,深受人们的喜爱。作为少数存活至今的小剧种之一,其文化内涵不可低估,丰富的艺术价值正等待人们的积极探索。

一、祁太秧歌的萌芽

据《祁县志》康熙四年版记载,“置里置市集奠居民而通民财也”,“县市奇日各街轮开自辰至午……悬花灯,放烟火,聚欢弦歌,有太平景象。”由此可见当时祁县一带一幅繁荣和谐之景,百姓生活富裕祥和的同时,文化生活也非常丰富,音乐已然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实在当时的晋中一带,较为活跃的民间艺人们互相传唱的小曲至今依旧存在,在祁县文化馆中收录的众多古代小曲中可知,那时的民间小曲大都反映了当时的民间趣事、百姓生活等元素,因此這些小曲都独具浓厚的乡土色彩和生活气息,且涉及内容广泛、曲调也颇具特色,故受到当地百姓的喜爱与推崇,这也激发了艺人们努力学唱和创作的热情,曲目传播也很快。

根据专家学者的推断,祁太秧歌的初始表演形式应为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红火时的“踩街秧歌队”,这种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来自于凤阳花鼓艺人。当时凤阳的花鼓艺人来到晋中一带以卖艺为生,他们得知当地人喜爱小曲,因此以这些秧歌小曲为基础,在其中加上了凤阳花鼓,后经传播至晋中民间艺人中间,再经他们的吸纳与改编,最终便形成了“踩街秧歌队”。在祁太秧歌《闹灯》中有“凤阳女,在鼓敲,打锣的男人跟着跑”,可以得知明清时期凤阳花鼓与晋中秧歌小曲的相融情况。

踩街秧歌队虽没有弦乐伴奏,舞蹈动作亦很简单,但却“歌中带舞,歌舞结合”,这被称作是“祁太秧歌发展历程中的重大突破”,这样的表演形式被人们所认同,故持续到民国初年才消失,为后来建国时期的祁太秧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祁太秧歌的成长

在侵华战争时期被敌方占领的晋中地区,秧歌艺人无法继续演出,大多团体都破散流离,更无创新曲目可言。但晋绥地区作为抗日根据地,“七月剧社”“大众剧社”“人民剧社“等众多革命文艺团体创编了《刘巧儿》《小二黑结婚》等优秀秧歌剧目,鼓舞了人民的斗志,铸就了祁太秧歌的一大历史殊荣。

据统计,“祁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共有业余秧歌剧团71个,秧歌艺人2000余人”,如此庞大的群体,自然有许多问题夹杂其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刘焕玉为首的老艺人们坚定不渝的抵制秧歌中的糟粕之处,将秧歌在正派文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改革,使秧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地方剧种艺术,并在众多地方剧种中脱颖而出,屡获嘉奖。随后,第一个专业剧团成立于榆次县——榆次县秧剧团;以邱金兰为代表的第一代优秀女演员也出现在舞台上;全部剧目增加弦乐伴奏等都使祁太秧歌这一地方剧种发生了质的转变,到达了其发展过程中的巅峰。但之后的文革对祁太秧歌全面封杀禁演,使这一原本正值繁荣态势的剧种遭受重挫,剧团演出顿时消失。经过后来的平反,祁太秧歌又跟随社会的发展脚步快速前进。

三、祁太秧歌的现状

“祁太秧歌是极少数存活下来的剧种之一,值得庆幸的是,它依然活跃在乡民的礼俗生活中。”祁太秧歌与当地人民的生活紧密贴合,反应人们最熟悉不过的内容,这也是其为什么可以流传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祁太秧歌大都反映劳动生活,以人们地方阐释丰富内容,通俗易懂,与人民是无法分割的,因此,祁太秧歌的发展和继承有着较为强大的观众基础和根深蒂固的文化内涵根基。

但我们也不得不担忧祁太秧歌背后的问题:一是拥有丰富的剧目而现今传演的却不到一成;二是其基本的曲调整理不够完善;三是演员青黄不接,演艺技能近乎失传,这样的问题不仅是祁太秧歌面临的问题,也是众多剧种如今所面临的挑战。

生活是祁太秧歌形成的粘合剂,也是使它断层的深渊。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原本习以为常的地方习俗生活逐渐消失,人们的生活开始由农村向城市靠拢,秧歌这一乡土气息浓厚的艺术形式自然很少搬上台面,且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出现断层是必然结果。

如今老一辈的艺人相继淡出祁太秧歌的继承事业,新一辈的年轻力量又对祁太秧歌无法报以热情,或无法演绎出原本的味道,秧歌的继承正面临的危机越发艰难。

秧歌的传承光靠个人也是不可行的,秧歌剧团如今的态势也面临着人力、物力、财力的重重危机。祁太秧歌这一原本人人热爱,全民参与的艺术已然成为了老人们怀旧的方式,着实让人可气又可悲,却又无可奈何。

四、祁太秧歌的未来

现如今,祁太秧歌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这一辈的音乐工作者肩上的担子便沉重起来,面对这来之不易的宝贵遗产,我们更要毫不犹豫的挑起责任,既做到保护,又做到发扬。例如:抓紧抢救快要消失的秧歌剧目或技艺,为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改变秧歌的表演内容与形式,拓宽秧歌的发展空间;依靠现代音响视频手段保留现存成果,为后辈的继承与发展铺垫等等。唯有深刻的反思和认识才能使人们行动起来,让祁太秧歌这一历史造就的艺术宝藏深深的根植于中华瑰宝的土壤中,留在华夏儿女的绵长血液中,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赵丽.浅谈祁太秧歌的发展与现状[J].大舞台,2009,(01).

[2]黄旭涛.民间小戏村落传承方式的调查与遗产保护的思考——以祁太秧歌为个案[J].民俗研究,2009,(02).

猜你喜欢
现状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