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国 徐介玉 贾清河
摘要:潍坊市桃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化、规模化格局,但在生产中也存在基础设施和条件落后、管理粗放、经营分散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以期为推进桃产业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关键词:桃产业;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文章编号:1005345X(2015)05003102中图分类号:S662.1文献标识码:B
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山地丘陵,中部为平原,北部是沿海滩涂,属北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652.8 mm,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2.3 ℃,无霜期为198.4 d,在桃树生产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近年来,潍坊桃树产业在山东省科技推广项目扶持下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目前全市桃树面积1.87万hm2(其中安丘、青州、临朐3个县市面积1.49万hm2,占到全市桃树面积的80%),已成为潍坊果树新亮点。近年来,潍坊桃树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形成了早、中、晚熟搭配合理以及区域化、规模化明显的格局。但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加以注意,将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
1潍坊市桃树产业存在问题
1.1基础设施和条件相对薄弱
潍坊市人多地少、水资源紧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98 m3,仅为全国水平的1/7,属于严重缺水城市。桃园主要集中在山地丘陵地区,土层浅,土壤瘠薄,灌溉方式主要是漫灌,水分利用效率低。原有的基础设施,也大多年久失修,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1.2经营分散,管理粗放,生产成本高
虽然现在有了很多的合作社、协会、家庭农场,但严格意义上讲潍坊桃树生产“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仍然没有改变。果园投入少,化肥使用量大,管理粗放,标准化生产程度低。近年来,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急剧上涨,劳动力成本逐年增加,果园生产成本不断提高。
1.3品牌培育和宣传力度不够
潍坊市虽然拥有青州蜜桃、安丘蜜桃等一些地方特色品牌,但和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泽山葡萄等相比,知名度、影响力还相差很远。
1.4销售渠道单一、落后
潍坊桃销售渠道以采购商到田间收购为主、农户自行销售为辅的两种形式,大多“以田为市”“以路为市”,缺乏专业的批发交易市场,市场体系和物流产业发育不全,电子商务和网络销售不足,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需求。
2潍坊市桃树产业发展建议
2.1优化品种结构
结合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已有品牌,积极推进品种结构、时令结构的优化调整。根据营养健康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积极发展品质好、抗性强、成熟期广的优良品种,以新品种占领市场,优质优价,提高收入。按市场需求搭配种植早熟、中熟、晚熟品种,应用延期栽培、设施栽培等模式,做到四季有优质鲜果上市,避免成熟期过于集中和由此导致的卖难价低问题。
2.2加大标准化生产力度
以提质增效为核心,进一步制定完善果品标准化管理技术规程,对果园建设全过程推行标准化管理措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果业协会和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的作用,通过标准园创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提高全市桃树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2.3加强果园生产能力建设
突出生态循环和地力建设,大力发展“果、畜、沼、草”四配套果园,确保有机肥有效供给数量和质量。推广生草技术,增强有机肥源建设的科技支撑力。加强果园集雨窖、滴喷灌等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确保桃树在开花坐果期、生理落果期、果实膨大期等用水关键期不受旱、不减产。
2.4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立足已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积极推进品牌创建,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桃树基地,积极开展产品商标注册和“三品一标”认证,逐步构建以区域品牌为统领、以企业品牌为骨架、以产品品牌为支撑的名特桃品牌体系。
2.5扶持涉果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
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以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桃树专业合作组织。采用工业化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推进生产、加工、贮藏、运输一体化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