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双昌 刘永康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上海 200333)
老旧载货电梯安全隐患探析
冯双昌 刘永康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上海 200333)
本文从门锁、制动器、护脚板、轿厢面积四个方面分析其安全隐患,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减少老旧货梯的事故提供有益帮助。
老旧货梯 门锁 制动器 护脚板 轿厢面积
早在1907年,奥的斯公司就在上海的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安装了2部电梯,中国拥有电梯的时间已经超过了百年。截至2012年底全国电梯总量已达245.33万台,电梯拥有量居世界城市之首的上海市,在用电梯的数量更是高达15.8万多台。但需要注意的是,老旧电梯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以上海市为例,截至2012年底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电梯数量已达1.55万台,有些甚至超过了30年。老旧电梯在使用中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尤其是老旧载货电梯(下称老旧货梯)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由此引起的事故报道屡见不鲜。
老旧货梯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这些货梯大部分安装在老工厂内,因运送货物的需要轿厢面积普遍超标;2)使用环境相对较差,电气线路老化问题严重,机械部件磨损问题突出,但因老工厂普遍经济不景气,日常维保也不到位;3)这些货梯是按照当时的标准制造的,有些安全要求不能满足现代标准的要求。那么,这些老旧货梯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我们在检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电梯每运行一次就要经过开门动作两次,关门动作两次,门锁工作非常频繁,也容易发生事故。据统计,各类事故发生的次数占总次数的概率分别为:门系统事故占80%左右、冲顶或蹲底事故占15%左右、其它事故占5%左右[1]。可见,门系统事故占电梯事故的比重最大。
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规定:轿厢运动前应将层门有效地锁紧在闭合位置上,层门锁紧必须由一个符合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来证实。轿厢应在锁紧元件啮合不小于7mm时才能启动。之所以规定机械锁紧元件至少要啮合达到7mm才能使验证门锁闭状态的电气安全装置接通,是因为要确保轿厢运动之前将层门有效地锁紧在闭门位置上。老旧货梯中常用门锁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老旧货梯中常用门锁的结构
老旧货梯的电气安全装置多采用铜片作为电气触点。电梯刚安装好后,铜片弹性性能较好,能够满足“机械锁紧元件至少要啮合达到7mm时电气触点才能接通”的要求。但是,铜片在电拉弧的作用下,弹性性能会逐渐变差,铜片触头向下弯曲的程度越来越严重。随着货梯使用年限的增加,势必出现即使机械锁紧元件啮合达不到7mm电气触点也能接通的情况,甚至发生机械锁紧元件没有啮合,电气触点依然能够接通的极端情况,极易发生开门走梯事故。某工厂内老旧货梯门锁实物图如图2所示。不难看出,该门锁机械锁紧元件即将开启,而电气触点依然处于接通状态。
图2 某工厂内老旧货梯门锁实物图
电梯门锁一旦失效,极易发生乘客坠亡井道的严重事故,因此在检验中一定要加强对老旧货梯门锁的检查。对于采用铜片作为电气触点的门锁,建议铜片定期更换,确保啮合尺寸符合检规和标准的相关规定。
作为电梯中最重要的安全和保障部件,制动器在电梯停站时保持轿厢处于静止状态,当电梯发生故障时使轿厢能够紧急制动停车。如果制动器失效或带有隐患,那么电梯将处于失控状态。我国现有4万台非安全制动器,每2~3年会发生1次电梯事故[2]。老旧货梯的制造日期比较早,多采用单铁芯双弹簧或双铁芯单弹簧的型式[3]。多年的使用经验表明,这种型式的制动器存在铁芯在导向套内卡阻的危险。一旦发生卡阻,制动器失电后铁芯将不能复位,制动器不能抱住制动轮,电梯会失控。
为减小上述风险,现行标准对制动器做了更加严格的规定。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所有参与向制动轮或盘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机械部件应分两组装设。如果一组部件不起作用,应仍有足够的制动力使载有额定载荷以额定速度下行的轿厢减速下行。电磁线圈的铁芯被视为机械部件,而线圈则不是。根据该标准,新装电梯的制动器不允许再采用单铁芯双弹簧或双铁芯单弹簧的型式。对于已经采用该型式制动器的老旧货梯,检验时应向使用单位阐明该制动器的缺陷以及潜在的危险,建议更换符合要求的制动器。若因预算有限、规格尺寸不相符等限制没有条件更换的,应该对维护保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维护保养单位在保养时密切关注制动器的工作状态,并定期进行上、下行制动试验,即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来弥补此缺陷[4]。
所谓“护脚板”是指从层门地坎或轿厢出入口向下延伸的具有光滑垂直部分的保护板[5]。人们对护脚板用途的认识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早期电梯的平层精度比较差,停站后有时轿厢地坎高于层站地面的尺寸较大,轿厢和层门地坎之间会产生间隙,乘客容易将脚伸进去。为了避免人身伤害的可能,为此设置了护脚板。早期电梯的护脚板高度一般为400mm左右。
随着电梯控制技术的进步,平层精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可控制在mm范围内,停站时轿厢和层门地坎之间不会产生大间隙,不再需要护脚板的“护脚”功能了。但是,人们发现当电梯在非平层区域发生困人进行救援时,被救人员从轿厢和层门地坎之间的间隙滑入井道的事故经常发生。如果护脚板足够高,救援时就可以防止乘客坠入井道。因此,电梯标准后来规定护脚板垂直部分的高度不应小于750mm。可见,护脚板从最初的“护脚”功能逐渐演变成后来的“救援时防止乘客滑入井道”的功能了,功能发生了变化,但是“护脚板”这一称谓保留下来了。老旧货梯中护脚板高度小于750mm的情况大量存在,在检验过程中一旦发现应当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切不可认为是小事而掉以轻心。
许多老旧货梯安装在老工厂内,因运送货物的需要轿厢面积普遍超标。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了货梯额定载重量条件下有效面积的最大值。特殊情况下,为了满足使用要求而难以同时符合标准规定面积的载货电梯,在其安全受到“有效控制”的条件下,允许轿厢面积适当超出标准要求。
但是,检验中发现面积超标的货梯很难通过管理手段满足“有效控制”的条件,这就极易发生超载现象,对货梯各部件的零部件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建议对面积超标的轿厢进行隔断,使其有效面积控制在标准允许值内。对于确因需要面积必须超标的电梯,一定要采取以下措施监控使用:1)在从层站装卸区域总可看见的位置上设置标志,表明该货梯的额定载重量;2)使用单位应作出承诺,承诺该货梯专用于运送轻质货物,其体积可保证在装满轿厢情况下该货物的总质量不会超过额定载重量;3)该货梯应由专职司机操作;4)若无超载保护装置应当加装,通过技术手段防止超载,并在检验过程中通过各项试验对货梯的安全性进行综合判断。
受技术水平、安全理念、经济条件所限,生产年代较早的货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结合多年的检验经验,本文从门锁、制动器、护脚板、轿厢面积四个方面分析其安全隐患,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1] 唐绍斌.电梯门系统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7):6.
[2] 夏艳光.电梯制动器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J].起重运输机械,2010,(9):67-69.
[3] 朱昌明,孙立新,张晓峰,等.《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解读[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133-135.
[4] 宋建宁.老旧电梯的安全评估[J].科技传播,2012,(9):148.
[5] 金晴川.电梯与自动扶梯技术词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28.
[6] 王坚,等.电梯安全风险的评价方法[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2,28(3):51-53.
[7] 张磊,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老旧电梯安全性评估[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0,26(9):18-21.
Security Risks Analysis on Old Goods Lifts
Feng Shuangchang Liu Yongkang
(Shanghai Institute of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Technical Research Shanghai 200333)
The security risk i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or interlock, brake, apron, and car area. Furthermore,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n the aim to prevent accident of the old goods lifts.
Old goods lifts Door interlock Brake Apron The car area
X941
A
1673—257X(2015)03-52-03
10.3969/j.issn.1673-257X.2015.03.013
冯双昌(1982~),男,博士,检验员,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梯、起重机等特种设备检验技术的研究和相关标准的制修订。
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