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11-14 13:00高建军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

高建军

【摘 要】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形成包括探究、合作、对话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课堂。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场所,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形成包括探究、合作、对话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课堂。那么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大家都明白,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言堂,特别是初中数学,由于难度增加,容量加大,教师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以讲授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种落后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是听众、看客,被动地接受教师早已设计好的知识系统。而课堂改革,为了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又走上了极端,使得教师完全放手学生,让学生完全在自由的状态下盲目地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有时我们发现,这种放任式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效果还不如传统的讲授式呢。我认为,有效性教学,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要做好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而不是旁观者;教师更要做好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而不是放任者;教师要成为数学学习的合作者,而不是先知者。同时,教师应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专业成长规划,不断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不断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研究学生,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努力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虽然是知识的呈现者,但更要重视学生本身对各种知识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思考学生想法的原因,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重新建构信息的意义。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以问拓思和以学定教,形成高效互动的有效课堂。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度,而参与度则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师生应积极互动交往,使课堂成为师生智能展示与能力发展、共同学习与研究知识的殿堂。认真阅读《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知识目标要求,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实现。准确地把握数学的教学任务,防止出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确保严重脱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把课堂由“教的课堂”变为学生“学的课堂”。教师要成为学习方向的引导者、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者,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形成师生合作交流、共同学习和体验成功的学习共同体。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我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采用让每个孩子经历统计过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初中阶段学生已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但对于一些空间观念很强的题目仍要用实物展现或者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再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地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现实问题,比较熟悉,容易产生共鸣,所以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心理感受,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反应,而情感恰恰是智力发展的翅膀。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条件创设真实情境,用紧贴学生生活的事例,去诱发学生的乐学情感。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发生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才有可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才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可能。所以,要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二是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富于启发性。只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体现数学内涵,体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价值。三是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使数学生活化。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数学知识理论化、概念化,其实数学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内容最能贴近实际生活,也最能解决生活、生产问题,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大胆引入生活数学理念,培养学生生活化的数学学习习惯。

四、倡导学生开展合作的小组式学习方式

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的组织形式,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表明了教师从过去关注如何“教”转向到如何引导学生“学”的行为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一学习方式顺应了我国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变革,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的挑战;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得到张扬,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创造了较大的空间。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当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无所事是,其重要原因就是分工不明确。在合作学习中,要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使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在组织合作中,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并掌握一定的合作规则。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时间组织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人民教育.2010,(6)

[2]陈燕.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