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
沈月
随着大众文化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它给我国高校课程的教学话语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大众文化消化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话语的深刻性、思想性以及经典性等特点,但是同时也给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话语带来了机遇。本文从时间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今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如何创新教学话语体系。
二十世纪后半叶开始,大众文化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文化之一。因为大众文化具有消费性、流行性、技术性、世俗性、娱乐性、媒介性以及商业性,所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并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大众文化的发展,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大众文化存在一定的物质欲望,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话语逐渐走向空洞化、平面化、庸俗化、标准化和功利化,甚至渐渐开始形成了一种物质的意识形态。要想在大众文化时代下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话语体系,就必须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机制以及教学理念出发,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今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课堂教学用语应该逐渐向实践性的语言转变。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语言交往,能够满足大众文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需要。
大众文化具有通俗化的特点,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教学用语也应该逐渐生动化、形象化和通俗化,只有这样才能描述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所在的外在环境。生活化的教育用语,能够让思想政治课程走进生活,让思想政治课程能够与生活世界之间构建起沟通的桥梁,教师扬弃了抽象的独白语,可以在学生中间建立一种普遍性的共识。生活化、形象化和通俗化语言走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一方面消弱了理论课堂原本的浪漫化、平庸化以及功利化等消极因素;另一方面,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更加能走进学生的心灵,逐渐让理论课堂具备风趣化、平实化以及亲民化等积极特点。
在大众文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教学用语还应该朝着思辨化、形式化以及抽象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外部环境和内心世界。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更要把握学生的精神世界,只有通过了解学生的精神层面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避免大学生痴迷于物质欲望。
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与学生精神上的交流,要尽量避免由于大众文化引起的粗疏化、平面化和肤浅化,一定要提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创新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用语不仅仅受到了大众文化的影响,还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模型化、科学化和精准化的教学话语成为当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用语的一个主流。自然语言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逐渐没落,比较科学的、具有逻辑化的语言
逐渐把握了大学生的外部环境和内心世界。语言的交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逐渐被赋予了交往的性质。
科学化、大众化时代,给语言创造了更多的形式,也创造了更加丰富的语言符号,这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用语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更新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方式、观念,增强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话语的整体交际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话语的前提和话语的内容都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思政理论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重要动力。
作为争议非常大的一种文化,大众文化已经走进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大众文化的兴起对于我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来说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话语、传统文字、传统严肃的教学形态、深度虚实结构的教学、抽象道德原则、精神审美、典型文化的挑战,同时又给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对话交流、视觉影像、理性的精神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在科学不断发展和大众文化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用语要想实现创新,就必须要回归实际,在实践的基础上,让教学话语朝着生活化、形象化、通俗化的方向发展;让教学话语逐渐向思辨化、形式化、抽象化方向发展;让教学话语逐渐向模型化、科学化以及精确化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教育话语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有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话语体系创新更加科学化。
[1]邓伯军.大众文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07.
[2]姚亚平.论人类语言交往中的科技进步与科技转化[J].语言文字应用,2004.01.03.
[3]王忠桥,于成学.论走向交往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9.11.02.
(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32012)
沈月(1980原),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
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研究”(J2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