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湿地:一对教育伉俪写给生活的情书

2015-11-16 11:55陈瑞雪成都报道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5年8期
关键词:王君语文老师

本刊记者_陈瑞雪 成都报道

T ALE 传

语文湿地:一对教育伉俪写给生活的情书

本刊记者_陈瑞雪 成都报道

尹东:人大附中西山学校语文教师,海淀区信息技术兼职教员,海淀区智慧校园评审专家。曾创办网络写作教学网站“写吧”,2014年,创建微信公众号语文湿地。王君:清华附中语文教师,全国中语“教改新星”,全国多所师范大学特聘“国培”专家教师、兼职硕士生导师。在全国首倡“青春语文”“青春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

尹东和王君都是地道的重庆人,高中三年同窗,前后考入不同大学,又都选择了中文系。基于对语文的热爱,和对三尺讲台的向往。从1994年结婚至今,他们已经携手走过了20余载的日出日落。

四川的雨季不像江南连绵不绝,6月的成都已经感受到了潮湿带来些许的闷热。记者一行人来到约定地点,见到了尹东老师,和他在一起的还有他高中三年的语文老师,重庆巴蜀中学的刘忠源老师。

尹东很热情,一件条纹Polo衫,一条灰色休闲裤尽显运动风范。刚从海南环岛骑行回来的他,手臂的色度还有霄壤之别。在学生里眼里,他是一个阳光、睿智、技术咖的语文老师,但在别人眼里,他却常被冠以 “另类”称号。

“死磕”:一个写代码的语文老师

尹东的“另类”,源于他的跨界。2013年,尹东开通了“语文湿地”公众号。从最开始的自娱自乐,到互联网模式下的男耕女织,发展到目前15000多名关注者的湿地生态语文。

是否因为尹东在计算机上面有惊人的天赋,才能让他在短短1年多的时间内就让这个平台发展得这么好呢?

事实并非如此。

1996年,已经在三尺讲台表现突出,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调入綦江县最高学府——綦江中学的他,辞职了。大家当时都很讶异,有人甚至认为他疯了。尹东只是想“世界这么大,多走走看看”,他向家人借钱买了一台电脑,自学数据库、编程.,梦想成为一名程序员。

尹东做的这个决定,王君是支持的。王君说,那是他的一个梦想,比什么都可贵。没过多久,尹东的电脑公司开张了。创业虽艰苦,但磨人的是,他开始想他的学生了。当时他还有一份执拗。

现在通过互联网档案时光机还可以看到当年写吧的一些面貌

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一年后,是他的生日。那天他进货回来,很累,坐在楼梯口抽烟、休息。突然有人拍他肩膀,他转过头去,看到三张笑盈盈的脸,正是他以前的学生。学生说,今天是他的生日,他们特地过来看他。同学们很想念他,希望他能回学校继续教书。尹东还记得,当时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

回去之后,他跟王君商量,关掉电脑公司,又回到了三尺讲台。重新做教师,开公司这段经历也让他找到了新的价值。

1998年,当很多人还在讨论互联网为何物时,尹东已创建了他的第一个网站“语文在线”。但这个被称作“语文网络化先驱”的网站,开了一年就关闭了。究其原因,他觉得是网络技术疏浅,无法支撑整个庞大的语文内容。然而尹东是不服输的。

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又重新扎进网络世界。除了授课时的心无旁骛,其余时间,他脑子都在高速运转网站的那些事儿。王君说,那段时间,他是那种进厨房找不到盐,上厕所找不到纸的状态。有好几次深夜,他突然从床上跃起,坐在电脑前,飞速地敲着键盘,一坐到天亮。“我经常打趣他说,电脑现在已经成第三者了。”王君还记得有一次,他父母来重庆,他想带老人去看学校后面的新房,竟忘记了自己是几栋几单元,还打电话来问她。

“天才与疯子只在一线之间”,尹东常说自己不是天才,是“死磕”。当周围的人都认为他干的这件事情是没有意义的时候,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在这上面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这让记者想到《爆裂鼓手》,一个琢玉成器、入魔飞升的故事。世上追求极致艺术的人有很多,可是只有那些经受住极端淬炼、自我牺牲的少数人才能最终登堂入室。

尹东突然想起《霸王别姬》里的台词:不疯魔,不成活。

2003年,在重庆市著名特级教师文兰森先生支持下,尹东和巴蜀中学的刘忠源老师、刘红枚老师一起,创建了“写吧”。一个专业的网络写作教学网站。“写吧”的一万多行代码全出自尹东之手。

“当初我是被尹东逼上梁山,他跟我谈了将近一天一夜,拉我入伙。”不过,刘忠源老师在说这句时,满是自豪。如预期一样,“写吧”在重庆“火了”。

“写吧”倡导“点评也是写作”,大大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热情。很多老师都说在“写吧”找到了新的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方式。几年后,“写吧”发展为有“原创文章、心情日记、语文百科、写作宝典、影像记录”5个频道,服务中小学生的专业写作网站,会员最多时达到七八万人,还吸引了不少外籍学生的参加。

关于写吧,还有许多故事。据说有一次,尹东和几个管理员在审核文章时,发现一篇自杀的心情日记,三人便连夜开会,最后通过查询I P地址,锁定城市,然后打110去救这个孩子。这件事,被《重庆时报》报道过。

但是,随着网站人数增多,运行费用也随之上涨。当时也缺乏发达的线上支付平台,尹东三人也缺乏运营思维。2009年,尹东从重庆到北京工作,坚持了7年之久的“写吧”随之关闭。

尹东的课堂

信课整合,回到内容的原点

尹东就这样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到了人大附中西山学校。舒大军校长正是看中了他的“另类”。

到北京后,他离开一线教学,做了3年新中心主任。这3年,他经常出差,去了解新的教育整合理念,还到国外去交流学习,借此也认识了很多信息技术精英。三年的努力换来了西山学校成为北京在信息化领域最先进最有特色的一所学校。

“但是高速路修好了,没车跑,因为没有合格的驾驶员。”尹东又开始想念他的讲台。他便跟学校领导申请,重返一线,引领信课(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

讲台下,学生拿出手机,手指不停地滑动。讲台上,老师正在用大银幕呈现着3个不同画面,第一张是下着雨的长巷,第二张是有人打着伞走在雨中的长巷,第三张雨伞加了色彩。接着,前面的大屏就出现了很多学生的回复。

教室里,就是尹东的微信课堂。但这只不过是信课整合的冰山一角。

在不断的尝试各种信课整合的模式后,尹东发现,变革不是模式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那时,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都不过是摆设,家长和学生也没有把信息技术作为刚性需求。或许谁也没意识到后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对整个网络的改变。

在这段时间,尹东发现自己正在逐渐走向一个更大的背景之中。“这是一个让你不知所措,很绝望的现状。但这不是技术的错,不是学生和老师的错,而是教育机制的问题。”他对记者说,教育的根结在于自我驱动力,探讨信课整合还必须回到学科内容本身。于他而言,就是如何把语文注入生活。“只有把学习完全融入生活,让学生感觉不到是在学习时,学习才会成为可能。”

最重要的是,他也一直都没放下他心中的执念——创办一个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

当年的“写吧”虽然关闭了,但他在“写吧”积累下了很多的资源,还有一众粉丝。就在他们的推动下,“语文湿地”应运而生。

每天6点半到7点钟,学生正在上学的车上,就会收到尹东的微信推送。一个人做一个公众号,坚持每天推送,经常都是夜里两三点才能做好。朋友们都开玩笑说,尹东便是那个现实版的“安迪”。在《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长达几年坚持给州议员写信,最终建成了监狱图书馆。尹东很喜欢这部电影,还经常作为作文课给学生讲。那个监狱图书馆的细节常常会让他想起曾经创建写吧的生活。他觉得有些愚公移山的味道,其实移山的人并不只是愚公,正是他的精神引来的追随者帮他一起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后来随着这个微信公众号有一定的影响力,老师对“湿地”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学生。现在有2000多名的“湿地”的栖居者。栖居者是尹东给常年扎根在“语文湿地”的老师取的名字,他们不像候鸟只是在一个地方栖息,不久就会飞走,栖居是在这里“安家”。

现在语文老师良莠不齐的现象很严重。尹东就曾问过班上的同学们,有没有人高考志愿填师范专业,几乎没人举手。他又问:“你们这些优秀的学生都不投入教育行业,那你们将来的孩子谁来教?”有一部分人举手了。又问:“有没有人愿意教语文?”全班陷入了沉默。

“语文老师太辛苦了!”有孩子对尹东说。

尹东很无奈,现在因为喜欢文学而去学中文系的学生少之又少,大多是被调配,缺少对文学基本的热情。这样的他们将来走上讲台,又怎么成为一个充满幸福的语文老师呢?

“咖啡理论”

在“湿地”的构建中,尹东成了一个日行千字的作家。他的写作范围非常广泛,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他可能正是呈现了如今大部分语文老师的生存状态。

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都是奔四的人了,成龙也应该老了,我的大多数曾经年轻的偶像们都老了……成龙也许真的老了,但我依然十分期待今天全球公映的电影《警察故事2013》,就像毛毛虫期待明天有双美丽的翅膀。

201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20岁。他推出了一季诗人毛泽东,贴出了入选苏教版,但是标题换成了《诗人领袖》的诗的原稿,让学生体会原滋原味的情感。里面还增录了一首网友的《诗人毛泽东》:

诗人毛泽东

时而面对北国风光抒发诗情

时而笑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赞今朝亿万风流人物

于是一位普通农民的儿子

才把一首首亘古未有的诗

写成开国的礼炮

写成新中国的朝阳

此刻 纪念堂的水晶棺里

诗人毛泽东安详的睡着

而永远醒着的 是他

光辉的思想

不朽的诗篇

后来,他的学生们,还自己掏钱,为他们的咖啡老师,出版了“语文湿地”里前1到100篇的文章,其中有80%都出自尹东之手。

咖啡是尹东的笔名。“生活本就是一杯苦咖啡。心智模式不健康,会苦中加苦,而当我们不断加糖,加奶,搅拌出泡沫,便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便是尹东的咖啡理论。

回到90年代的重庆,因为两校合并遗留下了两个社会属性比较重的高考班。学校认为这两个班起点低,所以没有高考指标,但所有老师都不愿意接这个班。尹东临危受命,他不接受“差班理论”。

第一天下课,他便请全班同学吃火锅。

他和王君向学校申请了1500元的经费,结果30几个孩子吃下来,一共才800多元。孩子们几乎全点的素菜。这次火锅,可以说是一个梦想讨论会。“孩子都渴望得到足够的关注,成绩的好坏与梦想无关。语文成绩不及格的,他可能也有一个作家梦。”这是尹东这次火锅的感受。

这次火锅过后,孩子们与尹东显得分外亲近。有孩子说,不为别的,就为老师的那顿火锅,也要在高三好好学习。因为读那么多年书,从来没有哪个老师请全班同学吃火锅。尹东将他的独特方法一直贯穿始终。

晚自习上,只要前两节课很认真听讲,写作业的同学,他买西瓜奖励;一周统练,考得比较好的同学,他烤串奖励……孩子们每周上语文晚自习都是最快乐的,后来把对语文的热情慢慢扩展到了其它科目。

原来真的有奇迹!

尹东带的这个 班,高考成绩斐然。考上了8个一本,让所有的人都感到惊讶。很多人来向尹东“取经”,他说,他只是做到了一个老师的本分,其余的都是孩子的努力。他让一摊死水,也掀起了波澜。从此,他就有了一个称号“救火英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乱世里的陶渊明寥寥数笔勾勒出世外桃源的诱人轮廓,为东晋士大夫构筑起精神栖息的美丽桃源。而我,也是如此幸运,于喧嚣纷繁的互联网中觅得一处灵魂栖居之所。从此,在这里,生根,发芽,直至开出小花......——这就是“湿地”栖居人

王君和尹东

王君也是“湿地”里的一个“救火英雄”。

在宜宾一个乡村小学,一个年级只有一个老师。这位老师是王君的忠实粉丝,王君所有的教学课堂和博客他都会关注,王君成了他语文教学的偶像。有一次他想尝试改变他的课堂,就照搬了王君的上课模式,他很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找到了最好的教学方法。结果,恰恰相反,学生都反映这堂课太烂了,不知所云。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找不到出口,结果得了抑郁症。

王君了解到这个这件事情后,立即给这位老师打了电话,尽可能地帮他排解。这个过程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能感受到他很无所适从,找不到出口,心里很痛苦。”那天晚上,王君和他聊了很久,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建议他到处走走看看,还找了“湿地”里的心理咨询师免费来开导他。

一段时间过后,尹东去宜宾看他,回来对王君说:“他恢复得不错,阳光了许多,还叫我代他问你好。”

王君究竟是何许人也?

照片上的王君,和记者想象中的她,一样,又不一样。一样的是她充满朝气的脸庞,和一双清亮的眼睛。不一样的是她居然如此娇小,很难想像她就是那个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从农村中学到清华附中的王君。

王君博客的签名是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热爱是她提及最多的一个词。

她从教20年,保持着10多年一直记录教育教学手记的习惯,从未间断。“记录自己的课堂,记录自己的生活,不需要什么意志力,就是一种热爱,一种激情。”语文是柴米油盐的本色生活。她和学生一起进行“道德长跑”,即坚持随笔写作。她是“道德长跑”的领跑者。她告诉孩子:“三点一线,步履匆匆,学习难免辛劳而乏味。但是,一年有四季,阳光有七色。简单是最本质的美,朴素是最绚丽的真。体悟简单、诠释朴素,人生就会充盈而丰满。”她那近百万字的语文教学手记和班主任工作手记,和孩子们用自己的文字记录的厚厚十几本成长心语,都是对热爱最好的诠释。

王君现在投入了更多的阅读,更多的思考,让自己慢下来。“我一直是一个节奏很快,比较强制的一个人。”她这样评价自己。

尺码相同的朋友

很多人都说,当王君的学生是幸福的。

以前在农村学校,她就有一个意识,最好的语文,最好的教育,一定在生活当中。她主张把孩子带出课堂以外的世界去感受,去学习。

但是刚到北京,这件事情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学生要走出校门,要经过学校的层层审批,而且,家长反对的声音很激烈。“作为全国知名的老教师,自己很自信能驾轻就熟,但是遇到这样的境况,当时很有挫败感,第一次感到教学的无力。”王君说。

王君在课堂上耐心地给学生讲解难点

但是,王君也有“死磕”精神。她不断地与学校交流,与家长沟通,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观念的碰撞,学校政策的支持,这件事情得到了落实。有一次,一个家长在班级群里这样写道:“当孩子充满骄傲与得意地把10块钱放在我手上,说,‘妈妈,这是我今天挣的10块钱,你收好啊,可以买个大冰淇淋吃’的时候,我第一次觉得孩子长大了,都可以照顾我了……”

这件事情源于王君带学生参加的一天一块钱生存计划。学生分组,每个学生一块钱,靠自己赚取一天的消费,无准备,无外援。北京的秋天落叶纷飞,有小组将落叶捡起来做成粘帖画,向行人兜售;有小组利用公交车小票设计成一个作品;还有在天安门唱校歌、演讲……

逼着孩子去面对社会,面对陌生人,然后尽可能施展自己的长处,他们有一种蓬勃的更加超越同龄人的生命的激情。“教学不是我教、你学,是自己主动地在生活中体验学习。”这也是王君“青春语文”的一个缩影。那更像是王君作为老师,也作为女人,对自己工作和生命状态的一种修炼。

青春是疯狂的。

有两个素未谋面的女孩,在“湿地”的平台上读了很多王君的文章,经常和王君交谈,对她充满崇拜。她们在王君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说走就走,相约北京,去见“偶像”。“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一定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才有冲动,朋友之间的心灵相惜,也会有荷尔蒙的迸发,只要尺码相同。”这也成了王君生命中很有意思的插曲。

“语文是最终要流向生活海洋的河流,是写给生活的情书,……”这是尹东和王君写给湿地的诗。他说,还有一句没写完。当然,故事还将继续。

猜你喜欢
王君语文老师
Color-image encryption scheme based on channel fusion and spherical diffraction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漂流记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