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问道

2015-11-14 16:24:09
文史春秋 2015年4期
关键词:国耻读史抗日战争

● 盎 冉

无数往事融汇而成的历史海洋,蕴藏着许多超越时空的启示。

史家司马迁,以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使命。政治家唐太宗坚信,以史为镜,可知兴衰。思想家梁启超指出,历史 “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智者南怀瑾认为,“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意思是不必受世俗功利束缚,返璞归真的自由自在才是根本)

可见读史大体是个见仁见智、各取所需的过程。尤其当今社会,人们对待历史的心态多元化,在戏说历史几成 “时尚”之时,连尸山血海的战争也被拿来娱乐化演义。殊不知,占据人类文明史极大分量的战争史,饱含惊心动魄的毁灭与新生、刻骨铭心的耻辱与荣耀……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回顾和纪念这段伟大历史,国人该铭记什么?是战胜强大侵略者的无上荣耀?还是曾经的深重灾难和奇耻大辱?或者是中华民族不屈的顽强和崇高的爱国情怀?

以当今中国的地位和抱负,勿忘国耻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固然重要,追思遭受国耻的深层原因亦同样重要。知己以扬长避短,知彼而以敌 (强者)为师,自强不息是王道。

在本期编发的一组抗战文章中, 《罗荣桓在山东抗日战场》,以一个为民族解放事业舍生忘死的光辉典范,昭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百折不挠的精神; 《我所知道的袁集歼灭战》,记叙亲历者的回忆与感受,以其独特的视角让今人鲜活地感知抗日战争之一斑; 《古代哲学智慧视域下的抗日战争》《比翼长空两战鹰》等,彰显扬长避短、弱能胜强的民族传统智慧与精神。

读史,须辨真假明是非,力戒盲从。因了种种原因,历史的真面目难免会被蒙上林林总总的面纱,有时还会令人产生 “假亦真来真亦假”的困惑。寻找真相和还原历史之路,恰如 《中国第一块旧石器背后的故事》,蜿蜒曲折。

上下五千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回眸历史深处,需要前后相连,立体感受,明辨因果。

本期的 《1955年中苏两国两军旅大防务交接的前前后后》,带我们一起去感受诸般往事如何共同演绎了祖国一个伟大时代的时点。 《中共七大幕后珍闻》,几则秘闻轶事,一叶知秋,启示 “七大”为什么是一个里程碑式大会。 《民工唐业成:欧阳海式的英雄》,上世纪60年代一位卑身微者的事迹,现今已鲜为人知,重温历史依然令人感慨……

人间芳菲四月天,静心读史,潜心问道。

猜你喜欢
国耻读史抗日战争
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小主人报(2022年8期)2022-08-18 01:38:46
鹧鸪天?国耻如今气不消
当代作家(2022年10期)2022-05-30 10:48:04
读史(外一首)
四川文学(2020年10期)2020-11-17 10:30:09
阎崇年:读史明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2
读史即悟
中学语文(2017年28期)2017-11-07 05:32:15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勿忘国耻,听奶奶讲
连环画报(2015年8期)2015-12-04 11:32:07
抗日战争(第一卷)
学习月刊(2015年15期)2015-02-27 00:53:26
茶 戏
茶叶通讯(2012年2期)2012-03-31 18:48:58
勿忘国耻——纪念甲午战争100周年
军事历史(1994年5期)1994-08-15 07:53:10