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宗
每天在这大海上航行,感受着白昼与夜晚的交替,更明确地懂得了拂晓、黎明、清晨……这些名词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船到巴塞罗那。大家都到前甲板上观看这个很早就闻名世界的城市的容貌,首先见到的是与我们这条大船模样相同的另外两条大船,原来它们也是歌诗达公司的邮轮,而且并不比我们的船小,三条歌诗达同时在一个港口聚会,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啊,“三歌”——“大西洋号”、“幸运号”、“迷人号”三艘歌诗达大船在此会师了!那个“幸运号”可载客3800人!据说,这个巴塞罗那港是歌诗达的老窝儿,而且这个港是歌诗达帮助修建的。与三条歌诗达邮轮一起靠岸的,还有一条别样的大邮轮。邮轮生活是欧洲人休闲生活的一种常态选择。这个深水港不必用接驳船“倒短儿”,把乘客运送到岸,而是大船直接靠到岸上。
昨晚因有在邮轮上报名参团的一班旅游大巴晚点到码头,乘客上船迟到,所以邮轮没能按时出发。我们大西洋号需要在这设备、零件、技术条件都好的巴塞罗那大港认真修整,几天后就要横跨几乎是无边无际的大西洋了。
码头上,有我们出行的大巴,也有成排的出租车等待自由行的乘客乘坐。这儿的出租车一色是黑底,车身上左右后各一块显眼的黄色,很好认。我们船上有一对离休干部,家有四栋别墅,旅行中不舍得打的,一分钱都不愿意多花。
今天我们选择参加了“巴塞罗那之旅”这个项目,导游是个50岁左右的女性,叫芭拉玛,司机叫伏来里,歌诗达派出的导游正是我们选择的旅游部的王敬。王敬说,这儿是所谓“金猪四国”,就是非常有钱,过着慢吞吞的悠闲无比的生活。“金猪”二字可真是太形象了。大家开始听了以为是“金都四国”,后来弄清楚第二个字是“猪”之后都爆笑不止。巴塞罗那景色优美,贼骨头也多,就是小偷多。王敬提醒大家格外加小心,背包不要背在身后,要放在胸前;拍照时手机和相机要拿得很紧,免得小偷一把掠走。她的话儿让我们脑子里都绷紧了弦。
码头不远处有一个广场,非常高的一座雕像就是哥伦布手臂指向远方的塔状的建筑物。
我们到达18世纪前的主城区,房屋和街道都是老模样。哥伦布本是葡萄牙人,他有周游世界的宏愿和设想,游说自己的国王没有成功,却说动了西班牙国王,给了他一个五艘大船的船队,还派出几百个水手跟随他,使他成功到达大西洋彼岸。待他成功地回来见西班牙国王,带回了沿途各国奉献的礼物。他到达了美洲大陆,手抓金沙回来,说是那里遍地是金子啊,这就引发了大批移民潮流般奔向了美洲大陆……
巴塞罗那主城区有160万人居住在这儿,人口密度最高。大车环行在这古老的狭窄的街道。这儿距离法国200公里,两个来小时的车程。
我们看到了1992年举办奥运会的那个体育场,对面有个发音叫“梦端”的博物馆,充满了欧洲风情,1925年这个博物馆曾是国王的宫殿。我们看到了体育竞技大学,还有足球场。司机尽量把车开得慢一些,让我们细细观赏城区独特美丽的景致。
我们下车到1929年建立的西班牙村。现在已无人居住,成了旅游参观项目。你怎么能想象,西班牙人,在这个叫西班牙村的地方,建造了紧紧挨着的各式各样的房子,每个房子都代表一个省区的建筑风格,这里成了西班牙各种建筑风格成品的大全。到了这个西班牙村,就等于游历了西班牙全国啊,多么有想象力的西班牙人啊!
我们参观了一个玻璃工艺品厂,生产流程仍是极原始的,用长长的火钳子夹住玻璃物件,放到火里烧得通红,然后坐下来迅速操作,按操作者想象的去制作,成品室里摆放着各种色彩和形状的玻璃工艺品。
这条小街两边的住宅小阳台上都有粗粗的铁栅栏,这是防盗的,阳台上养着花,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
今天最难忘的是经对角线大街来到了特别著名的建筑圣家堂,这是西班牙伟大建筑家高迪的遗作。高迪不满社会的颓废,打算建一座赎罪教堂让信徒们来这里祈祷,为有罪的人们求得宽恕。这个大建筑没建完,高迪就因车祸逝世。建筑曾停止,1952年再次动工,这个庞大的建筑现已完成百分之六十,预计竣工时间是2026年。《圣经》中各个场景在整个建筑中像立体的图画一样展现出来。圣家堂附近车流人潮简直不可想象,全世界来这儿参观的人多得不可计数。圣家堂设计诡异无比,一股精灵之气从每一个角落透露出来。我们在这座伟大的建筑对面的街道上仰望、拍照,购买与此相关的纪念品。我想,巴塞罗那有这么一座圣家堂,足可以迷倒全世界!我这个孤陋寡闻的人,来此之前,参加环球游之前,竟然不知道世界上有如此高大、宏伟、奇丽的建筑。
车行兰布拉大街,忽然见到有中文字餐馆“紫竹林火锅”,倍感亲切。牵狗行走的人不少。这条街上有很多高迪设计的建筑,它的南端是海港地区的和平门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的就是哥伦布了望塔,原来这个雕像不能仅仅称为雕像,它是一座了望塔。这条街上一个中国那样的套间要价欧元100万。
我们还看到了医学院、宗教学院。
在市中心和其他的地方,我们见到了红白相间颜色的一排排自行车,这是给大众预备的,只花47欧元就可领取到家使用一年。政府以此倡导环保。
我们还参观了一个奇妙无比的建筑,叫米拉之家,也是高迪作品,而且是他建筑之高峰之作,全部建筑没有直线,体现曲线之美,整个建筑如同微波起伏。楼顶超级漂亮。高迪的作品提醒人们,房子不光是住人,一定要有美感!
从圣家堂到玻璃工艺品,可以想见西班牙人民是热爱艺术的人民!老城区有艺术家的艺廊、服装店、酒吧和唱片店,是巴塞罗那的心脏!这心脏跳动的完全是艺术的旋律!
我们逛累了,恰好有一块空地,有两个秋千,我们像孩子一样在这儿荡秋千,引发了来自法国的一群年轻人在路旁欢呼。他们如此热情和冲动,我迅速去拍照,他们竟然特别乐意,并主动与我们合影。
导游说:“西班牙经济不怎么景气,中国人来投资的不少,收购出售地毯之类的西班牙特产。落户在这儿的中国人可以生两三个孩子。在这里学中文成风,都知学中文难,但也要学,为的是与中国人打交道。一个商家有了难处,就说‘快找中国人,他们寄希望中国人把它盘下来。有13000华人在巴塞罗那。”导游正说着,窗外就见“中国花店”四个中文大字,小店摆满了鲜花。在这儿生活并创业的同胞们展示着自己的青春与活力!
有许多同伴想继续购物,导游给留下紧急联系电话的号码,如何打的回码头,告诉他们公交车怎么坐。
惠娟有点儿累,我们回到船上午餐,休息一会儿。
我也眯了有半个小时。我一直有一个情结,就是到了西班牙,到了巴塞罗那,要看看毕加索的痕迹,我知道毕加索在西班牙,在巴塞罗那,有过生活和创作的经历。
今天晚上,邮轮离开码头的时间是零点,乘客最后到船的时间是21:30。时间绝对够用了,我必须抓紧这个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千载难逢,必须决定!我立即穿上衣服,到二层服务中心,请值班的服务员周洪珍帮我写了英文的“毕加索博物馆”一行字,因为网上有“毕加索美术馆”的称呼,我又请她写了这样的英文,免得因翻译不同而错失寻找到的良机。小周很是负责,还用另外的纸片写下我们码头的地址和紧急联系电话号码给我。
我拿歌诗达卡离船,在码头遇一小车,我拿纸条问司机,司机帮我联系,让我上了一个大巴车,这是3路公交短途车,费用是3欧元往返,单程2欧元。我拿给司机看,司机让我坐他这个车,到了有哥伦布塔台的那个大广场,这是3路公交车的终点了,乘客全下光了。司机不让我下车,他竟然开着这么大的车,帮我找能会中文和英文的人,以便与我交流。他和我都看到了三个年轻中国人,他开车去追,竟然没追上,三个年轻人上了前面的大巴车走了。他拿着我的纸条下车,领我找到一个车站调度员,这是一个发须浓密的男子。他接过这个“使命”后,带着我到广场一侧,从一个活动售饮料的小铺子朝主人要一张小地图,这是巴塞罗那的地图,他用我的笔在这上面画两个圈儿,一个是我们脚下这地方,即哥伦布广场,一个是毕加索博物馆。很庆幸,这两个圈儿距离不是太远。他把地图给了我,并用手指着前方的道路,告诉我到哪个地方,左转即可。我做了两腿移动的姿态,即问走去可以吗?他点头。我走了几步,仍感到茫然,担心出错。恰好有一辆电动三轮车停在那儿。我把地图上的毕加索博物馆指给三轮车主人,我发音“毕加索”,他听懂了,他让我上车。我担心被勒索,便想问价钱。我不会英语更不会西班牙语,我拿出一张5欧元的钞票让他看。他立即从他钱袋里拿出一张5欧元的票子,又拿出两个1欧元的硬币给我看,我明白是要7欧元,马上表示同意。我坐在这三轮车上,这小伙子简直是风驰电掣,让我享受到在巴塞罗那大街上兜风的快乐。因为是敞篷,又不像汽车那么快,一路上,我用PAD拍照了很多好看的风景和人物。
穿大街,过小巷,横穿竖过,我记不得过了哪些街道,就到了一个游人密集的地方,小伙子把车停下,示意不能往前走了,前面是一条更窄的不能通车的路。我继续拿出小地图示意问:毕加索就在这儿?他笑着点头。我给他7欧元,并请路人为我们俩合影留念。他拉我走了有20分钟吧。
我走进这一条塞满了人的小巷。我用一个“塞”字足以表达我对这条街上行人之众的形容了。
这是一条有多家艺术品展览和销售的艺术之街。有个体绘画并出售的,太多的小店出售美术作品或与美术相关的物品。
没走多远,我见有一长队人在路右侧排着,我拿出那张小周给写的纸条问:毕加索博物馆在哪儿?这位先生比划着告诉我,这儿就是,他们都是排队等候进入参观的人。我就在队尾排上了。很快,我后面又有众多人排上了。许是这个博物馆(或称美术馆)担心参观者进入太多会有碍文物的安全,所以放出多少人,放进多少人,很有节奏和规律。
我耐心地排着队,并用PAD拍路过的各色行人,还有一个乐队在前面演奏,原来这个六七人小乐队就在毕加索博物馆门前,他们吹、拉、弹,没有唱,他们用反扣的帽子向路人索讨小费,我往帽子里放了1欧硬币,因为我拍了他们,是不是更应该付给小费啊?
排队排了一个小时左右,终于得进这座艺术的殿堂。我这个美术门外汉慕名而来,但毕加索的大名是我在小学读书就得知的。那时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正是抗美援朝运动时期,报纸和刊物上发表了毕加索画的那只鸽子,象征着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意愿。我深深地铭记了这位画家的名字。据说毕加索加入了法国共产党,是法国共产党党员。
入馆参观券需要用欧元购买。12欧元一位。这里严禁拍照和录像。购票后上二层,我见人家都戴音译耳机,我就比划问这里的服务员,他们听懂了,就指给我下楼,交5欧元,并保存身上的小包,是不是担心把译音复制带出去啊?不要求音译的不必存小包的。可是我要求中文,他们做一个遗憾的手势,意思说没有中文!太遗憾了!
我从第一展室的第一幅画——一位老者看起,第二幅也是一个老者,是一个秃顶的老头儿,第三幅是一个长须和络腮胡子者,第四幅是一个青年男子……我一幅幅看,用笔记下我的印象和感受。第七、八、九幅都是小幅风景画,与海相关,其中一幅有船。从第十幅到十四幅是风景,有农屋、牲畜、鸡和鸟。接着是素描,多是农家景象:海,海边,修女,信徒,女人,女人背影,月亮,人群,灶台,门楣,楼群,云空。从第四十八到五十一幅,是男人模特,两个是半身的,两个是全身的,全身的为侧身。接着,第五十二幅是婚礼场面,蜡台旁,新婚女子全身白纱,头上戴着白花组成的花环,她半跪着在读一首小书上的诗吧?画面上共有四人,另三个为新郎、牧师和伴童。接着,有三幅探望病人的素描,都特别小,明显是后面看到的那幅医生给重病人瞧病的大幅油画的草图。大画上,那个戴白罩帽的修女一手抱着病人的孩子,另一手端着精美的银器水杯。医生右手掐着怀表,在计时,在诊病人的心跳次数,左手号脉。病人的手枯萎,黑得吓人,青筋暴露;而医生的手红润、丰满,从两只手看出画家构思和表达的精妙之处。看不懂标签上的英文,不知这幅画的标题。
有些小幅画是雨中,伞、河景、雕像、单棵树、树林、林中路、海浪、山、山上的房子。海浪呈白、灰、褐三种颜色,层次极分明。有一幅画农家的储藏室,有简单的农具,有倒地的圆木桶。第七十一幅是人物像,男子两撇小胡子,胡尖向上翘着。素描中有的是铅笔,有的是钢笔,有的是静物,有的是人物草图,有一幅很温情,男子与躺在床上的病女人亲吻。有的人物朦胧极了,看不清脸面,画的只是轮廓。第八十九幅是与亡者告别的场面,有哭泣的老人,有的悲伤至极与亡者亲吻,他身后有人双手拉着他,黑白色调,看不清面目。有的写意屋内景观,阳光强烈,照射进屋,两窗上的玻璃如被点燃,与外面的阳光呼应如火。
接着是门窗、街、街上行人,有两幅铅笔素描的裸体人像。有众多人物的集会,有丑陋女人的半身像,人丑陋,画面色泽却是艳丽的,女人只有红衣很闪亮。还有一个极丑的女人,裙装,裙是破旧之裙,女人赤臂,裸着腿脚。第一百一十五幅是花卉、果盘,色泽新颖。接着是变形人,鼻子、嘴、眼睛,全不在一个方向上。在这前面,我看到展出四幅毕加索工作照片,这照片异常珍贵。扭曲的水杯,毕加索自画像共有两幅,都是单线条的,其中一幅有色彩。有毕加索制作的艺术陶器。有睡着的病女人,有水杯与花,有写实人物像,有乞丐立像,变形人体,有一个画框,四周有人头、水瓶、水、鱼、牛头、拉草的车、果树……画框里空空如也,没有任何物件。这时候我看到第一百三十二幅,是一位很美的端庄的女人大像,衣饰华丽,是一个半身像,太美了!接下来十余幅素描,有一幅裸女,有饱满的乳房,黑色长发过胯,整幅画都是蓝色调的,唯有两个乳尖是红色的。另有一公主似的年轻女人像,艳丽之极,有项链吊坠儿在脖子上,脸和颈部外,衣饰有极多的小红点点,让人觉得华贵无比。从第一百四十六幅开始,变形的人像多起来,可见毕加索的画观随着年龄的渐长而随之变化。人与兽,人与钢琴,花瓶,有的人像无眼、无耳、无嘴,人成了几何图形。第一百九十四到第二百零二幅,几乎都是彩色变形画,人头是三角形的、四方形的,只有那只下面的白猫还以写实状态活在画面里……
有集体参观听讲解的,有单人听译音耳麦的,有的匆匆走过,有的缓慢细看。我沉醉在毕加索创造的艺术空间里。我请人在博物馆里可以拍照的二层展室外面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
走出毕加索美术馆(也称博物馆),我对着大门静静望了一会儿,想着刚收到画家战友李人毅发来的邀请我观看在电视台播出的他的画展的信息,我想如果是他来,一定要比我收获大多了!
我没有再打的或坐电动三轮车,我不断问路人,哥伦布广场的方向,当我远远地看到高高的哥伦布耸入云霄的青铜像时,心一下子就托底了!我快速步行到游人熙熙攘攘的哥伦布塔台下,坐上往返于码头的2欧元一票的3路巴士,我见那个给我指方向的调度员还在车旁,他认出了我,我们紧紧拥抱了一下,我向他表示了感激。可惜这公交车上的司机不是我来时的那一位了。
这个巴士直开到我们歌诗达大船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