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王康
(1.兰州大学图书馆 甘肃兰州 730000)
(2.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 甘肃张掖 734000)
·珍藏撷英·
张掖大佛寺及其寺藏文物概述
王虹王康
(1.兰州大学图书馆 甘肃兰州 730000)
(2.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 甘肃张掖 734000)
张掖大佛寺是一所集宗教、建筑、书法、雕塑、绘画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博物馆。其寺内保存完整的佛教经籍,数以万计的文物珍品,对后人了解和研究佛教在明清两代当地的发展历史及文化艺术传承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文章概述了张掖大佛寺的历史和建筑风格及其丰富多彩的寺藏文物。
张掖;大佛寺;佛经;佛像
张掖古称“甘州”,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历史悠久,遗留了很多历史文物古迹。如汉魏遗风、马蹄仙迹、骆驼残垣、圆通圣塔、西来藏寺、会馆文韵等。这些古建、古址、古墓及石窟寺构成了张掖旷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986年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中,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掖大佛寺更是闻名遐迩,蜚声海外!
西汉开通丝绸之路后,古张掖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历代封建王朝治理河西和涉足西域的军事、政治和贸易重镇。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文化蓬勃发展,北宋仁宗天圣六年,以今天银川一带为中心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人攻下了甘州;八年后又全面占领了河西走廊。为了加强对河西的经营和管理,西夏政权积极推进汉化政策,其中包括兴建寺院、翻译佛经的活动。到崇宗李乾顺统治时期,西夏国力鼎盛,张掖大佛寺就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
大佛寺位于张掖市西南角,始称“迦叶如来寺”,《甘州府志》称“睡佛寺”,西夏称为“卧佛寺”,元代,忽必烈母亲葬于此处,并修建庙宇,改称为“十字寺”,明永乐皇帝敕赐“弘仁寺”,宣德皇帝又改敕为“宝觉寺”,直到清康熙年间,被康熙敕赐改为“宏仁寺”。因“寺大、佛大、殿大”,当地人称“大佛寺”。
从整体来看,大佛寺主体建筑保存完好,明、清两朝对其屡有修葺扩建,建国后当地政府也进行了多次整修,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西夏建筑之一。其建筑布局对称合理,现存古建筑包括大佛寺山门、牌坊、钟鼓楼、大佛殿、万圣殿、藏经殿、土塔及金塔殿等,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雄浑庄严,规模宏伟。
大佛寺整体建筑贯穿在一条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左右配殿呈均衡对称排列,山门是其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图一),前后出廊,单檐悬山布瓦顶。位于山门之后、正殿之前的牌坊,昂首交错,重檐叠彩。两侧对称的钟鼓楼,钟南鼓北,相映成趣。
雄踞中心的大佛殿(封面图)平面呈长方形,殿身两层楼阁,木构绕廊,重檐歇山顶,抬梁式结构,青瓦飞甍,朱柱环立,真实体现了西夏大殿的建筑特色。殿门上方悬挂的“无上正觉”匾额,雕刻于清乾隆二十四年,意为“愿求无上觉僧俗共檀波”。殿门两侧嵌有边长4.60米的两幅清代砖雕,左幅为“祗园演法”,右幅为“西方圣境”,各用50块小方砖拼接雕刻而成。殿内正中设一长35米、宽5.40米、高1.70米的佛坛,上塑释迦牟尼涅槃卧像(图六),佛像木胎泥塑,金妆彩绘,面庞贴金,头枕莲台,面西侧身而卧,双眼半睁半闭,嘴唇微启,丰满端秀。佛身长34.50米,肩宽7.50米,耳朵约4米,脚长5.20米,堪称亚洲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像。胸前饰斗大“卐”字符号,梵文寓意“吉祥海云相”。卧佛身后塑有身高5.80米的十大弟子举哀群像;首足处塑身高7米的大梵天、帝释天立像各一尊,女身云髻高挽,彩带飘扬,男像面目威严,峨冠博带。整组塑像造型精美,比例协调,线条流畅,神态自然,端庄祥和,栩栩如生。殿内南北两侧环塑十八罗汉造像,四周墙面及上层板壁绘有佛、菩萨、弟子、诸天神将、说法图、观音变、西游记人物故事等壁画,面积逾530余平方米。无论是塑像还是壁画皆造形逼真,想象力丰富,技艺精湛。
大佛殿后的万圣殿青瓦覆面,琉璃饰边。殿内新开放的甘州佛教艺术陈列厅,以“流沙古迹、佛陀之光、丹青溢彩、法宝敷传”四个主体为引导,全面展示了大佛寺遗存的碑刻、记事牌、佛造像、佛教扉画及卧佛腹内、金塔殿地宫出土的法器密宝等佛教珍品。藏经殿内藏各类佛经,以“张掖金经、经柜梵夹、御赐北藏、坊刻佛经”等9个单元做集中展示。其后的土塔为明代建筑,原名弥陀千佛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带有浓郁的砖土混筑喇嘛教式风格,悬有36个风铃,通高33.37米。微风吹拂,雀铃围翔,映衬出佛寺的圣洁清幽。
张掖大佛寺不但建筑独特,还收藏有丰富的文物珍品。包括《永乐北藏》、明代金银粉手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等一批佛教文物,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一级文物。
2.1 《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简介
《大明三藏圣教北藏》(以下简称《北藏》),又名《永乐北藏》,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由明司礼监在北京开始雕版印刷,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雕印完毕,颁赐天下。当时仅由宫廷供奉,不准在民间使用。只有皇家级别的名山大寺才能被恩赐几部,张掖大佛寺就获御赐入藏一部,英宗皇帝朱祁镇颁诏“以一藏安置陕西甘州卧佛寺,永充供养,听所在僧官僧徒看诵赞扬”(图七)。这部藏经历时五年,才陆续运至张掖。
《北藏》共计6361卷,分作636函,收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经》《金刚经》《涅槃经》等1621部。全部经文用楷书抄写,木板雕印。印经为纸本,每版25行,折为5个半页,每半页5行,每行17字,共计18万页,3000多万字。经卷长38厘米,宽12.70厘米。依“千字文”为序编号,自“天”至“石”每字1号,每号1函,每函10卷,用锦绢制成的内外套及包袱裹封。每卷卷首有扉画(图八),各函首册扉画前有御制藏经牌,末册尾一些印本还有御制施经牌,函末亦有护法神韦驮像。
《北藏》藏经装帧、印刷精美考究,函套和经本上下掩面一般裱绫或绢,封面以蓝绢为底,墨色经题下有千字文函号、册次。函号和册次均为阴文,在圆形双线边框内(图十)。这部佛经初刊印量极少,流传下来的更是少之又少,仅北京故宫与北京大觉寺中藏有一部分。但张掖大佛寺中所藏十分完整,并且仍然沿用了明代时期的贮经橱,其上的铜饰亦为明代之物。1993年7月,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大明三藏圣教北藏》为国家一级文物。
2.2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该佛经又被称为《金经》,是大佛寺的镇寺之宝。明朝正统初年,镇守陕西、甘肃御马监太监兼尚宝监太监鲁安公王贵为了“上以图报列圣庞赐之洪恩,下以孝资祖宗栽培之厚德”,会集众多高僧大德与当地书画名流,以御赐正统官版《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经》首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为蓝本,历经数年,“用金粉而书写,裁绫锦以装璜”,故而得名《金经》,共600卷,60函,每函5册,每册2卷,千字文编次自“天”至“奈”,贮存在2个贮经橱中。《金经》每函首卷扉页都用金粉精绘曼荼罗,正文则全部为恭笔楷书,银粉书写,涉及到“佛”、“菩萨”等字眼,均使用金粉书写,以示尊重。经卷采用经折页,以松烟、香料涂底,写金、银经书的原料由远古相传的一种特质颜料加黄金粉末和白银粉末研制而成,用这种颜料写字作画,字体色泽千年不变,至今金光闪耀,银辉闪烁。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现存558卷(287部),每函首卷扉页或金粉细线白描,或设色斑烂,分别绘画密教各流派的《曼荼罗》画28幅,如佛祖释迦牟尼《降魔曼荼罗说法图》等(图八)。画作线条细若游丝、笔法畅如流水,在仅0.16平方米的画面上描绘出上百尊佛、菩萨、罗汉及诸天护法,最多的达108尊;且尊尊线条规整、眉目清晰、仪态大方、情感丰富。经卷中精美的装祯又是一绝,封面相拼,即可组成一幅跃跃欲动的龙图。近看各种花纹交织,远观仿佛从经卷中飞出一条蛟龙。经卷封皮全部采用五彩绸缎,红、黄、蓝、绿各色相配,组成一个多彩的佛经世界。
除《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外,大佛寺还收藏有明代金银粉手写经126卷和唐《妙法莲华经授记品》写经。前者系万历年间张掖名士仿金银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制作,有《大方广佛华严经》60卷、《大般涅槃经》42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9卷、《金光明最胜王经》8卷、《大方便佛报恩经》7卷(图二)。每帙1卷,卷首有金线描绘的密宗曼荼罗画一帧。尤其是《华严》、《报恩》两经,各有1卷说会图为金线构勒,以石青、石绿、丹石、朱砂、白银粉设色,世人称为“五彩八宝佛画”(图三)。唐《妙法莲华经授记品》(图十二)书法整齐缜密,运笔精到,字体遒健饱满,融雄劲与清逸为一体,为大佛寺寺藏时代最早的手抄佛经。
著名佛学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对大佛寺所藏佛经尤其是“金经”赞不绝口,并题写了“大佛寺”匾额,悬挂于山门正中。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四至大佛寺,更于1995年6月欣然题词(图四)。1996年8月29日,《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除上述代表性收藏,大佛寺还藏有其他一些精品。如明代永乐佛曲,它是目前国内仅存的时间较早,且以单行本流传的佛教音乐曲,搜集唐、宋、元以来通行南北的曲调,无曲谱,仅有汉字填词,分南曲(122首)、北曲(222首),共计344首。内容完整,对研究我国明代佛教音乐具有重要的价值。
还有明清佛经雕版(图十一),自明嘉靖至清康熙共795块,以文字版为主,正楷体,字形和行序皆反向,由于历史上频繁用墨刷印,多数雕版乌黑闪亮,字面工整出凸,笔画粗细均匀,字体清秀俊美,真实反映了明清刻工的高超技艺。另有近50块经变故事、人物等版画,这些版画或线条繁缛,精细华美;或构图严谨,版式多变,是寺藏佛经雕版中的艺术珍品,国家一级文物,为研究大佛寺佛教文化、佛教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1966年清理卧佛腹内时发现的明漆绘描金人物铜镜(图五)是全国独有。圆形镜面,光洁可鉴,镜背中心有半球形孔纽,背面先以朱漆为底,再以金泥描绘,边缘饰水波纹,整幅绘画为游园图,做工精细、装饰华美,可谓明代铜镜中的杰作。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此外,还有康熙临米芾行书中堂轴及其西山爽气行书中堂(图九)等。
大佛寺是张掖的一个历史文化瑰宝,其寺藏的文物珍品记录了宗教、建筑、雕刻、印刷、绘画、音乐、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在不同时期的成就,不仅具有极大的美学及史料价值,还蕴涵了丰富的宗教理念和文化意义,反映了明清时代当地的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的生活面貌。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大佛寺集宗教传播、文化传承和文物收藏于一体,为佛教研究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是本地可持续发展且具有巨大潜力的文化资源,对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及促进作用。
[1]张兰.甘州史话[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0:3,107-108,123-126.
[2]张志纯,何成才.张掖史话[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229-231.
[3]王康.玉轴函三藏金躯卧九间——张掖大佛寺概览[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11):14-21.
[4]董彦文.张掖大佛寺及其佛教文物[J].敦煌研究,2003(5):31-33.
[5]祁彦.张掖大佛寺藏明清佛经雕版[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11):32-35.
An Overview of Zhangye Giant Buddhist Temple and Its Historical Relics
Zhangye Giant Buddhist Temple is a comprehensive art museum where you can feel all the charms of religion,architecture,calligraphy,sculpture,and painting.The well conserved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thousands of precious historical relics can help us understand and study the local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during Ming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There is also great value in both culture and art inheritance.Here the paper gives us an overview of architectural style of Zhangye Giant Buddhist Temple and its rich and colorful historical relics.
Zhang ye;Giant Buddhist Temple;Buddhist scriptures;Buddha statue
G269.26
A
10.11968/tsyqb.1003-6938.2015027
王虹(1967-),女,兰州大学图书馆馆员;王康(1973-),男,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馆员。
2015-01-20;责任编辑:魏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