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 凡
随着广播电视的日益发展,直播类节目越来越多,新闻性节目直播渐成常态。新闻性直播节目的迅速发展呼唤更多与之相适应的主持人。直播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相对更高、更严格,新闻直播主持人更应该加强自我把握控制能力的修养。
直播节目要求主持人能够完美地组织和展示直播过程。与录播节目不同,直播节目中主持人的表达具有瞬时性,说出去的话不能通过后期剪辑删除。节目虽然也有文本和预案,但节目临时变动的情况会经常发生。因此,主持人必须熟谙解决各种情况的技巧,具有随时根据变化随机应变的能力。
迅速熟悉稿件,做好直播应对。在直播过程当中调换稿件的播出顺序,插入还没来得及看一遍的最新消息,都是家常便饭,主持人没有一定的专业功力和心理素质是拿不下来的。直播中的诸多周折受众并不知情,主持人在前台出头露面的表现却历历在目。面对发稿程序与计划不符的情况,主持人要不慌不忙,迅速调整思绪调换程序,电视主持人可以通过观察画面跟进报道。如果现场出现突发情况,主持人又无从知晓时,切忌主观臆测,凭经验轻易下结论。较为妥当的做法是,说一些模糊性的字句或概括之前发生的情况,争取一定时间,等有了准确情况后再告之受众。这里需要提到一点,直播时主持人要时刻保持直播状态,心无旁骛,不经意的疏忽和放松都会造成纰漏。
根据直播进程,把握节目节奏。主持人在演播室需要有效把握直播进程和节奏,按照节目的需要组织调度第一现场和关联的各个现场,发挥主导、调度等作用,并要通过自身的语言和统筹调度能力组织整体节目的运转,保证运转顺畅流程准确,取得良好的播出效果。在有嘉宾参与的新闻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还要注意控制嘉宾的说话时间,有效完成话题的承接转场。优秀的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会让整个节目看上去张弛有度,自然流畅。当然,主持人的控场能力要建立在对所主持节目的充分掌握、积极参与上,所谓功夫在诗外正是这个道理。
有备无患,特殊情况从容“救场”。在舞台上救场如救火,在直播过程中也时常需要救场。比如,由于时间紧迫现场视频、音频不能及时送达,或者与前方连线突然中断等等,这些突发和未知的情况都需要主持人去转承和填充。这些不确定性不仅是对新闻直播主持人功力的考验,也是新闻直播的魅力所在。要从容应对,就需要主持人事先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的相关信息熟稔于心,做到出口成章且言之有物,尽自己所能化险为夷。另外,直播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主持人还要注意配合导播指令,在受众未察觉的情况下把这些空白填好。2009年笔者主持大连电视台夏季达沃斯直播节目《成长的力量》,原定下午5点切入现场的开幕式和总理讲话,因故延迟了40多分钟,因为在直播之前笔者做了充分的准备,对达沃斯会议主题和嘉宾的背景都比较了解,心中有数,所以处变不惊,较好地调动嘉宾填补了时间的空缺,完成了与前方的无缝对接。
笔者从事新闻直播节目十余年,摸索出一些应对以上情况的方法。如主持人与现场记者的连线,在上下班高峰时常遇到通讯故障,主持人可以按照导播的提示切换话题,告知观众稍后继续连线,避免反复呼叫提问,让问题在屏幕前放大。再如有时现场画面突然中断,这时信号往往会切回演播室,主持人可以在简单向观众交待解释信号故障后,不动声色继续下面的内容。
如果说控制场面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在于主持人的经验积累和技巧熟稔的话,那么主持人的情绪把握和控制则更多在于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无较强的抗外界干扰能力和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稳定心境,做到在直播中可以进行心理调节,控制情绪,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节目中,避免各种不良情绪。
首先,克服以我为中心的情绪。直播中主持人不能唱独角戏,而要与其他台前台后人员合作,要克服以“我”为中心的表现欲,树立整体意识。一是与搭档搞好合作。主持人不仅要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还要注意搭档在说什么,在与搭档的交流和对话当中传达新闻信息和主要观点。二是与导播搞好合作。直播时主持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直播间外面发生的事情不甚了解,导播就成为连接后台工作室与前台演播厅的关键人物。笔者的经验是事先一定要沟通,对导播的口令要非常清楚,对导播的工作习惯要了如指掌。遇到不明白有疑问之处,要及时与导播进行沟通,确保万无一失。三是与现场报道的记者搞好合作。主持人要通过与记者连线,掌握记者采访到的最新新闻信息,迅速理出受众最想知道的部分,转化为一个个问题,适时抛给现场记者,而且提问要简洁明了,方便记者回答。主持人可以通过提醒、提问、追问等方式,帮助记者突出重点,也便于受众接受。
其次,避免“喧主夺宾”。“喧主夺宾”是主人限制客人的话语之不得体。如节目请有权威、有特点的人士或当事人做嘉宾,讲述与自己有关的新闻和背景,比主持人去讲述和评论更有说服力、感染力。但有的主持人看到嘉宾讲述不流畅或抓不住要领时就越俎代庖,自己侃侃而谈,只给嘉宾留下一个“是”字来证明主持人说得对。这种“喧主夺宾”显然失去了请嘉宾的意义。笔者曾主持的访谈节目《2012面对面》,邀请相关委办局领导对百姓感兴趣的问题答疑解惑。面对这些嘉宾由于缺少上直播的经验、紧张和跑题在所难免的困境时,笔者作为主持人事前仔细了解了嘉宾的相关背景和情况,与嘉宾商定了讲述的要点,直播前还带嘉宾熟悉了演播室的环境,以减轻压力和陌生感,节目中嘉宾出现跑题或者拖沓的时候再不露痕迹地引导,让嘉宾把要讲的内容都自己叙述出来,节目的收视率和受众满意度都较好。
第三,拉家常不能太随意。有的主持人追求与受众“零距离”的效果,有时会唠起与节目无关的家常嗑,这必须有所节制。如某电台早新闻节目一位主持人在开场白中说:我们俩上班早,来不及吃早饭,今天就合吃了一碗方便面。话音刚落,马上就有受众打进电话说:两个人才吃一碗方便面,别饿坏了,等一会儿我给你送几箱去。还问:你们吃什么牌子的方便面?主持人回答:什么牌子的不在乎。受众的热心令人感动,主持人的憨厚也挺可爱,但这些过于随意的对话在新闻直播节目中出现,占用了新闻有效的传播时间,是主持人的大忌。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规定,主持人的责任是“真实报道新闻,正确引导舆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所有节目都要坚持的,新闻性节目更是责无旁贷,主持人要身体力行。
首先要完整地宣传有关法规政策,避免片面性。国家的法规和政策是各类节目宣传的重点,宣传时一定要正确、准确,不能断章取义。有一次,某电台两位主持人在新闻开场白中讨论起信不信佛的问题,其中一位说:“我在普陀吃了蛇,不一会儿心里非常难受。就想,可能是我刚才拜完佛就吃蛇了吧?”这时有受众打进电话问:“你俩信不信佛?”两位主持人先后说,“党员不信佛,共产党是无神论。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可以信佛。”“我们不信佛”。宗教信仰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主持人在直播节目随意谈论已经不妥,回答受众咨询又讲到宪法中“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就应该把国家有关宗教信仰的政策法规都宣传到,以免令人产生片面性理解。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媒体新闻节目的“形象代表”,其新闻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新闻报道的规律和原则——真实、准确、客观、公正,这是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最高的准则。
其次要避免盲目跟进新媒体妄加评论。现在一些新媒体、自媒体发表的情绪化的信息比较多,主流媒体不应该盲目跟进。如在报道“走廊医生”兰越峰事件时,该医生曾一度被媒体一窝蜂地塑造成反过度医疗、反体制腐败的孤胆英雄,造成不小的社会影响。最后《新闻调查》将其还原,不过是一个为一己私利,绑架了医院甚至整个医疗行业的医生。兰越峰虽然最终褪去光环,但当地政府与其所在医院、患者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一时也很难挽回。这其中媒体的自以为是,越俎代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面对新媒体带来的信息量的激增,作为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尤其是新闻节目主持人要以事实为准则,有效过滤不良信息,对未经核实的信息不妄加评论,避免以讹传讹。(作者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