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11-14 18:28:05李文丽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摘 要】应用型人才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和新的教育模式,提高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教育质量重点在于转变思想观念。如何办出特色、提高质量是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生命线。本文对工程造价专业社会需求以及目前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初步探索出了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该培养模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以期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建筑业一线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工程造价;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投资的加大,工程造价管理人才需求也快速增长。建立和健全适应市场需求的工程造价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既懂工程技术又懂工程造价理论及相关经济知识,能够从事工程造价全过程计价与控制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程投资对中高级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需求,是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工程造价专业的现状分析

从当前我国社会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以及工程造价专业的设置可以发现,工程造价是一门综合性、技能型要求非常强的专业,其所需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与其教学时间、学生阅历之间出现了比较大的矛盾,导致最终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

1.工程造价专业社会需求分析

(1)目前土木工程行业对工程造价人才总体需求量较大,造价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工程造价贯穿整个工程建设项目之中,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一直到工程结束,直至结算结束,涉及的环节众多。

(2)毕业生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与建筑行业生产一线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有很大差距。当前企业要求造价人员既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心理素质、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又是兼具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素质与企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2.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培养定位不够准确。工程造价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有机结合的一个学科交叉专业。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在掌握工程技术各方面知识的基础上,与经济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而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专业设置仍单纯地采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的教学模式,这也导致了课程之间达不到良好的衔接。培养定位不准确、缺乏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的有机结合,影响兼具综合型、技能型、应用型的复合型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

(2)专业课程设置上轻软件应用方面课程的教学,学生软件应用能力薄弱。目前土建专业的造价软件分算量软件和套价软件两种,较常用的有鲁班、广联达、品茗、神机等。套价软件都是综合了各专业定额的,不分土建、安装(只需要在套用时选择相应定额就行),正版软件价格都是好几千或者上万。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学校因经费问题,购买的造价软件远远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有些则是因为教师自身对软件的不熟悉而导致软件应用方面的课程无法或不能很好开设。

(3)专业能力培养有待加强。当前我国工程造价以传统的办学背景为基础,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大多沿用传统的基础课程加专业课程的结构体系。由于在课程设置上的一些不合理,不仅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而且会导致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无法与行业领域的职业要求相对接,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导致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能力与实际岗位的脱节,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4)生产实习得不到深入落实,实践实训量不足。很多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性实训环节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所进行的实践内容和实践手段与具体的工程工作实际相脱节,同时出现实践偏少,且大多实践都集中在校内等现象。在校实训时间的安排上,实训比较单一,严重影响着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探索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最终要解决的都是建设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越早接触和体验工程造价实际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就可以越早在工程实践中训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实现这种目标,提出以下几种培养模式:

1.构建“6+1+1”教学模式

即将4年8个学期的本科教学分成3各阶段:集中的课程教学+集中的生产实习+集中的毕业设计,即1—6学期是主要进行公共必须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限选课的学习和实验实习教学;第7学期是集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开题及准备;第8学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素质拓展培训和毕业答辩。这样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学习的循环过程,能够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升华,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从而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2.构建“模拟企业”式实践教学模式

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测量实习、施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内实验、各种课程设计等。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把每个学期实践教学环节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积极给学生创造到企业、到项目工地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多参与实际工程建设活动,将一些理论课搬到工地进行教学,如工程计量与计价讲课中利用施工图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并结合图纸让学生到进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手算和应用软件计算方法。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可以根据校内项目让学生进行项目的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的编制,以及实际合同的书写格式和方法。建立工程造价模拟实验室,利用模式现场进行实训,让学生在模拟企业中得到工程锻炼,增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3.构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

校企合作,是利用企业在实践方面的优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该行业的现状及需求,同时依托行业办专业,能够使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更加注重生产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人才。学生通过工学结合的实践,对企业、对工程造价专业知识、技能的需求以及自身知识与实践方面的匮乏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企业参与到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之中,企业也成为学生学习场所的一个校外延伸。校企合作的优势在于它能够使学生紧跟行业发展的脚步,学习前卫的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学生的学习场所从学校课堂延伸至企业,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的专业特色。

四、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师资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学术水平决定着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又是专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单从目前状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师队伍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尤其缺乏“双师型”教师,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因此,学校要想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造价专业,首当其冲的就是完善和优化教师队伍。

(1)就是要紧抓教师进修与培训,在鼓励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到生产一线进行实地学习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为其对岗位调研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使其在今后课程的设置以及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更加有针对性。

(2)要采取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措施,培养优秀师资力量。即加大优质师资力度,挑选科研能力强、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博士、教授组成骨干力量。师资引进要强调交叉的学科背景,重视学科梯队建设,年龄上要注意老、中、青各年龄段教师的衔接;学源结构上要避免学术上和专业上的近亲繁殖;学历和职称上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3)要适度使用外聘教师。学校应根据自身工程方面师资的实际情况,再充分发挥现有师资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工程造价等方面课程的实质需要适度从校外引进经验丰富的一线工程师讲课,发挥外聘教师丰富实际经验的优势。

2.加强教材建设力度

教材是教与学的载体,教材选用的科学、合理性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知识结构系统性的掌握程度。院系应积极开展对教材的研究,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对所选用的教材进行评价,不断提高教材的选用质量。普通高等教育工程造价类专业“十二五”系列规划教材是工程造价本科专业自203年成立以来的第一套体系完善,科目齐全的教材,一段时间内可供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学生选择使用。但还应配合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还要积极开展精品课程的建设。

3.加强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建立设备先进,岗位充足的校内实训基地,如工程训练中心(砌筑实训、钢筋工实训、建筑工程数字建造室、建筑施工模拟现场)、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应用实训室、工程资料管理实训室、制图读图实训室、CAD绘图实训室、工程材料实验室等,力争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训能在校内完成。

(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同校外设计、施工、造价咨询单位的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保证高质量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校外实习基地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相对稳定的兼职指导教师和必要的档案资料。与招投标代理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旁听开标会议的机会;与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建立一定的联系,给学生提供旁听建筑类案件鉴定和审理的机会,提高学生对司法实践的感性认识。

4.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创建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培养体系

应用型人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级实用性人才。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三种职业岗位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还需要有一定的实习时间。为保证实习教学的效果,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制定开放式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和实施方案,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将职业岗位能力逐级细化成为专项能力和分项能力目标,并在实践教学要点制定过程中,将其分解为各具体目标,确定其内容、方法、步骤、要求达到的标准和能力考核办法,找出现实该目标的相应措施。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作为边讲边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相关动手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其原理,以便达到增强实践能力的目的。

(2)紧抓毕业设计,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毕业设计作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总演练,承担着学生所学专业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迅速提升工程实际能力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工程造价特色专业建设注重各层次的实践能力培养,采用逐层综合,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结构,最终保证学生在掌握课程设计和认知实习的基础上,通过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将具有工程造价专业知识(建筑工程概预算、安装工程概预算,结算、决算、估算等知识)与工程实际结合,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能够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云芳.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华建设,2012(5)

[2]王小岗.地方高校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台州学院学报,2006(6)

[3]张艳.工程造价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2012.6

作者简介:

李文丽(1981~),女,河南邓州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

注:本文受许昌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资助(项目编号:02014152)。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26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6:18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0:25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闻传播(2016年19期)2016-07-19 10:12:07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新闻传播(2015年7期)2015-07-18 11: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