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11-17 01:09牛志宁蒋凤昌
职教论坛 2015年30期
关键词:实训室计算机专业基地

□陈 芷 牛志宁 蒋凤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陈 芷 牛志宁 蒋凤昌

当前,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都呼唤该专业应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实训基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创新能力分析到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再到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适应高职发展的创新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创新能力;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

近几年来,高职计算机专业招生和就业大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生源急剧下降、校际间竞争激烈、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等问题困扰着不少的学校。计算机专业唯有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走出一条创新之路,才能走出困境。当前,我国正在努力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创新型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1]。国家经济发展和高职办学现状都呼唤高职计算机专业应当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自2010年开始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试验,探索出了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开展的人才培养之路,本文重点围绕其中的实训基地建设进行阐述。

一、实训基地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翻开中外科技发展史,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大多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阵地设在实验室。例如剑桥大学每年仅上24周课,每周不超过15课时,其余28周以放假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在实验室里研究、创造,仅该校就有几十人获得诺贝尔奖[2]。德国由国家投巨资加强实验室建设,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从而推动学生创新力。

我国的高职院校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实践能力的培养较之本科院校更为重要,教育部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时比例也明确规定应超过50%。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高职学生将成为技术技能方面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创新能力将体现在高科技含量的生产制造、技术革新等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点也应放在实践能力方面,而实训基地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二、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是实训基地建设的依据

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服务于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密切相关,因此,应先厘清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一)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创新能力分析

创新能力包含很多方面,有个人素养层面,例如创新的意识、对新事物的领悟能力、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等等;也有技术层面,例如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开发改造产品的能力、跨专业研究的能力等等。同时,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本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也应有所区别,高职学生更应在技术层面发挥专长,带动技术革新。为深入探寻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创新能力,我们以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等三个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赴企业、高校调研,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分析就业岗位创新能力需求,概括出高职学生计算机类专业创新人才所需的创新能力要素主要应有如下方面。

1.对于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中的新技术新软件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2.具备熟练使用软件开发中小型程序解决企业实际需求的能力。

3.熟悉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流程,具备软硬结合开发项目的能力。

4.善于观察和思考,具备使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艺的能力。

5.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优良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架构

以上的创新能力要素需要学生具备这几点要求:一是学生应当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实践方面技能;二是学生应兼具软硬件开发能力,改变以往偏重软件的单一能力结构,提高为中小企业创新开发小型项目的能力,除具备计算机专业的能力外,应了解电子电路方面的基本知识;三是学生应有大量参与实际项目开发的经验,通过实战操练,大幅提升技术创新的能力。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以创新能力要素的培养为依据,紧密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定了“项目课程+综合实训+创新训练+顶岗实习”的“层级递进、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了如下培养思路:

1.将实践课时占总学时比例提高到70%,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计算机类创新人才的培养基于熟练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实践课程成为人才培养中的绝对重点,实践课时占总学时比例远远超过教育部50%的要求,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图1 层次螺旋递进实践培训体系图

2.构建了层级螺旋递进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层级递进”是指以“项目课程+综合实训+创新训练+顶岗实习”的方式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螺旋式上升。其中“项目课程”指从在前四个学期安排专业3-4门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让学生在真实项目训练中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综合实训”指在学期末安排两周左右时间利用已学的专业课程开展综合实训,让学生能够综合使用多种专业技能,并适当融入交叉学科的知识。“创新训练”是指从第二学期开始选拔优秀学生加入创新训练团队进行创新训练,围绕项目开发、技能大赛、创新实践等任务开展特训,培养出一批创新拔尖人才。“顶岗实习”指在第五、六学期进入对口实习单位顶岗工作。

3.构建了内外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内外结合”是指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指实践场所是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结合,二是指教师团队是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的结合,三是指实训项目是校内学习型项目和校外企业真实项目的结合。通过内外结合,使学生可以尽早接触到企业一线真实项目,实现将来就业后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4.融入了电子专业的相关课程。高职学生就业后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人数较多,中小企业需要的是软硬件能力兼具备的复合型人才,技术革新中往往是需要将软件开发应用于电子电路产品。因此,我们将电路与电工技术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掌握电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拓宽专业技能,提升创新的能力。

表1 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情况一览表

三、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训基地构建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为依据,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对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了较大规模建设,新建新基地,改造老基地,建成了3大中心和3个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内外开放性实训基地,共同承载培训、研发和技术服务三大功能(见表1)。

(一)建设适应项目化课程和综合实训改革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

根据实训基地的功能,将原有实训室划分为三大中心,即软件工程中心、物联网工程中心、网络与通信工程中心。每个实训中心下设实训室,原有实训室全部根据项目化课程改革进行改造,从设备到工作台到布局都进行了重新设计,完全符合分组研讨、项目开发的需要,共计改扩建实训室13个,新建电子类实训室2个、校企合作开发工作室、服务工作站、电子产品生产线和普尔文授权考试中心。

(二)建设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性校内外实训基地

根据实践教学体系中创新训练的要求,建设了3种校企共建的创新训练基地,并经过多年实践,运转情况良好。

1.教学研究型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系办实体建设创新训练基地。早在2006年,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即以专业教师入股方式,注册成立了实体公司即隆泰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公司从单纯软件设计公司发展成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研究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所承接项目均由教师带着学生共同开发,项目范围涉及企业网站设计、企业网建设、电子产品研发、嵌入式物联网等,一大批学生在项目开发中提高了创新能力。

2.校企合作型教学工厂模式实训基地。2011年学院与无锡微软进行合作,共同组建软件专业的微软班,构建教学工厂模式的实训基地。校企双方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指定教学计划,并实行课程置换。企业对专任教师进行师资培训,提升专任教师的业务能力。每学期由企业派出工程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授课,强化职业素养的培训,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授课期间组织教师跟踪听课,完成对教师的校内培训。

3.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基地。建设了专门用于课程之外进行创新训练的基地。当前,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以及各种实践创新项目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构建了以教师工作室、学生社团为主体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基地。每年在新生中选择一批优秀拔尖人才进入训练基地,由教师在工作室带领学生围绕技能竞赛、创新项目开展常规训练,学生社团由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情况良好,学生屡获大奖。

四、建设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训基地管理体制机制

在现实中,高校的一些实训室往往给参观者带来这样的感受,硬件设施一流,先进的大型设备数量众多,实训室装修豪华,但除此没有留下其他印象,实训室仅是高档设备的仓库,内涵空洞,存在管理不善、使用率低、项目少、缺少企业氛围等诸多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形成一套科学合理,高效实用的管理体制,使实训基地良好的运行,真正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一)明确管理体制

实训基地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用实践教学场所,维护与管理应由该专业所在分院(系)负责,学院指派相关职能部门对实训基地的运转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验收,其中教务部门对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进行审核把关,资产管理部门对设备资产定期检查,质量控制部门对实训基地运转情况和使用效果进行检查与评估。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实训基地首先要遵循实训室管理的基本制度,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秩序,其次是要建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确保实训室的较高使用率和较高的成果产出率制度。因此我们先后制定了 《创新实训室开放管理规定》和《创新项目申报与管理办法》等制度,一方面使实训基地定期开放、定时开放、管理有序,使师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方便有序的使用实验基地;另一方面激励了创新项目和成果的申报和管理,明确了创新项目的责任人和工作流程,并明确项目负责人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熟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实验项目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规定了学生参加创新项目考核合格后可计算学分,发表论文或获奖的,可作为年度评选奖学金、三好学生的重要参考因素。

五、实训基地建设成效与未来思考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自2009年开始探索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6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2年成功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目前已建成总面积3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300万元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学生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5年来,学生获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13项,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三等奖以上奖项53项,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就业率均达100%。

在建设实训基地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与教育教学改革关系密切,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实训基地的管理力量是保障实训基地使用成效的关键因素,在接下来的建设中,我们打算重点进行实训基地管理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业务精湛的管理团队,将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 content_1667143.htm.

[2]周伯明,卢钢,王菊芳.推进实验基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6):101-102.

责任编辑 殷新红

陈芷(1975-),女,江苏泰州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牛志宁(1982-),男,山东潍坊人,潍坊科技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蒋凤昌(1970-),男,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后,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英国皇家特许工料测量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

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构建创新人才实验基地,培养高职计算机类高素质人才”(编号:苏教高〔2009〕27号),主持人:陈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编号:苏财教[2012]177号),主持人:陈芷。

G710

A

1001-7518(2015)30-0083-04

猜你喜欢
实训室计算机专业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6S模式的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改进研究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我的基地我的连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面向计算机专业的电路与模电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