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旺
【摘 要】新课程评价是提升高中课程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高中课程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就评价内容而言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就评价主体而言,主要有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在这四个评价主体中,对课程实施起着关键作用的是教师和学生,找到教与学的科学评价途径,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学生的评价应是新课程评价的主体。对“教的如何?”“学的怎样?”应是学校实施新课程评价的核心指标,如何在评价中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是教学评价成功的先捷条件。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评价;学生自主评价;评价主体实现;新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评价是提升高中课程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深化学生评价制度改革是实施新课程的必然要求。目前,在国家、省、市实施新课程改革方案的指导下,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高中课程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是最根本的理念;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择,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是根本出发点;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基本的途径和方法;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基本要求。
一、构建一支“互惠互利”的友好合作的教学、评价共同体
这是新课改中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进行民主教学,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习的最好体现。学科教学评价要落到实处,由学校安排专人评价教师个体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都是无法进行的,因其工作量的巨大无法实施。只有学生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是教师教学的最好见证,因此,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立足点是正面的,也是全面的。反之,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和评价如果忽略平时的过程,仅到期末用一张卷面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也是失之偏颇的。这样看来,教与学的双边是相依相存的,无论是学习过程还是评价过程,只有相互补台,才能和谐统一。
二、讲求科学性原则,确定合理的统一的对应的评价标准
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从教与学相统一的角度出发,以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确定合理的统一的评价标准,建立起一套“教”与“学”相照应的评价工具。对照在教学之后,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是否产生了如教学目标所期待的变化,这是要通过教学评价来回答的,离开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进行教学评价。这是搭建教学评价平等、民主的基本桥梁。要根据学科教学目标要求,在教师选择教法的“对面”——学生能找到可以接受学科“三维目标”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体系,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可用这样的关系图表示:
在此关系图中,强调的是教与学都要服务于课标要求的达成。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因此,教学评价指标的建立应该是双向互补型的,而不应该是教师、学生评价指标的单个、孤立存在。
三、建立师生共同建构评价指标体系的新型教、学共同体
这里我们借鉴的是泰勒的课程评价价值取向中的“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观,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让学生与教师一道学习课程目标要求,找准教学的共同目标,研制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带着目标任务学习,建立一个全新的民主的教学团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师生间的学习伙伴关系,彻底摒弃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教授”模式,需要发扬的是一种全新的开放、接纳学生的教学胸襟和方式,甚至有时可以是师生同台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四、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系统评价
这是对实施评价主体的实作规程要求。前面我们已充分论证了教学评价双方的团队协作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这里我们阐释的是评价的具体操作技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它告诉我们的是无论做什么事,有计划、有步骤就能顺利达到预定目标。因此,学科教学评价要建立在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工作实施基础上,因此,我们可以尝试按以下步骤实施:
1.制定评价工作计划,明确师生工作责任
这个计划应包含学科评价的学期主体目标、评价工作任务安排、评价工作的实施流程(班级分组目标任务、评价实施的时间安排、确定评价的主要方式等)。学期学科主体目标的确定根据课标要求和开课情况研究确定,重点应围绕学习目标确定。思考教师围绕学生目标的达成要采取哪些措施(方法);评价工作任务划分,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分组负责,责任到小组,责任到学生。形式上可按评价领导小组、材料组、记录组、板报组、宣传组等工作任务性质界定,所设工作小组的多少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需要情况成立。一个有条不紊的评价计划制定出台了,评价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
2.评价条件、材料的筹备
根据评价需要,制作教师评价、学生学习评价的量规、图表和登记卡片、学生成长记录袋等,甚至有条件的学校和班级考虑建评价展示橱窗等。这些评价条件、材料的预置都要据评价计划和实施步骤,在学期初一次性做好准备,以备过程评价使用之需。
3.按计划实施环节评价
这个工作程序强调评价中个案材料的收集和管理并及时做出记录、评判和公示。这里强调的是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
4.评价工作总结
此过程除进行总结性评价外,在评价工作环节上强调的是过程材料的收集、入档、汇总,形成终结性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记录评价成绩,总结评价工作得失,调整下一步评价工作。多采用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不难看出,在这样的学生充分参与的评价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参与、学生主体,让学生自评为主,让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这样的评价是一个较好的学生自主学习、管理的最好训练教学背景,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了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它是一种“表现型评价”,依据是学生的公开展示和表现,它倡导“学以致表”,让学生将个人内在的素质充分地外化展示出来,让别人能够具体地、客观地和形象地感觉到和观察到他内在的品质。通过展示让他们获得表现的喜悦,从而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同时,通过同伴之间彼此交流和合作学习,相互激励,发挥同伴在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共同提高。
总之,教学评价如果师生能达成“互惠互利”的共同联盟,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并且教师在主导工作中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设计适合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工具,切实将学生纳入评价工作,积极主动参与自主评价,真正让评价发挥诊断、激励、调节的功用,那么,评价本身的价值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升华。我们也坚信通过这种互动评价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能真正实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