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利珍
【摘 要】健康不是一时半会锻炼出来的,而是需要从小培养的长期过程,教师要做快乐的保护者,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运动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既拥有健康的体魄,又能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主体;创设情境;竞赛;保护快乐;课外活动
当前健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首要问题,健康问题牵扯到每家每户,对社会有很大影响,健康不是一时半会锻炼出来的,而是从小就要培养的一个长期过程。如何让学生既拥有健康的体魄,又能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呢!
一、以学生为主体
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欲望,也有学习的权利,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差异,要使每个学有所得,就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学习篮球技术,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技术程度的不同,分成拍球、运球、定点投篮、打半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组长负责。为每个小组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使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加以练习,掌握动作要领后,调整小组根据新目标继续努力。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不断的唤起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增进健康的同时,感受体育的快乐。
二、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使整节课充满着明快的节奏,快乐的气氛。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形式、变换教学手段等办法来创设教学情境。例如:中长跑,它的含义: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持续的运动,以达到锻炼的目的。我们教学时往往采用定距跑,定时跑练习。同学们都在练习,但每次运动质量保证不了,一节课练下来,出工不出力,效果很差,也达不到发展兴趣的目标,没有兴趣,他们毕业后也不会再练,更谈不上“终身体育”如果换一种形式,绕圈跑,教师可以带队在校园里绕跑,可以穿过车棚,绕树,围绕各种建筑物进行跑,也可以改变速度等形式。其间教师边跑边讲解,发展同学们的想像力,根据建筑物的形态来编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同学们在奔跑中兴趣很高。同样可以发展耐力,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游戏是提高身体各机能协调发展,培养兴趣的最好手段,而且可以加强同学们集体精神,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高社会适应力。教师在体育课上多融入一些游戏练习:可以根据场地大小进行一些追人,渔网,追拍,打沙包,分小组追人,或拍人身体的某一部分等。几分钟下来,每个都出汗了,而且很高兴。力量、速度都提高了,比赛激烈,人人快乐。
三、参与运动竞赛
人的兴趣不是天赋的,是后天生活实践影响的结果。小型的竞赛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如拔河比赛、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能引起学生的很大兴趣,对丰富和活跃学校课余文化生活起积极作用。培养他们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为集体、学校的荣誉感。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满足学生内心的学习需要,融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无疑会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学习动作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
四、做快乐的保护者
“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有个好心情,让学生在快乐中积极锻炼”应该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坚持不懈的追求。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一定要避免由于自身的不良言行,有意或者无意地伤害学生,导致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障碍。作为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尤其要尊重体育弱生的人格。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表现都可能不同,教师不能“以胜败论英雄”,而要关注学生,尤其是体育弱生的点滴进步,对于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不要当面指责,应多作全面分析,及时找出原因及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同时以正面的、积极的、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下得到身心的充分发展。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竞技、腰鼓、太极扇等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孩子们总是乐于参加课外的活动,因为课外活动比起上课来说,自由多了,也没有学习方面的负担。在学校,体育课不只是体育教学,它包括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在体育课中学到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巩固和提高体育课中学习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同时能够发展非智力因素。因此,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续。
体育教学不仅要育体,而且还要育心。社会越向前发展,对人的道德情操和适宜社会生活能力的要求也越高。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道德情操等。快乐体育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个性的同时,也要求运动技能在积极参与下的提高,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 。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