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环境的形成,一种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形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应运而生,并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与数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公共财政为支撑,以数字化资源为依托,以网络化传播为载体,向全体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谓风生水起,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都在致力于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机构等纷纷将各自的文献或文化资源加工转化为数字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不同形式的数字文化服务。然而,在网络环境下,公众更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服务系统,能够在同一平台上检索不同来源的数字文化资源,获取更为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文化和信息服务。这就要求要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分散无序、相对独立的数字对象进行类聚、融合和重组,形成一个服务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数字资源体系,这成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达国家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及其资源整合领域无疑是捷足先登者,尽管他们并没有使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这一概念。如早在199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就启动了“美国记忆”,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世界记忆”计划,1994年,日本由IBM东京研究所与日本民族学博物馆合作实施了著名的“全球数字化博物馆(GDM)计划”,等等,都可以认为是国外公共文化机构数字资源整合建设的早期实践。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公共文化机构合作开展的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项目也越来越多,如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主导、多个国家图书馆和博物馆参与建设的世界数字图书馆(WDL)项目;由英、法、意等国合作开发,旨在融合图书馆博物馆和其他文化机构数字馆藏的欧洲MICHAEL项目;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资助的各州及地方图书馆和博物馆开展的数字化项目;英国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理事会(MLA)实施的“聚宝盆项目(Cornucopia)”、“人民网络”项目;德国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门户(BAMP)项目等,都是面对社会公众共享人类文化和信息资源需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构建面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实践。
在国内,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关注稍晚于发达国家,但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也相继启动了一些项目或工程,标志性的工程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地区性的工程有“深圳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州城市记忆工程”、“北京记忆”等。这些项目都是试图通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合作,对文献、文物、艺术等各类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与整合,建成大规模数字资源库,并通过网络向公众提供服务。
为了推进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及服务资源整合的进展,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在开展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资源整合》研究中,专门对国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资源整合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探讨。本专题所涉及的问题包括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宏观管理、资源整合模式、资源整合元数据互操作方式以及服务方式等,此后还将陆续有这方面的成果问世。我们希望这些探讨能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及服务资源整合提供某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