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对CSA患者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5-11-15 07:42张忠文聂克勤黄俊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5期
关键词:小针刀椎动脉动脉血

张忠文 聂克勤 罗 刚 黄俊涛

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葛洲坝中心医院 宜昌 443002

本研究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arteriopathy,CSA)患者随机分组,观察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的治疗效果,旨在为提高该类患者的治疗质量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3-01—2014-07收治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符合我国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现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关于CSA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妊娠期、哺乳期妇女;(2)非 CSA 患者;(3)合并肾、心、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及其他严重疾病患者;(4)患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者;(5)无法完成全部疗程者;(6)因外伤性、脑源性、眼源性及神经官能性等引起眩晕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35~70岁,平均(47.82±4.03)岁,平均病程(6.83±1.21)a;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6~71岁,平均(47.98±4.07)岁,平均病程(7.08±1.25)a。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及颈椎病变程度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0.8g丹参粉针加入250mL 10%葡萄糖注射液静滴,1次/d,3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观察组采取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小针刀治疗法:患者取俯卧位,胸部垫枕,用手触摸其颈肩部,探寻压痛敏感点位置,并使用紫药水进行标记,对皮肤常规消毒后,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在无菌条件下,取一次性针刀,顺肌纤维方向,垂直于皮肤平面进针刀,至其病变软组织后,纵行疏通、横行剥离,感觉针刀下有松动感即可出针刀。对针孔压迫止血后,贴创可贴1d,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推拿手法:患者取仰卧体位,指导其充分放松颈部,先对左、右两侧颈椎肌肉与起点进行轻揉,随后于患者的肩背部进行提拉、分筋理筋等手法操作,并对胸锁乳突肌、菱形肌及斜方肌等部位进行揉按、弹拨等操作,尽量保持力度均匀,每次治疗15min,1次/d,1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评定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等。临床疗效的判定参照我国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并现行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颈椎功能恢复正常,不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得到缓解,颈椎功能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颈椎功能得到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或加重。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总例数×100%。血流动力学的监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的左侧及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time-mean flow velocity,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各监测1次,各指标正常值参考周永昌等[2]主编的《超声医学》。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比较 [n(%)]

2.2 2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侧及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TMFV、PS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左侧及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TMFV及PS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左侧及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TMFV及PS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比较 (s,cm/s)

表2 2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比较 (s,cm/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aP<0.05,c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b P<0.05

组别 n 左侧椎动脉 右侧椎动脉 基底动脉PSV TMFV PSV TMFV PSV TMFV观察组 50 治疗前 52.01±13.26 24.01±5.58 46.21±13.20 15.11±6时间.01 52.01±11.89 23.11±7.00治疗后 60.03±12.98ab 26.88±7.57ab 55.32±14.04ab 18.56±7.04ab 56.30±9.01ab 26.71±7.85ab对照组 50 治疗前 53.21±14.01 24.32±5.67 46.32±13.30 15.38±6.54 52.30±12.01 22.89±8.01治疗后 54.01±14.21c 25.01±5.70c 47.08±13.60c 16.09±7.01c 52.87±12.22c 23.56±8.32c

3 讨论

近年来CSA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患者出现恶心、头痛、眩晕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一过性晕厥表现,对患者健康十分不利。相关研究[3]表明,CSA是由于局部组织水肿、充血渗出或无菌性炎症等,对椎动脉相邻交感神经产生刺激作用,引起患者椎动脉出现痉挛,进而导致脑部供血量减少,最终导致CSA的发病,或因钩椎关节骨赘、椎间盘突出等在关节活动过程中对椎动脉造成挤压,进而导致神经血管肌肉发生病理性改变而致病。研究[4-5]表明,CSA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改变,血流速度峰值显著低于正常者,而其血管的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却比正常者显著增高,因此,CSA的疗效评估应对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临床治疗CSA的方法较多,主要以增加血供量、改善恶心、头痛、眩晕等为主,如秦练等[6]采用丹参川芎嗪对改善CSA患者大脑中、后动脉痉挛及供血量不足等均有较明显的效果,但该治疗法仍无法有效解决组织功能恢复、组织粘连及血管受挤压等问题。小针刀治疗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体现,不仅发挥疏通气血、镇痛消炎、调节阴阳平衡等中医治疗作用,而且发挥了西医外科手术“刀”的治疗效果,对解决组织功能恢复、组织粘连及血管受挤压等问题均有显著效果。林海瑞[7]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80例CSA患者后,总有效率高达95%。本研究在进行小针刀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推拿治疗法,充分发挥了该方法调和营卫、舒筋活络等功效,结果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应用于CSA患者的有效性。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侧及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TMFV、PS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与相关文献[8]报道结果相近,说明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可显著改善CSA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203-240.

[2]周永昌,郭万学 .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279-280.

[3]张国福,杨阳,李华南,等 .热敏灸疗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4):242-244.

[4]石向明,王辉,刘创建,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狭窄椎动脉与正常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差异[J].颈腰痛杂志,2012,33(4):253-256.

[5]殷素婷 .经颅多普勒对颈椎定点伸引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 030-2 031.

[6]秦练,周赤兵,陈琦,等 .丹参川芎嗪配合牵引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4):891.

[7]林海瑞 .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8):33-35.

[8]陈南萍,韦丽丽,陈士勇,等 .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CSA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0):5-6.

猜你喜欢
小针刀椎动脉动脉血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小针刀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